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痹案

《丁甘仁医案》书籍目录

温病后,阴液已伤,虚火烁金,肺热叶焦,则生痿 。两足不能任地,咳呛咯痰不爽,谷食减少,咽喉干燥,脉濡滑而数,舌质红苔黄,延经数月,恙根已深。姑拟养肺阴,清阳明,下病治上,乃古之成法。

沙参(三钱) 川石斛(三钱) 天花粉(三钱) 生甘草(五分) 川贝母(三钱) 嫩桑枝(三钱)冬瓜子(三钱) 怀牛膝(二钱) 络石藤(三钱) 甜光杏(三钱) 栝蒌皮(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活芦根(去节,一尺)

【二诊】 前进养肺阴清阳明之剂,已服十帖,咳呛内热,均见轻减。两足痿软不能任地,痿者萎也,如草木之萎,无雨露以灌溉,欲草木之荣茂,必得雨露之濡润,欲两足之不痿,必赖肺液以输布,能下荫于肝肾,肝得血则筋舒,肾得养则骨强,阴血充足,络热自清。治痿独取阳明,清阳明之热,滋肺金之阴,以阳明能主润宗筋而流利机关也。

麦冬(二钱) 北沙参(三钱) 抱茯神(三钱) 淮山药(三钱) 细生地(四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川贝母(二钱) 天花粉(三钱) 络石藤(二钱) 怀牛膝(二钱) 嫩桑枝(三钱)

【三诊】 五脏之热,皆能成痿,书有五痿之称,不独肺热叶焦也。然而虽有五,实则有二,热痿也,湿痿也。

如草木久无雨露则萎,草木久被湿遏亦萎,两足痿 ,亦犹是也。今脉濡数,舌质红绛,此热痿也。叠进清阳明滋肺阴以来,两足虽不能步履,已能自行举起之象,药病尚觉合宜。仍守原法,加入益精养血之品,徐图功效。

北沙参(三钱) 大麦冬(二钱) 茯神(三钱) 淮山药(三钱) 川石斛(三钱) 小生地(三钱)肥知母(一钱五分) 怀牛膝(二钱) 络石藤(三钱) 茺蔚子(三钱) 嫩桑枝(三钱) 猪脊髓(酒洗入煎,两条) 虎潜丸(清晨淡盐汤送服,三钱)

程左 初病香港脚浮肿,继则肿虽消而痿软不能步履,舌淡白,脉濡缓,谷食衰少,此湿热由外入内,由肌肉而入筋络,络脉壅塞,气血凝滞,此湿痿也。经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张为痿是也。湿性粘腻,最为缠绵。治宜崇土逐湿,去瘀通络。

连皮苓(四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木防己(三钱) 全当归(二钱) 白术(一钱五分) 苍术(一钱)陈皮(一钱) 川牛膝(二钱) 杜红花(八分) 生苡仁(四钱) 陈木瓜(三钱) 西秦艽(一钱五分)紫丹参(二钱) 嫩桑枝(三钱)

另茅山苍术(一斤),米泔水浸七日,饭锅上蒸九次,晒干研细末。加苡仁米(半斤),酒炒桑枝(半斤),煎汤泛丸。每服(三钱),空心开水吞下。

原注∶服此方五十余剂,丸药两料,渐渐而愈。

李左 两足痿软,不便步履,按脉尺弱寸关弦数,此乃肺肾阴亏,络有蕴热,经所谓肺热叶焦,则生痿是也。阳明为十二经之长,治痿独取阳明者,以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症势缠绵,非易速痊。

南北沙参(各一钱五分) 鲜生地(三钱) 川黄柏(一钱五分) 丝瓜络(二钱) 川石斛(三钱)生苡仁(三钱) 肥知母(一钱五分) 大麦冬(三钱) 陈木瓜(二钱) 络石藤(三钱) 虎潜丸(包煎,三钱)

手足痹痛微肿,按之则痛更剧,手不能招举,足不能步履,已延两月余。脉弦小而数,舌边红,苔腻黄,小溲短少,大便燥结。体丰之质,多湿多痰,性惰躁急,多郁多火,外风引动内风,挟素蕴之湿痰入络,络热、血瘀不通,不通则痛。书云∶阳气多,阴气少,则为热痹,此症是也。专清络热为主,热清则风自熄,风静则痛可止。

羚羊片(先煎,一钱) 鲜石斛(三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生赤芍(二钱) 生甘草(五分) 茺蔚子(三钱) 鲜竹茹(二钱) 丝瓜络(二钱) 忍冬藤(四钱) 夜交藤(四钱) 嫩桑枝(四钱) 大地龙(酒洗,二钱)

