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

《针灸甲乙经》书籍目录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其三里。饮食不下,鬲塞不通,邪在胃脘。在上脘则抑而下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胃病者,腹 胀。胃脘当心而痛,上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三里。腹中雷(一本作常)鸣,气常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也。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腹中不便,取三里,盛则泻之,虚则补之。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上走胸嗌,(《灵枢》下有喘息二字)喝喝然,取足少阳。

腹满刺气街,按之立已。腹暴痛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血者则已。又刺少阴(一本作少阳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刺已如食顷久立已。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之。

腹满不能食,刺脊中。腹中气胀引脊痛,食饮而身羸瘦,名曰食 。先取脾俞,后。大肠转气,按之如覆杯,热引胃痛,脾气寒,四肢,不嗜食,脾俞主之。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腹 ,风厥,胸胁 满,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头痛食不下,肠鸣胪胀,欲呕时泄,三焦俞主之。腹满胪胀,大便泄,意舍主之。胪胀水肿,食饮不下,多寒(《千金》作恶寒),胃仓主之。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五脏满胀,心腹胸胁 满胀,则生百病,上脘主之。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饮不化,中脘主之。食饮不化,入腹还出,下脘主之。肠中常鸣。时上冲心,灸脐中。心满气逆,阴都主之。大肠寒中(《千金》作疝),大便干,腹中切痛,肓俞主之。腹中尽痛,外陵主之。肠鸣相逐,不可倾倒,承满主之。腹胀善满,积气,关门主之。食饮不下,腹中雷鸣,大肠不节,小便赤黄,阳纲主之。腹胀肠鸣,气上冲胸,不能久立,腹中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肠胃间游气切痛,食不化,不嗜食,身肿(一本作重),侠脐急,天枢主之。腹中有大热不安,腹有大气如相侠,暴腹胀满癃,淫泺,气冲主之。腹满痛不得息,正卧屈一膝,伸一股,并刺气冲,针上入三寸,气至泻之。寒气腹满,癃淫泺,身热,腹中积聚疼痛,冲门主之。腹中肠鸣盈盈然,食不化,胁痛不得卧,烦,热中,不嗜食,胸胁 满,喘息而冲,鬲呕心痛,及伤饱身黄疾骨羸瘦,章门主之。肠鸣而痛,温留主之。肠腹时寒,腰痛不得卧,手三里主之。腹中有寒气,隐白主之。腹满响响然,不便,心下有寒痛,商丘主之。腹中热若寒,腹善鸣,强欠,时内痛,心悲气逆,腹满,漏谷主之;已刺外踝,上气不止,腹胀而气快然引肘胁下,皆主之。腹中气胀嗑嗑,不嗜食,胁下满,阴陵泉主之。喘,少气不足以息,腹满,大便难,时上走,胸中鸣,胀满,口舌中吸吸,善惊,咽中痛,不可纳食,善怒,恐不乐,大钟主之。嗌干,腹 痛,坐卧目KT KT,善怒多言,复留主之。寒,腹胀满,厉兑主之。腹大不嗜食,冲阳主之。厥气上,太溪主之。大腹有热,肠鸣腹满,侠脐痛,食不化,喘不能久立,巨虚上廉主之。肠中寒,胀满善噫,闻食臭,胃气不足,肠鸣腹痛泄,食不化,心下胀,三里主之。腹满,胃中有热,不嗜食,悬钟主之。大肠实则腰背痛,痹寒转筋,头眩痛,虚则鼻衄癫疾,腰痛然汗出,令人欲食而走,承筋主之,取脚下三折,横视盛者出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甲乙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甲乙经》书籍目录
  1.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针灸甲乙经》
  2. 脾胃肠病证《中医内科学》
  3. 脾胃方论大小合参(附下气)《冯氏锦囊秘录》
  4. 脾胃部《本草易读》
  5. 脾胃伏火《明医指掌》
  6. 脾胃部《脉经》
  7. 脾胃积寒赤带《轩岐救正论》
  8. 脾胃不调《丹溪治法心要》
  9. 脾胃积热病浊《轩岐救正论》
  10. 脾胃不和不能饮食《圣济总录》
  11. 脾胃将理法《脾胃论》
  12. 脾胃不和《明医指掌》
  13. 脾胃解《素灵微蕴》
  14. 脾胃不和《中医词典》
  15. 脾胃俱实《中医词典》
  16. 脾胃病日渐瘦因不食方三首《外台秘要》
  17. 脾胃俱实《备急千金要方》
  18. 脾胃病《杂病广要》
  19. 脾胃俱虚《中医词典》
  20. 脾胃(呃逆 翻胃噎膈)《文堂集验方》
  21. 脾胃俱虚《备急千金要方》
  22. 脾胃《也是山人医案》
  23.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证《古今名医汇粹》
  24. 脾胃《友渔斋医话》
  25. 脾胃亏损疟疾寒热等症《内科摘要》
  26. 脾胃《仁术便览》
  27.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证《古今名医汇粹》
  28. 脾胃《吴鞠通医案》
  29. 脾胃亏损暑湿所伤等症《内科摘要》
  30. 脾胃《丹溪心法》
  31. 脾胃亏损停食痢疾等证《古今名医汇粹》

《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