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诊断法诊察小儿温热

《重订广温热论》书籍目录

惟小儿不能自言病状,辨症最难,兹特举九种诊断法,以为诊察小儿温热之一助。

一、辨神气 凡小儿热壮者,神必昏;热盛者,气必粗。若口鼻气粗,疾出疾入者,是为实热,邪气有余也;口鼻气微,徐出徐入者,是为虚热,正气不足也。总之,小儿温热,神气清明,热虽重可救;神气昏愦,热虽轻必变。

二、辨眉目 凡小儿眉底现红色,眼上胞露紫筋,眼下胞现青色,皆为肝热之现象∶须防火旺生风,风动痉厥之危候。

三、辨瞳神 凡小儿目瞪神呆,即为热聚脑体之征,见此症者,其势多险。故伤寒论于目不了了,睛不和者,用大承气汤急下之。盖热伤于脑,正与此同。若属痰者,必呼吸短促,喉有痰声可辨。

四、辨唇齿 凡小儿温热,唇赤而燥,即是下症。唇肿齿焦,亦是热极;唇红如丹,即发渴候;红甚焦黑,其病必危。他如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至于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温热耗肾液者,齿色必黄,黄如酱瓣,宜救肾∶耗胃津者,龈色必紫,紫如干漆,宜安胃;齿光燥如石者,胃热也∶枯骨色者,肾液枯也;若上半截润者,是水不上承,为心火上炎也;切牙啮齿者,温热化风为痉病;但咬不啮者,热甚而牙关紧急也。齿垢,由肾热蒸胃,浊气所结。其色如灰糕,则枯败而津气俱亡,肾胃两竭,为无治。齿缝流血者,胃火冲激则痛;如不痛,则出于牙根,肾火上炎也。齿焦者,肾水枯;无垢则胃液竭,有垢则火虽盛而液尚未竭也。 齿者,眠睡而齿相磨切也;血气既虚,而风热又客于牙车筋脉之间,故睡后而邪动,引其筋脉,故上下齿磨切有声,谓之 齿。

五、辨鼻 年寿在鼻梁,为气之门户。如赤光外侵,肺液已受热伤,则气不流行,血必凝滞,多有脓血之症。山根为胃之脉络,凡小儿温热夹食,胃气抑郁,每见青黑之纹,横载于山根。鼻孔为肺窍,干燥热也,流浊涕亦热。鼻准属脾,红燥脾热,惨黄脾败。鼻色青,主吐乳,又主腹中痛,若肢冷者多死。鼻色燥黑如烟煤者,阳毒热极也。鼻色赤者,主肺热,又主风热。鼻鼾难言者,风温。鼻鸣干燥者,风燥。

鼻孔扇张,出气多,入气少者,肺绝也,不治。虽然,鼻扇有虚实新久之分,不可概言肺绝。若初病即鼻扇,多由邪热风火,壅塞肺气使然;若久病鼻扇喘汗,为肺绝。

六、辨手络 即虎口纹。看法起于滑氏伯仁,歌曰∶小儿三岁下,虎口看三关,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淡红淡黄者,斯为无病看。又谓∶纹见下节风关为轻,纹见中节气关为重,纹见上节命关为危,直透三关为大危。然此说不可尽拘,惟手络不宜暴露,是为要诀,以过露为血燥生风候也。

七、辨手足冷 凡小儿热深肢厥,肝阳上升,太过者,则头热而足冷。有余于上,不足于下也。纵气上升而过,则横气必收紧,故腹热而手冷;有余于纵,不足于横也。然必其头独热,其腹亦独热,与寒症异。

八、辨粪溺 粪如红酱,人皆知为湿热之症候;粪色青,人每指为寒症之的据。不知一病温热,多系肝家有火,胆汁生多,多则泻出,西医言之颇详。即伤寒论内,自利清水,色纯青,用大承气汤一条,亦明指粪青有热症;惟其汁粘而秽气重,尿亦短少深赤,以此为辨。余则溺红为热,黄亦为热,淡黄色者为虚热,浑白如米泔者为湿热。此八者,皆辨小儿温热之要诀也。

九、按胸腹 尤为幼科之首要。以胸腹者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若欲知其脏腑何如,则莫如诊胸腹。诊法,当分上中下三停∶自胸至膈为上停,自上脘至脐上为中停,自脐至少腹为了停。先用通诊法,轻手循抚,遍按胸膈至少腹,知皮肤之润燥,以辨寒热;中手寻扪问痛不痛者,以察食滞之有无;重手推按,更问痛否,以察脏腑之虚实,沉积之何如。即诊脉中浮中沉之法也。