【复诊】 前清络热,已服十剂,手足痹痛十去六七,肿势亦退,风静火平也。惟手足未能举动,舌质光红,脉数渐缓,口干欲饮,小溲短少,腑行燥结。血不养筋,津液既不能上承,又无以下润也。前方获效,毋庸更张。

原方去大地龙,加天花粉(三钱)。

又服十剂,痹痛已止,惟手足乏力。去羚羊片、白薇、鲜石斛,加紫丹参(二钱)、全当归(三钱)、西秦艽(一钱五分)、怀牛膝(二钱)。

腰髀痹痛,连及胯腹,痛甚则泛恶清涎,纳谷减少,难于转侧。腰为少阴之府,髀为太阳之经,胯腹为厥阴之界。产后血虚,风寒湿乘隙入太阳、少阴、厥阴之络,营卫痹塞不通,厥气上逆,挟痰湿阻于中焦,胃失下顺之旨。脉象尺部沉细,寸关弦涩,苔薄腻。

书云∶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痛为寒痛,寒郁湿着,显然可见。恙延两月之久,前师谓肝气入络者,又谓血不养筋者,理亦近是,究未能审其致病之源。

鄙拟独活寄生汤吴茱萸汤加味,温经达邪,泄肝化饮。

丹参(二钱) 云茯苓(三钱) 全当归(二钱) 大白芍(一钱五分) 川桂枝(六分) 青防风(一钱)浓杜仲(二钱) 怀牛膝(二钱) 熟附片(一钱) 北细辛(三分) 仙半夏(三钱) 淡吴萸(五分)川独活(一钱) 桑寄生(二钱)

服药五剂,腰髀胯腹痹痛大减,泛恶亦止,惟六日未更衣,饮食无味。去细辛半夏,加砂仁(七分),半硫丸(一钱五分)吞服。又服两剂,腑气已通,谷食亦香。去半硫丸、吴萸,加生白术(一钱五分)、生黄 (三钱),服十剂,诸恙均愈,得以全功。足见对症用药,其效必速。

汪翁 腰痛偏左如折,起坐不得,痛甚则四肢震动,形瘦骨立,食少神疲,延一月余。诊脉虚弦而浮,浮为风象,弦为肝旺。七秩之年,气血必虚,久坐电风入肾,气虚不能托邪外出,血虚无以流通脉络,故腰痛若此之甚也。拙拟大剂玉屏风,改散为饮。

生黄 (五钱) 青防风(五钱) 生白术(三钱) 生甘草(六分) 全当归(二钱) 大白芍(二钱)浓杜仲(三钱) 广木香(五分) 陈广皮(一钱)

原注∶此方服后,一剂知,二剂已。方中木香陈皮二味,止痛须理气之意也。

黄左 髀部痹痛,连及腿足,不能步履,有似痿 之状,已延两月之久。痿 不痛,痛则为痹。脉左弦滑,右濡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者闭也,气血不能流通所致。拟蠲痹汤加减,温营去风,化湿通络。

全当归(二钱) 大白芍(一钱五分) 桂枝(六分) 清炙草(六分) 紫丹参(二钱) 云茯苓(三钱)秦艽(二钱) 牛膝(二钱) 独活(一钱) 海风藤(三钱) 防己(二钱) 延胡索(一钱) 嫩桑枝(三钱)陈木瓜(三钱)

陈左 风为阳邪,中人最速,其性善走,窜入经络,故肢节作痛,今见上下左右无定,名曰行痹。脉弦细而涩,阴分素亏,邪风乘虚入络,营卫不能流通。当宜和营去风,化湿通络。

全当归(二钱) 大川芎(八分) 威灵仙(一钱五分) 嫩桑枝(四钱) 大白芍(二钱) 晚蚕沙(包,三钱)海风藤(三钱)西秦艽(二钱) 青防风(二钱) 甘草(八分)

汪左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髀骨酸痛,入夜尤甚,亦痹之类。脉象沉细而涩,肝脾肾三阴不足,风寒湿三气入络,与宿瘀留恋,所以酸痛入夜尤甚也。拟独活寄生汤加味。

全当归(二钱) 西秦艽(二钱) 浓杜仲(三钱) 云茯苓(三钱) 大白芍(二钱) 青防风(一钱)川独活(一钱) 五加皮(三钱) 紫丹参(二钱) 川桂枝(四分) 桑寄生(三钱) 嫩桑枝(四钱) 炙甘草(五分) 小活络丹(入煎,一粒) 怀牛膝(二钱)

