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余见泻)

《针灸资生经》书籍目录

素问言泄痢有五种.一曰胃泄.饮食不化而色黄.胃与脾合故黄也.二曰脾泄.腹胀而注泄无休.又上逆呕.此为寒热之患也.三曰大肠泄.食毕肠鸣切痛.而痢白色.大肠与肺合故白也.四曰小肠泄.身瘦而便脓血.小肠与心合.心主血也.五曰大瘕泄.里急后重.数至圊不能便.茎中痛.此肾泄也.诸家方有二十余种.此唯言五种.盖举其纲也.必用方亦有赤白疳蛊之别.其大概则脏腑寒也.廪丘公所谓诸下悉寒是也.数予治人痢.惟与以镇灵丹.无有不效.或未效、更加丸数.则效矣.若蛊利、则用柏叶黄连煎服.(见既效.)诸痢惟耆域方用浓朴罂粟壳末最佳.后人又加木香黄连陈皮等分.甘草拌之.黄谷叶数片、姜枣乌梅水煎.予尝用之验.故载于此.然痢本无恶证.而有患此而死者.或者世医以痢为热病.多服冷药故也.若其急难.亦当灼艾.不可专用药云.

复溜、主肠 便脓血.泄痢后重.腹痛如 状.(千)交信、主泄痢赤白.(铜同.)漏血.大冲、曲泉、主溏泄痢注下血.小肠俞、主泄痢脓血五色.重下肿痛.丹田、主泄痢不禁.小腹绞痛.关元、大溪、主泄痢不止.脾俞、主泄痢不食.食不生肌.五枢、主妇人赤白.里急螈 .曲泉、治泄水下利脓血.(铜见风劳.)中膂俞、治肠冷赤白痢.(明同.)膀胱俞、疗泄痢腹痛.(明)脊俞、疗温病积聚下痢.(铜作下利.)关元、疗泄痢.(见便不禁.)小儿痢下赤白.秋末脱肛.每厕、腹痛不可忍.灸十二椎下节间名接脊穴一壮.黄帝疗小儿疳痢脱肛.体瘦渴饮.形容瘦悴.诸药不瘥.灸尾翠骨上三寸骨陷间三壮.岐伯云、三伏内用桃水浴孩子.午正时当日灸之.用青帛拭.似见疳虫随汗出.

神效.小儿秋深冷痢不止.灸脐下二寸三寸间动脉中三壮.妇人水泄痢.灸气海百壮.泄痢食不消.不作肌肤.灸脾俞随年壮.(千)泄注五利便脓.重下腹痛.灸小肠俞百壮.泄痢不禁.小腹绞痛.灸石门百壮.三报.久痢百治不瘥.灸足阳门下一寸高骨上陷中.去大指岐三寸.随年.又脐中二三百壮.又关元三百.(十日灸.)赤白下、灸穷骨多为佳.四肢不举.多汗洞痢.灸大横随年.(余见千金.)痢暴下如水云云.气海百壮.(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针灸资生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针灸资生经》书籍目录
  1. 痢(余见泻)《针灸资生经》
  2. 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顾松园医镜》
  3. 痢病《古今医鉴》
  4. 《陈氏幼科秘诀》
  5. 痢部《本草易读》
  6. 《金匮钩玄》
  7. 痢方《宁坤秘籍》
  8. 《也是山人医案》
  9. 痢风《中医词典》
  10. 《瘴疟指南》
  11. 痢谷道肿痛候《诸病源候论》
  12. 《医学真传》
  13. 痢后不能食候《诸病源候论》
  14. 《叶天士医案精华》
  15. 痢后风《中医词典》
  16. 《邵兰荪医案》
  17. 痢后风《续名医类案》
  18.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9. 痢后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20. 《友渔斋医话》
  21. 痢后呕哕《证治准绳·女科》
  22. 《丹溪治法心要》
  23. 痢后呕哕《女科证治准绳》
  24. 《丹溪治法心要》
  25. 痢后脱肛《圣济总录》
  26. 《冷庐医话》
  27. 痢后脱肛《奇方类编》
  28. 《松峰说疫》
  29. 痢后痿《中医词典》
  30. 《周慎斋遗书》
  31. 痢后心下逆满候《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