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粤自神农尝草木.着本草经.创始医道.厥后神其技者.太古有岐伯少俞.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太仓公张仲景.考方域之异宜.辨药品之真伪.按阴阳五行君臣佐使之理.着书立说.以羽翼本经.魏晋以来.校修补注者.魏有李当之.梁有陶宏景.北齐有徐之才.唐有苏恭.孙思邈.陈藏器.宋有刘翰.掌禹锡.唐慎微.寇宗 .金元之间.有张刘李朱.皆其最着者也.但名作虽多.惜无善本.逮有明李时珍出.采辑药品千九百种.综核群籍.八百余家.集诸家之大成.着本草纲目一书.诚为广大精微.尽善尽美.但初学人读之.一如望洋观海.即穷经皓首.亦无所折衷.其余之简便者.如备要.如从新.固能由博返约.但皆以所属之性味.所入之脏腑.有毒无毒列之于前.记诵之难.无有甚于此者.(成)学医二十余年.力购本草数十家.朝夕研究.以为业医者.若不先明药之性味.气之浓薄.质之寒温.虽博览群书.知方知病.而不知药之性.其不致运用乖方.而草菅人命者几希矣.故遇有一物之性味功用.确切不移.能与病相当而取效者.则每味拟一二联或五六联.置之案头.数年来积成五百余品.删繁去复.编为排偶俚言.将各物性味所入所治.参差前后.不使学人混淆难诵.书成.仿李东垣指掌.陈嘉谟蒙筌之意.颜之曰本草便读.亦非敢以管窥蠡测之见.与先哲争衡也.不过欲引进后学.譬如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耳.至其中词句之不雅.对仗之不工.一则缘(成)之学业未深.短于文墨.一则限于药品之性味主治.恐失本真.谫陋之由.实有所自.定知当世高明君子.必有起而正之者.故特序其原始如此.
光绪丁亥孟夏武进张秉成兆嘉氏自序于存诚堂

- 自序《本草便读》
- 自序《活幼心书》
- 自序《医学从众录》
- 自序《专治麻痧初编》
- 自序《痧胀玉衡》
- 自序《程杏轩医案》
- 自序《吴医汇讲》
- 自序《伤寒寻源》
- 自序《叶选医衡》
- 自序《金匮要略心典》
- 自序《研经言》
- 自序《温病正宗》
- 自序《本草害利》
- 自序《校注医醇剩义》
- 自序《本草撮要》
- 自序《妇科玉尺》
- 自序《经验丹方汇编》
- 自序《儿科萃精》
- 自序《外科全生集》
- 自序《医原》
- 自序《温热暑疫全书》
- 自序《时病论》
- 自序《女科切要》
- 自序《冷庐医话》
- 自序《笔花医镜》
- 自序《松峰说疫》
- 自序《瘴疟指南》
- 自序《轩岐救正论》
- 自序《外科选要》
- 自序《儿科要略》
- 自序《药征》
《本草便读》
- 作者:张秉成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吴序
- 恽序
- 盛序
- 程序
- 自序
- 凡例
- 用药法程
- 草部
- 山草类
- 人参
- 丹参
- 沙参
- 元参
- 苦参
- 苍术
- 白术
- 甘草
- 黄
- 远志
- 玉竹
- 知母
- 贝母
- 秦艽
- 白藓皮
- 升麻
- 柴胡
- 前胡
- 独活
- 细辛
- 防风
- 羌活
- 桔梗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天麻
- 龙胆草
- 茅根
- 延胡索
- 地榆
- 巴戟天
- 肉苁蓉
- 淫羊藿
- 贯众
- 金毛脊
- 白芨
- 黄精
- 白薇
- 参三七
- 白头翁
- 荠
- 仙茅
- 白前
- 紫参
- 山慈菇
- 隰草类
- 地黄
- 麦门冬
- 牛膝
- 紫菀
- 川断
- 车前子
- 蓄
- 灯心
- 甘菊
- 益母草
- 麻黄
- 款冬花
- 冬葵子
- 萱花
- 白蒺藜
- 沙苑
- 旋覆花
- 红花
- 小蓟
- 夏枯草
- 葫芦巴
- 牛蒡子
- 艾叶
- 木贼草
- 草
- 青蒿
- 茵陈
- 海金沙
- 谷精草
- 青黛
- 连翘
- 马鞭草
- 葶苈子
- 王不留行
- 瞿麦
- 地肤子
- 决明子
- 青葙子
- 紫草
- 土牛膝根
- 芦根
- 旱莲草
- 大青
- 败酱
- 马勃
- 苍耳子
- 刘寄奴
- 板蓝根
- 甘蕉根
- 苎麻根
- 蔓草类
- 香草类
- 水草类
- 石草类
- 毒草类
- 木部
- 乔木类
- 灌木类
- 香木类
- 寓木类
- 竹类
- 果部
- 谷部
- 菜部
- 金石部
- 金石类
- 土部
- 禽部
- 兽部
- 鳞介部
- 昆虫部
- 人部
- 水部
- 水类
- 十八反歌诀
- 跋一
- 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