沈左 脉滑而有力,舌苔薄腻,胸痛彻背,夜寐不安,此乃痰浊积于胸中,致成胸痹。胸为清阳之府,如离照当空,不受纤翳,浊阴上僭,清阳被蒙,膻中之气,窒塞不宣,症属缠绵。当宜金匮栝蒌薤白半夏汤加味,辛开苦降,滑利气机。

栝蒌皮(四钱) 仙半夏(二钱) 云茯苓(三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五分) 江枳壳(一钱)广陈皮(一钱) 潼蒺藜(三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谢左 左肩髀痹痛已久,连投去风之剂,依然如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气阴两亏,痰湿留恋经络,营卫不能流通。拟玉屏风散加味,益气养阴,化痰通络。

生黄 (三钱) 细生地(三钱) 西秦艽(二钱) 竹沥半夏(二钱) 青防风(二钱) 甘菊花(三钱)广陈皮(一钱) 炒竹茹(二钱) 生白术(二钱) 京玄参(二钱) 煨木香(八分) 嫩桑枝(四钱)大地龙(酒洗,二钱) 指迷茯苓丸(包煎,三钱)

钱左 初起寒热,继则脐腹膨胀,右髀部酸痛,连及腿足,不能举动,小溲短赤,腑行燥结,舌苔腻黄,脉象濡滑而数。伏邪湿热挟滞,互阻募原,枢机不和。则生寒热。厥阴横逆,脾失健运,阳明通降失司,则生胀。痹痛由于风湿,经络之病,连及脏腑,弥生枝节。姑拟健运分消,化湿通络,冀其应手为幸!

清水豆卷(四钱) 茯苓皮(四钱) 枳实炭(一钱) 嫩白薇(一钱五分) 冬瓜子(三钱) 通草(八分)全栝蒌(切,四钱) 郁李仁(研,三钱) 西秦艽(一钱五分) 大麻仁(研,四钱) 木防己(二钱)肥知母(二钱) 地枯萝(三钱)

【二诊】 腑气通,脐腹胀势亦减。纳少,渴不多饮,小溲短赤,右髀部痹痛,连及腿足,不便步履,苔薄腻黄,脉象濡数。阴液本亏,湿热气滞互阻募原之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络中风湿留恋,营卫不得流通,还虑缠绵增剧。再拟健运分消,化湿通络。

清水豆卷(三钱) 连皮苓(四钱) 枳实炭(一钱) 益元散(包,三钱) 天花粉(二钱) 猪苓(二钱)陈广皮(一钱) 西秦艽(二钱) 生熟苡仁(各三钱) 通草(八分) 大腹皮(三钱) 地枯萝(三钱)小温中丸(吞服,一钱五分) 冬瓜皮(三钱)

【三诊】 腑气通而溏薄,脐腹胀势已能渐消,小溲亦利,右髀部漫肿,痹痛大轻,但不便步履耳。脉象虚弦而数,舌边红,苔薄腻。阴分本亏,肝脾气滞,蕴湿浊气,凝聚募原,络中痰瘀未楚,营卫不能流通。效不更方,仍宗原意出入。

川石斛(三钱) 西秦艽(三钱) 地枯萝(三钱) 冬瓜子(三钱) 连皮苓(四钱) 陈广皮(一钱)木防己(二钱) 川牛膝(二钱) 生白术(一钱五分) 大腹皮(二钱) 藏红花(八分) 炒苡仁(三钱)嫩桑枝(三钱)

朱左 诊脉三部弦小而数,右寸涩,关濡、尺细数,舌苔腻黄,见症胸痹痞闷,不进饮食,时泛恶,里热口干不多饮,十日未更衣,小溲短赤混浊,目珠微黄面,色灰暗无华,良由肾阴早亏,湿遏热伏,犯胃贯膈,胃气不得下降。脉症合参,证属缠绵,阴伤既不可滋,湿甚又不可燥,姑拟宣气泄肝,以通阳明,芳香化浊,而和枢机。

栝蒌皮(三钱) 赤茯苓(三钱) 江枳实(一钱) 荸荠梗(一钱)五分) 薤白头(酒炒,一钱) 福泽泻(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鲜枇杷叶(三片) 绵茵陈(一钱五分)仙半夏(二钱) 通草(八分) 银柴胡(一钱) 水炒川连(四分) 鲜藿佩(各二钱) 块滑石(三钱)