次用分诊法,先诊胸膈。凡胸高起,按之气喘者,为肺胀,或肺包膜积水,或肺气管停痰。膈间高起者,非气聚,即积水也,即是龟胸,俗名心突,又名鸡胸胀,皆系此症。尤宜诊左边虚里穴,若跳动甚者,虽积热不可攻伐,以其先天不足也。凡虚里动气有三候∶浅按便得,深按却不得者,气虚之候,轻按洪大,重按虚细者,血虚之候∶有形而动者,积聚之候。故虚里之动,可以辨病机之轻重。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而不急者,宗气积于包络中也,是为常;视之不见,按之渐动,如应如不应者为吉∶若胸中气衰,其动高逾乳,至中府云门者凶;若其动洪大而弹手,与细按而绝然不应者,皆脉之宗气绝也,病必凶。总之,小儿脉候难凭,惟揣虚里穴,确有可据,凡虚里动跃,多属血虚风动之候,或阴虚火旺之症,药宜甘润镇摄,切忌苦辛消克。

次诊上、中、下三脘。以指按之,平而无涩滞者,胃中平和而无宿滞也;按中脘虽痞硬,漉漉有声而不如石者,是积水也∶若痛而拒按,必挟食积,虽热盛神昏,必先苦辛开泄,切忌苦寒直降也。诊腹之要,以脐为先,如脐之上下左右,胀大如着,动跃震手者,冲任脉动也。凡温热伤阴,阴虚火动之症,多有此候,病最难治;见于泄泻痢疾后者,病多不治。若小儿素禀母体气郁,一病温热夹食,肠中必有积热,热盛则冲脉动。动而低者,热毒轻,动而高者,热毒重。兼虚里亦动甚者死。惟积热渐下,冲任脉动渐微,及下净而冲任脉不动者生。

其次诊大腹。脉候有热,而腹候无热者,是表热而其热易去也;按腹而热如烧手掌者,是伏热而其热不易去也。小儿温热,其轻重难以脉辨,而诊腹可以决定矣。若心下动而其热烙手者,尤不可忽。若满腹痛,则有食痛、瘀痛、积水痛之分。食痛者,痛在心下及脐上,硬痛拒按,按之则痛益甚;瘀痛者,痛在脐旁小腹,按痛处则有块应手;积水痛者,腹痛牵引两胁,按之则软,漉漉有声,时吐水汁,吐则痛减。若水肿胀满症,由腹按之至脐,脐随手移左右,重手按之离乎脊,失脐根者必死,脐大突者亦死。若绕脐而痛,乃燥粪结于肠中,欲出不出之候。

至于三指诊面法,如云∶小儿半岁后有病,以名、中、食三指,曲按额前、眉上、发际之下,若三指俱热,是感受风热,鼻塞气粗;三指俱冷,是感受风寒,脏冷吐泻;若食、中二指热,是上热下冷;名中二指热,是温热夹惊之候;食指热,是胸隔气满,乳食不消之类。虽历载幼科诸书,但其说有应有不应,务须参以上八法,及按胸腹诸法,以求确当,庶免草菅儿命之诮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重订广温热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重订广温热论》书籍目录
  1. 九种诊断法诊察小儿温热《重订广温热论》
  2. 九种心胃痛《奇效简便良方》
  3. 九注《中医词典》
  4. 九种心痛秘方《华佗神方》
  5. 九转《中医词典》
  6. 九种心痛方三首《外台秘要》
  7. 九转丹《目经大成》
  8. 九种心痛《中医词典》
  9. 九转丹《外科传薪集》
  10. 九种心痛《圣济总录》
  11. 九转炼形《女丹合编选注》
  12. 九种心痛《中医名词词典》
  13. 九子疱《中医词典》
  14. 九种心疼痛在胃脘《医学传心录》
  15. 九子疡秘方《华佗神方》
  16. 九种咳嗽方一首《外台秘要》
  17. 《中医词典》
  18. 九蒸黄精《医方考》
  19. 久崩成漏《竹林女科证治》
  20. 九蒸地黄《医方考》
  21. 久病而瘠必养必和《类经》
  22. 九蒸大黄《医方考》
  23. 久病发惊《中医词典》
  24. 九蒸苍术散《医方考》
  25. 久病可刺《类经》
  26. 九针之义应天人《类经》
  27. 久病死期候《古今医统大全》
  28. 九针之宜各有所为《类经》
  29. 久病心痛《傅青主男科》
  30. 九针之一《黄帝内经太素》
  31. 久病之痰《傅青主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