苦桔梗
〔害〕毕竟升药,凡病气逆上升,不得下降,若下焦阴虚而浮,及邪在下焦者,攻补下焦药中勿入。误用之,定致喘逆变端。病属上焦实症,而下焦无病者,须与甘草同用。
〔利〕苦辛平,色白属金,入肺气分,泻热兼入手少阴心,足阳明胃二经,开提气血,泻火散寒邪,清利头目喉咽,开胸膈滞气,肺火郁于大肠,宜此开之,舟楫之剂,引诸药上至高之分以成功,风症郁热肺经,皆不可缺。凡痰壅喘促,鼻寒目赤,喉痹咽痛,齿痛口疮,干咳胸痛肠鸣,皆宜苦梗开之。
〔修治〕二月采根曝干,荠 苗甘,桔梗苗苦,本经无分别。苦梗米泔水浸一夜,切片微炒用。古法每桔梗四两,用生百合二两五钱,捣膏投水中,浸一伏时,滤出,缓火熬令干用。
〔害〕性主升发,凡下元肝肾不足,若用此升之,则下元愈虚。若阴虚火动,咳嗽多痰,气逆呕吐,惊悸怔忡,癫狂等症,及小儿斑疹痘疮,见标之后,法咸忌之。误用多致殆。吐血鼻衄者误服血随气升,涌出不止。
〔利〕甘辛微苦,入脾、胃、大肠、肺四经。表散风邪,升散火郁,能升阳气于至阴之下,引清气上行。凡气虚下陷者,须其升提阳气,阳气升,故能杀精鬼,辟瘴而解百药毒,治寒热下痢脱肛,崩中带下,透痘疹,阴虚火升者,忌用。
〔修治〕蜀川者为胜。二八月采根,晒干刮去粗皮,用黄精自然汁浸一宿曝干。去须及头芦锉蒸,再曝用,如嫌过升,蜜水炒或醋炒用。

- 苦桔梗《本草害利》
- 苦酒汤证十三 少阴十四《伤寒悬解》
- 苦苣《证类本草》
- 苦酒汤方《伤寒论》
- 苦口婆心语《市隐庐医学杂着》
- 苦酒汤方《医宗金鉴》
- 苦楝根皮《中药学》
- 苦酒汤方《伤寒杂病论》
- 苦楝皮(川楝子)《中药炮制》
- 苦酒汤《伤寒括要》
- 苦楝丸《冯氏锦囊秘录》
- 苦酒汤《时方妙用》
- 苦楝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苦酒汤《伤寒寻源》
- 苦楝子《本草备要》
- 苦酒汤《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苦楝子《本草易读》
- 苦酒《药征续编》
- 苦楝子《本草从新》
- 苦酒《汤液本草》
- 苦楝子《本草撮要》
- 苦酒《长沙药解》
- 苦楝子《滇南本草》
- 苦芥子《证类本草》
- 苦龙胆草《滇南本草》
- 苦坚《中医词典》
- 苦马菜《滇南本草》
- 苦坚《中医词典》
- 苦买菜《饮膳正要》
- 苦剂《女科证治准绳》
- 苦荞麦《饮食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