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瘵
脉虚。
【因】
痰与血病。
【证】
其病俗名传尸。虽多种不同,其病与前人相似。大略令人寒热盗汗,梦与鬼交,遗泄白浊,发干而耸;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核数个,或聚或散,沉沉默默,咳嗽痰涎;或咯脓血,如肺痿、肺痈状;或腹下利,羸瘦困乏,不自胜持。虽不同证,其根多有虫啮心肺一也。
【治】
文武火熬至七分,去蒿。再熬至一升,入猪胆汁七个、辰砂、槟榔末。再熬数沸,以甘草末收之。
三拗汤 治传尸劳瘵,寒热交攻,久嗽咯血羸瘦,先服此方,后服莲心散,万无一失。
姜枣煎服,痰清则止。
莲心散 当归 黄 甘草(炙) 鳖甲(醋炙) 前胡 柴胡 独活 羌活 防风 防己 茯苓 半夏 黄芩陈皮 官桂 阿胶 赤芍 麻黄(去节) 杏仁 莲心(去心) 天南星 川芎 芫花(醋炒黑) 枳壳(炒)
除芫花,每服二钱半,水二盏半,姜三片,枣一枚,入芫花一抄,煎至八分服。须吐有异物,渐减芫花及甘草,杀虫少之。
调鼎方 治传尸劳,神效。
混沌皮(一具,醋浸一宿,焙干) 炙鳖甲 桔梗 芍药 胡黄连 制大黄 甘草 豉心 苦参 贝母 秋石(另研) 草龙胆 知母 黄柏(蜜炙) 芒硝 犀角(一钱) 蓬术(一个)
上炼蜜为丸。温酒下二十丸,肠热食前,膈热食后,一月平安。
白蜡丸 治瘵。

- 劳瘵《脉因证治》
- 劳瘵《丹溪治法心要》
- 劳瘵《金匮钩玄》
- 劳瘵《明医杂着》
- 劳瘵(传尸 骨蒸 羸瘦)《针灸资生经》
- 劳瘵《丹溪心法》
- 劳瘵骨蒸热《医学纲目》
- 劳瘵《卫生易简方》
- 劳瘵论治《类证治裁》
- 劳瘵《普济方·针灸》
- 劳瘵脉案《类证治裁》
- 劳瘵《寿世保元》
- 劳瘵叙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劳瘵《续名医类案》
- 劳瘵诸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劳瘵《重订灵兰要览》
- 劳者温之《中医名词词典》
- 劳瘵《中医词典》
- 劳者温之《中医词典》
- 劳则气耗《中医词典》
- 劳蒸《中医词典》
- 劳则气耗《中医名词词典》
- 劳证《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劳瘿《中医词典》
- 劳证《博济方》
- 劳逸有方《友渔斋医话》
- 劳治法《石室秘录》
- 劳逸适度《中医词典》
- 劳重聋候《诸病源候论》
- 劳逸适度《中医养生学》
- 劳注《中医词典》
《脉因证治》
- 作者:朱丹溪 朝代:清 年份:公元1279-1368年
- 缪序
- 卷一
- 卷二
- 十四、热
- 十五、吐衄下血
- 十六、下利
- 十七、泄
- 十八、自汗头汗
- 十九、淋(附小便不禁 肾脏风)
- 二十、头目痛(附脑痛、眉骨痛)
- 二十一、眩晕
- 二十二、心腹痛
- 二十三、腰痛(附腰胯肿痛、腰软)
- 二十四、肩背痛(附腰髀痛)
- 二十五、胁痛(附身体痛)
- 二十六、逆痰嗽
- 二十七、喘(附哮)
- 卷三
-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