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
解阳明肌表之邪.甘凉无毒.鼓胃气升腾而上.津液资生.若云火郁发之.用其升散.或治痘疹不起.赖以宣疏.治泻则煨熟用之.又主两阳合邪之下利.解酒则葛花为最.因有解表利便之功能.孕妇固当忌投.有故亦能无殒.(葛根甘凉入胃.其根寓升发之意.故能解散阳明肌表之邪.凡一切风温热病.邪郁于表.热势内蒸.以致无汗口渴者.最为相宜.然毕竟气凉之品.如风寒在表.以及内不热而恶寒者.似又不宜也.煨熟则散性全无.即由胃入肠.不行阳明之表.但入阳明之里.升清为用.亦如升麻之煨熟即升而不散.可以浓肠止泻耳.)

- 葛根《本草便读》
- 葛根《本草崇原》
- 葛根《本草经解》
- 葛根《本草思辨录》
- 葛根《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葛根《中药学》
- 葛根《名医别录》
- 葛根《得配本草》
- 葛根《本草分经》
- 葛根《本草从新》
- 葛根《本草分经》
- 葛根《本经逢原》
- 葛根《本草择要纲目》
- 葛根《本草新编》
- 葛根《本草害利》
- 葛根《本草求真》
- 葛根《本草撮要》
- 葛根《顾松园医镜》
- 葛根《药鉴》
- 葛根《证类本草》
- 葛根《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 葛根《医学入门》
- 葛根《药征》
- 葛根《本草易读》
- 葛根《本草乘雅半偈》
- 葛根《本草蒙筌》
- 葛根《本草图经》
- 葛根《本草备要》
- 葛根半夏证七 阳明十九《伤寒悬解》
- 葛根《汤液本草》
- 葛根苍耳茶《茶饮保健》
《本草便读》
- 作者:张秉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吴序
- 恽序
- 盛序
- 程序
- 自序
- 凡例
- 用药法程
- 草部
- 山草类
- 人参
- 丹参
- 沙参
- 元参
- 苦参
- 苍术
- 白术
- 甘草
- 黄
- 远志
- 玉竹
- 知母
- 贝母
- 秦艽
- 白藓皮
- 升麻
- 柴胡
- 前胡
- 独活
- 细辛
- 防风
- 羌活
- 桔梗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天麻
- 龙胆草
- 茅根
- 延胡索
- 地榆
- 巴戟天
- 肉苁蓉
- 淫羊藿
- 贯众
- 金毛脊
- 白芨
- 黄精
- 白薇
- 参三七
- 白头翁
- 荠
- 仙茅
- 白前
- 紫参
- 山慈菇
- 隰草类
- 地黄
- 麦门冬
- 牛膝
- 紫菀
- 川断
- 车前子
- 蓄
- 灯心
- 甘菊
- 益母草
- 麻黄
- 款冬花
- 冬葵子
- 萱花
- 白蒺藜
- 沙苑
- 旋覆花
- 红花
- 小蓟
- 夏枯草
- 葫芦巴
- 牛蒡子
- 艾叶
- 木贼草
- 草
- 青蒿
- 茵陈
- 海金沙
- 谷精草
- 青黛
- 连翘
- 马鞭草
- 葶苈子
- 王不留行
- 瞿麦
- 地肤子
- 决明子
- 青葙子
- 紫草
- 土牛膝根
- 芦根
- 旱莲草
- 大青
- 败酱
- 马勃
- 苍耳子
- 刘寄奴
- 板蓝根
- 甘蕉根
- 苎麻根
- 蔓草类
- 香草类
- 水草类
- 石草类
- 毒草类
- 木部
- 乔木类
- 灌木类
- 香木类
- 寓木类
- 竹类
- 果部
- 谷部
- 菜部
- 金石部
- 金石类
- 土部
- 禽部
- 兽部
- 鳞介部
- 昆虫部
- 人部
- 水部
- 水类
- 十八反歌诀
- 跋一
- 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