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疝气案

《丁甘仁医案》书籍目录

陈左 厥阴之脉,循阴器而络睾丸。厥阴者,肝也。肝失疏泄,湿热下注,膀胱宣化失司,小溲夹浊,偏疝坠胀疼痛,苔腻,脉濡数。经云∶诸液混浊,皆属于热。又云∶肝病善痛。是无形之厥气,与有形之湿热,互相为患也。当宜疏泄厥气,淡渗湿热。

柴胡梢(七分) 延胡索(一钱) 路路通(二钱) 炒赤芍(一钱五分) 块滑石(三钱) 赤茯苓(三钱)车前子(三钱) 荸荠梗(一钱五分) 金铃子(二钱) 陈橘核(一钱五分) 粉萆 (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细木通(八分) 枸橘(打,一枚)

李左 湿火挟厥气下注,劳动过度,偏疝坠胀疼痛,口干内热,小溲混浊,纳谷不香,胸脘闷胀,脉弦数,苔腻而黄。脾胃清气不能上升,小肠膀胱浊气不得下降,肝气失于疏泄,脾虚生湿,湿郁生痰,痰火瘀凝,清不升而浊不降,然皆素体气虚之所致也。姑拟健脾胃,清湿火,俾清气自升,浊气得降。

白术(二钱) 赤茯苓(三钱) 陈广皮(一钱) 陈橘核(一钱五分) 炒知母(二钱) 炒黄 (三钱)粉萆 (三钱) 荔枝核(三钱) 软柴胡(五分) 酒炒黄柏(一钱) 小茴香(五分) 清炙草(五分)

【又诊】 前进健脾胃,清湿火,偏疝略收,疼痛渐止,胸闷不舒,清气有上升之象,浊气有下降之势。拟原方更进一筹。

原方去柴胡,加金铃子(一钱五分)、延胡索(五分)。

莫左 疝气坠胀,腹痛筋急,泛泛作恶,甚则脘痛呕吐,脉弦细,苔薄腻。中阳衰弱,厥气失于疏泄。姑拟大建中汤治之。

潞党参(二钱) 淡吴萸(八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 熟附片(二钱) 川花椒(五分) 延胡索(八分)炮姜炭(八分) 姜半夏(三钱) 路路通(一钱五分) 丝瓜络(一钱五分) 酒炒桑枝(三钱)

江左 高年气虚,疝气屡发,坠胀作痛,小溲短赤,睡则略安。治宜补中气,疏厥气,以丸代煎,缓图功效。

补中益气丸(一两) 橘核丸(二两)

每早晚各服二钱,开水送下。

黄左 劳倦奔走,元气下陷,睾丸坠胀,不能行动,胸脘不舒。肝主筋,睾丸为筋之所聚。先建其中气,俾得元气上升,睾丸自能不坠。

炙黄 (三钱) 炙升麻(一钱) 小茴香(五分) 炒潞党(三钱) 柴胡梢(五分) 陈广皮(一钱五分)炒白术(三钱) 清炙草(五分) 广木香(五分) 橘核丸(吞服,三钱)

【又诊】 坠痛已止,举动亦便。前进补中益气汤,甚为合度,仍守原法治之。

炙黄 (三钱) 云苓(三钱) 炙升麻(六分) 炒潞党(三钱) 细青皮(一钱五分) 金铃子(一钱五分)清炙草(五分) 荔枝核(三钱) 延胡索(五分) 佛手柑(八分)

费左 偏疝坠胀作痛,头内眩晕,泛泛作恶,厥气失于疏泄,肝气肝阳易于上升,治宜清肝理气。

金铃子(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荔枝核(三钱) 延胡索(五分) 姜半夏(三钱) 橘核丸(吞服,三钱)石决(二钱) 细青皮(一钱五分) 小茴香(五分) 白蒺藜(三钱) 酒炒桑枝(三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丁甘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丁甘仁医案》书籍目录
  1. 疝气案《丁甘仁医案》
  2. 疝气(囊痈)《文堂集验方》
  3. 疝气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4. 疝气(附便毒)《经验丹方汇编》
  5. 疝气方《医学三字经》
  6. 疝气《灸法秘传》
  7. 疝气方《医方论》
  8. 疝气《急救良方》
  9. 疝气方《汤头歌诀》
  10. 疝气《医学三字经》
  11. 疝气及方六首《外台秘要》
  12. 疝气《时方妙用》
  13. 疝气简便方《幼幼集成》
  14. 疝气《邵兰荪医案》
  15. 疝气论《格致余论》
  16. 疝气《扁鹊心书》
  17. 疝气论治《类证治裁》
  18. 疝气《医学从众录》
  19. 疝气脉案《类证治裁》
  20. 疝气《奇效简便良方》
  21. 疝气脉候《类证治裁》
  22. 疝气《奇效简便良方》
  23. 疝气门《丹台玉案》
  24. 疝气《奇效简便良方》
  25. 疝气门《王旭高临证医案》
  26. 疝气《医学实在易》
  27. 疝气门《养生导引秘籍》
  28. 疝气《回春录》
  29. 疝气门《养生导引法》
  30. 疝气《推拿抉微》
  31. 疝气门《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丁甘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