【二诊】 脉左三部细小带弦,右寸涩稍和,关濡尺细,舌苔薄腻而黄,今日呕恶渐减,胸痞依然,不思纳谷,口干不多饮,旬日未更衣,小溲短赤混浊,目珠微黄,面部晦色稍开。少阴之分本亏,湿热挟痰滞互阻中焦,肝气横逆于中,太阴健运失常,阳明通降失司。昨投宣气泄肝,以通阳明,芳香化浊,而和枢机之剂,尚觉合度,仍守原意扩充。

仙半夏(二钱) 赤茯苓(三钱) 银柴胡(一钱) 绵茵陈(一钱五分) 上川雅连(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广郁金(一钱五分) 建泽泻(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炒枳实(一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薤白头(酒炒,一钱) 块滑石(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 通草(八分) 鲜枇杷叶(去毛、包,三片)鲜荷梗(一尺)

【三诊】 呕恶已止,湿浊有下行之势,胸痞略舒,气机有流行之渐,惟纳谷衰少,小溲浑赤,苔薄黄,右脉濡滑,左脉弦细带数。阴分本亏,湿热留恋募原,三焦宣化失司,脾不健运,胃不通降,十余日未更衣,肠中干燥,非宿垢可比,勿亟亟下达也。今拟理脾和胃,苦寒泄热,淡味渗湿

栝蒌皮(三钱) 赤茯苓(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鲜荸荠梗(三钱) 薤白头(酒炒,一钱)炒枳实(七分) 通草(八分) 鲜枇杷叶(三片) 仙半夏(二钱) 川贝母(二钱) 块滑石(三钱)鲜荷梗(一尺) 水炒川连(四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生熟谷芽(各三钱)

【四诊】 胸痞十去七八,腑气已通,浊气已得下降。惟纳谷衰少,小溲短赤混浊,临晚微有潮热,脉象右濡滑而数,左弦细带数,苔薄腻微黄。肾阴亏于未病之先,湿热逗留募原,三焦宣化失司,脾胃营运无权。叶香岩先生云∶湿热为粘腻熏蒸之邪,最难骤化,所以缠绵若此也。再拟宣气通胃,苦降渗湿。

清水豆卷(六钱) 赤茯苓(三钱) 银柴胡(一钱) 鲜枇杷叶(四片) 鲜荷梗(一尺) 黑山栀(一钱五分) 炒枳实(八分) 块滑石(三钱) 仙半夏(二钱) 川贝母(二钱) 通草(八分) 谷麦芽(各三钱) 川黄连(三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栝蒌皮(三钱) 荸荠梗(一钱五分)

【五诊】 门人余继鸿接续代诊。小溲浑赤渐淡,胃气来复,渐渐知饥。头眩神疲,因昨晚饥而未食,以致虚阳上扰也。脘痞已除,午后仍见欠舒,良由湿热之邪,旺于午后,乘势而上蒸也。脾胃虽则渐运,而三焦之间,湿热逗留,一时未能清彻。口涎甚多,此脾虚不能摄涎也。今拟仍宗原法中加和胃运脾之品。

清水豆卷(六钱) 赤茯苓(三钱) 块滑石(三钱) 鲜枇杷叶(去毛,四片) 鲜荷梗(一尺)黑山栀(一钱五分) 生于术(八分) 通草(八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谷麦芽(各三钱) 炒枳实(八分)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杭菊花(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川贝母(二钱) 橘白络(各一钱) 荸荠梗(一钱五分)

【六诊】 饮食渐增,口亦知味,脾胃运化之权,有恢复之机,小溲赤色已淡,较昨略长,湿热有下行之势,俱属佳征。神疲乏力,目视作胀,且畏灯亮,此正虚浮阳上扰也。口涎渐少,脾气已能摄涎。舌苔薄腻,而黄色已化,脉象右寸关颇和,左关无力,两尺细软,邪少正虚。再拟温胆汤,加扶脾宣气,而化湿热之品,标本同治。

清水豆卷(六钱) 赤茯苓(三钱) 川贝母(二钱) 鲜枇杷叶(四片) 鲜荷梗(一尺) 生于术(一钱五分)橘白络(各八分) 谷麦芽(各三钱) 杭菊花(一钱五分) 广郁金(一钱) 生苡仁(三钱) 炒竹茹(一钱五分)仙半夏(一钱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通草(八分) 建兰叶(三片)

