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道自然逆顺第六

《针灸甲乙经》书籍目录

(前系逆顺肥瘦文,后系根结文)

黄帝问曰∶愿闻针道自然?岐伯对曰∶用自然者,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瘦少长各有数乎?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盛,皮肤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浓皮而黑色,唇临临然者,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贪于取予,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曰∶刺瘦人奈何?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其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曰∶刺常人奈何?曰∶视其黑白,各为调之。端正纯浓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其常数。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验验(一作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也。曰∶刺婴儿奈何?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曰∶临深决水奈何?曰∶血清气浊,疾泻之,则气竭矣。曰∶循掘决冲奈何?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气可通也。

曰∶逆顺九体经络之数,此皆布衣匹夫之士也;食血者(《九墟》作血食之君),身体空虚,肤肉软弱,血气 悍滑利,刺之岂可同乎?曰∶夫膏粱菽藿之味,何可同也。气滑则出疾,气涩则出迟。气悍则针小而入浅,气涩则针大而入深。深则欲留,浅则欲疾。故刺布衣者,深以留,刺王公大人者,微以徐。此皆因其气之 悍滑利者也。曰∶形气之逆顺奈何?曰∶形气不足,病气有余,是邪胜也,急泻之。形气有余,病气不足,急补之。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不可复刺之,刺之则重不足,重不足则阴阳俱竭;血气皆尽,五脏空虚,筋骨髓枯,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形气有余,病气有余者,此谓阴阳俱有余也,急泻其邪,调其虚实。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故曰刺不知逆顺,真邪相搏,实而补之,则阴阳血气皆溢,肠胃充郭,肺肝内胀,阴阳相错。虚而泻之,则经脉空虚,血气枯竭,肠胃慑辟,皮肤薄着,毛腠夭焦,予之死期。故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气乃充,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故曰上工平气,中工乱经,下工绝气危生,不可不慎也。必察其五脏之变化,五脉之相应,经脉之虚实,皮肤之柔粗,而后取之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甲乙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甲乙经》书籍目录
  1. 针道自然逆顺《针灸甲乙经》
  2. 针道终始《针灸甲乙经》
  3. 针法《中医词典》
  4. 针道源流《针灸大成》
  5. 针法《外科证治全书》
  6. 针道外揣纵舍《针灸甲乙经》
  7. 针法《厘正按摩要术》
  8. 针道《针灸甲乙经》
  9. 针法(一首以下并出针经)《医经国小》
  10. 针道《中医词典》
  11. 针法(针刺、刺法)《中医名词词典》
  12. 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中医刺灸》
  13. 针法歌《针灸大成》
  14.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中医刺灸》
  15. 针法合于四时《中医刺灸》
  16. 针刺误伤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7. 针法结合腧穴特性《中医刺灸》
  18. 针刺手法的轻重《中医刺灸》
  19. 针法门《卫生宝鉴》
  20. 针刺手法《中医词典》
  21. 针法秘传《金针秘传》
  22. 针刺深度《中医词典》
  23. 针法主治歌《重楼玉钥》
  24. 针刺浅深《针灸素难要旨》
  25. 针法总论《外科理例》
  26. 针刺篇《古今医统大全》
  27. 针分三气失宜为害《类经》
  28. 针刺麻醉(针麻)《中医名词词典》
  29. 针感《中医词典》
  30. 针刺麻醉《中医词典》
  31. 针工《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