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五脏发痿第四

《针灸甲乙经》书籍目录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故肺气热则叶焦,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着则生痿矣。故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 ,胫肿而不任地(《素问》作挈,肿作 )。肝气热则胆热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曰∶何以得之?曰∶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有所亡失,所求不得,则发为肺鸣,鸣则肺热叶焦,发为痿 。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故《下经》曰∶筋痿生于肝,使内也。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伤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合(《素问》作舍)于肾,肾者水脏,今水不胜火,则骨枯而髓空,故足不任身热,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生于大热。曰∶何以别之?曰∶肺热者,色白而毛败;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者,色苍而爪枯;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肾热者,色黑而齿槁。曰∶治痿者独取阳明。何谓也?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者,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冲,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治之各补其营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则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矣。痿厥为四末束闷,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病已止。

足缓不收,痿不能行,不能言语,手足痿 不能行,地仓主之。痿不相知(一云身重骨痿不相知),太白主之。痿厥,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先取京骨,后取中封、绝骨皆泻之。痿厥寒,足腕不收, ,坐不能起,髀枢脚痛,丘墟主之。虚则痿 ,坐不能起,实则厥,胫热肘痛,身体不仁,手足偏小,善啮颊,光明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甲乙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甲乙经》书籍目录
  1. 热在五脏发痿《针灸甲乙经》
  2. 热在皮肤《中医词典》
  3. 热则疾之《中医词典》
  4. 热在骨髓《中医词典》
  5. 热则气泄《中医词典》
  6. 热熨法《针灸学》
  7. 热胀《中医词典》
  8. 热晕《中医词典》
  9. 热胀《金匮翼》
  10. 热越《中医词典》
  11. 热瘴《中医词典》
  12. 热原检查法《医院药学》
  13. 热瘴《瘴疟指南》
  14. 热郁(热遏)《中医名词词典》
  15. 热瘴昏迷烦闷饮水不止《松峰说疫》
  16. 热郁《中医词典》
  17. 热者,少阴君火之热,乃真心小肠之气也。《医学启源》
  18. 热俞五十九俞《中医词典》
  19. 热者寒之《中医名词词典》
  20. 热有昼夜久暂之分《幼科释谜》
  21. 热者寒之《中医词典》
  22. 热有远近而出《麻科活人全书》
  23. 热阵《景岳全书》
  24. 热有虚实表里《幼科释谜》
  25. 热阵《景岳全书》
  26. 热有虚实《幼科发挥》
  27. 热阵《目经大成》
  28. 热有表里《幼科发挥》
  29. 热证《中医词典》
  30. 热油汤火伤《中医词典》
  31. 热证《全生指迷方》

《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