此方本用枳实、栝蒌皮二味,因大便又行兼溏,故去之。

【七诊】 腹胀已舒,饮食亦香,小溲渐清,仅带淡黄色,昨解大便一次颇畅,作老黄色,久留之湿热滞浊,从二便下走也。今早欲大便未得,略见有血,良由湿热蕴于大肠血分,乘势外达,可无妨碍。脾胃运化有权,正气日渐恢复,当慎起居,谨饮食,不可稍有疏忽,恐其横生枝节也。再与扶脾宣化,而畅胃气。

生于术(一钱) 朱茯苓(三钱) 通草(八分) 鲜荷梗(一尺) 鲜藕节(三枚) 清水豆卷(四钱)橘白络(各一钱) 川贝母(二钱) 仙半夏(一钱五分) 生苡仁(三钱) 谷麦芽(各三钱) 京赤芍(一钱五分)炒竹茹(一钱五分) 杭菊花(一钱五分) 建兰叶(三片) 荸荠梗(一钱五分)

【八诊】 脾胃为资生之本,饮食乃气血之源,正因病而虚,病去则正自复。今病邪已去,饮食日见增加,小溲渐清,略带淡黄,三焦蕴留之湿热,从二便下达,脾胃资生有权,正气日振矣。舌根腻,未能尽化,脉象颇和,惟尺部细小。再与扶脾和胃,而化余湿。

生于术(一钱) 朱茯苓(三钱) 谷麦芽(各三钱) 鲜荷梗(一尺) 鲜建兰叶(二片) 清水豆卷(四钱)橘白络(各一钱) 豆衣(一钱五分) 仙半夏(一钱五分) 生苡仁(三钱) 炒杭菊(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鲜藿香佩兰(各二钱) 通草(八分)

【九诊】 脉象渐渐和缓,脏腑气血,日见充旺,病后调养,饮食为先,药物次之。书云∶胃以纳谷为宝。又云∶无毒治病,十去其八,毋使过之,伤其正也。补养身体,最冲和者,莫如饮食。今病邪尽去,正宜饮食缓缓调理,虽有余下微邪,正足则自去,不必虑也。再与调养脾胃,而化余邪。

生于术(一钱五分) 橘白络(各一钱) 谷麦芽(各三钱) 鲜荷梗(一尺) 清水豆卷(四钱)生苡仁(三钱) 佩兰梗(一钱五分) 建兰叶(二片) 朱茯神(二钱) 生淮药(二钱) 豆衣(一钱五分)炒杭菊(一钱五分) 鲜佛手(一钱) 通草(八分)

【十诊】 病邪尽去,饮食颇旺,脉象和缓有神,正气日见充旺。小便虽长,色带黄,苔薄腻,余湿未尽。四日未更衣,因饮食多流汁之故,非燥结可比,不足虑也。当此夏令,还宜慎起居,节饮食,精心调养月余,可以复元。再拟健运脾胃,而化余湿。

生于术(一钱五分) 栝蒌皮(三钱) 川贝母(三钱) 鲜佩兰三钱) 清水豆卷(四钱) 朱茯神(三钱) 生苡仁(三钱) 通草(一钱) 鲜荷梗(一尺) 橘白络(各一钱)生熟谷芽(各三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丁甘仁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720 169 994 827 1017

返回《丁甘仁医案》书籍目录
  1. 痿痹案《丁甘仁医案》
  2. 痿痹(鹅掌风鹤膝风)《文堂集验方》
  3. 痿痹辨似《医宗金鉴》
  4. 痿痹《古今医彻》
  5. 痿痹辨似《杂病心法要诀》
  6. 痿(痿厥)《张氏医通》
  7. 痿痹门《医方考》
  8. 痿(附拘挛、瘫痪)《医述》
  9. 痿躄《医法圆通》
  10. 《药症忌宜》
  11. 痿躄《中医词典》
  12. 《金匮钩玄》
  13. 痿病《仁术便览》
  14. 《也是山人医案》
  15. 痿病《中医内科学》
  16. 《叶天士医案精华》
  17. 痿病门《古今名医汇粹》
  18. 《针灸素难要旨》
  19. 痿病治法《医宗金鉴》
  20. 《脉因证治》
  21. 痿病治法《杂病心法要诀》
  22. 《校注医醇剩义》
  23. 痿病总括《医宗金鉴》
  24. 《友渔斋医话》
  25. 痿病总括《杂病心法要诀》
  26. 《友渔斋医话》
  27. 痿部《本草易读》
  28. 《丹溪治法心要》
  29. 痿疮《中医词典》
  30. 《丹溪手镜》
  31. 痿废《血证论》

《丁甘仁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