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九、瘰
【因】
大抵食味之过,郁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三端,变化引换。
须分虚实,实者易治,虚者可虑。夫初发于少阳一经,不守禁戒,延及阳明。盖胆经至主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
神效方 牡蛎粉五钱,和鸡胆为膏,贴之。又,用活石一两,肉桂五钱,调汤服之好。
【证】
外有虾蟆瘰,无核但肿。瘰在阳明、少阳经,结核按之走痛。瘿或隐僻处。劳瘵结核,连数个在耳边,或聚或散也。瘤等亦同。
【治】
宜泻火散结。虚则补元气,实则泻阴火。补则十全散,下则玉烛散、化坚汤。
升麻(一钱) 葛根(五分) 漏芦(足阳明) 牡丹皮(三钱,去留血) 当归 地黄(生熟各三钱) 连翘(一钱,生血脉) 黄 (一钱,护皮) 白芍(收散,三钱) 肉桂(散结,寒因热用,三钱) 柴胡(八钱) 黍粘(消肿) 羌活(一钱) 防风 独活(各五分,散结) 昆布(软坚)三棱(削坚) 广术 人参 浓朴(腹胀加) 黄连 陈皮 木香(气不顺加) 大黄(便秘加)。
法 未破核者,用火针针其上,即用追毒膏,点苎线头,内针孔中。
又用杜牛膝捣敷,缚其上,一日一易。如脓将尽,又用生玄参、地榆、滑石、寒水石、大黄等末敷,缚其疮。又用白厄菜、墨草,同缚其疮。以寒水石、大黄、硝、龙骨、木香、槟榔末、收口。后又用竹茹,亦能长肉,白膏药收后。红不退,用北 窠敷。如已溃久不收口,须用香附,灯烧铁烙,烙其腐处,尽后,根据前治之。
治 耳接耳边项上生块核是。
鼠粪,以黄泥炉 。
去瘰 毒 皂角子(五两) 大黑豆(一斤) 甘草(一两) 冬青叶汁(一斤)
上煮汁干为度,常食,不过两料。

- 瘰《脉因证治》
- 瘰《古今医彻》
- 瘰《立斋外科发挥》
- 瘰《活幼心书》
- 瘰《扁鹊心书》
- 瘰《活幼心书》
- 瘰《医门补要》
- 瘰《外科启玄》
- 瘰《外科全生集》
- 瘰《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 瘰《时方妙用》
- 瘰《奇效简便良方》
- 瘰《女科要旨》
- 瘰《奇效简便良方》
- 瘰《慈幼便览》
- 瘰《奇效简便良方》
- 瘰《女科撮要》
- 瘰《丹溪治法心要》
- 瘰《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 瘰《丹溪手镜》
- 瘰《外科十三方考》
- 瘰《回春录》
- 瘰《保幼新编》
- 瘰《丁甘仁医案》
- 瘰病《幼幼新书》
- 瘰《仁术便览》
- 瘰部论《外科启玄》
- 瘰《外科理例》
- 瘰风《重楼玉钥》
- 瘰《急救广生集》
- 瘰寒热《圣济总录》
《脉因证治》
- 作者:朱丹溪 朝代:清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 缪序
- 卷一
- 卷二
- 十四、热
- 十五、吐衄下血
- 十六、下利
- 十七、泄
- 十八、自汗头汗
- 十九、淋(附小便不禁 肾脏风)
- 二十、头目痛(附脑痛、眉骨痛)
- 二十一、眩晕
- 二十二、心腹痛
- 二十三、腰痛(附腰胯肿痛、腰软)
- 二十四、肩背痛(附腰髀痛)
- 二十五、胁痛(附身体痛)
- 二十六、逆痰嗽
- 二十七、喘(附哮)
- 卷三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