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后呕哕

《女科证治准绳》书籍目录

〔大〕凡滞下病之稍久或欲愈之时,多有咳逆及呕逆之证。然咳逆者,古人之所谓哕是也。哕者肾寒所生,此证最危,其他病亦恶咳逆,如见此证,宜用橘皮干姜汤半夏生姜汤丁香柿蒂汤。若阳证咳逆者,小柴胡汤橘皮竹茹汤。予尝治一痢疾咳逆不止,六脉沉弱,诸医用药灼艾皆无效,仆投退阴散两服愈。又尝治许主簿痢疾愈后咳逆不止,服诸药无效,遂灸期门穴,不三壮而愈。(穴见《针灸准绳》。)如有呕逆之证,《难经》云∶无阴则呕。然多有胃热而呕,亦有胃寒而生,亦有暑毒而生,如胃热而呕,宜服小柴胡汤、孙兆竹茹汤芦根汤、官局桔梗汤竹叶石膏汤生姜主之。呕而发渴者,猪苓汤,又尝治一痢后呕不止,六脉虚弱,此胃寒而呕,又似暑毒凝于胃脘,投《局方》香薷丸而愈。

橘皮干姜汤 治哕。

橘皮 通草 干姜 桂心 甘草(各四钱) 人参(二钱)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半夏生姜汤 治哕欲死。

半夏(一两一分,洗) 生姜(二两,切)

上以水二盏,煎至八分,去滓分为二服。

丁香柿蒂汤 治咳逆。

丁香(十粒) 柿蒂(十五枚)

上 咀,用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热服。

橘皮竹茹汤 治哕逆。

橘皮 甘草(各二两) 半夏(一两,汤洗) 人参(半两) 竹茹(一升)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六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生姜橘皮汤干呕哕,若手足厥冷者。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上 咀,每服半两,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退阴散 本治阴毒伤寒,手足逆冷,脉沉细,头痛腰重连进三服。小小伤冷,每服一字,入正元散内同煎,加盐少许。阴毒伤寒咳逆,煎一服,细细热呷即止。

干姜 川乌头(各等分)

上为粗末,炒令黄色,候冷捣为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盐一捻,煎至半盏服。

猪苓汤 治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

猪苓 赤茯苓 泽泻 阿胶(炒) 滑石(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候胶消尽服。

补遗仓廪汤 治痢疾心烦,手足温,头痛。如脾胃脉不弱,此乃毒瓦斯上冲心肺,所呕哕而不食,宜仓廪汤。(即败毒散是。)

每服四钱,入陈仓米百粒,姜五片,枣一枚,煎温服。若脉微弱,或心腹虚胀,手足厥逆,初病则不呕,因服罂粟乌梅,苦涩过多,以致闻食先呕,此乃脾胃虚弱,用山药一味,锉小豆大,一半生用,一半银瓦铫内炒熟,同为末,米饮调下。

又治噤口痢。以石莲子去壳留心并肉,为末,每二钱,陈米饮调下。此疾盖毒上冲心肺,借此以通心气,便思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女科证治准绳》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女科证治准绳》书籍目录
  1. 痢后呕哕《女科证治准绳》
  2. 痢后呕哕《证治准绳·女科》
  3. 痢后脱肛《圣济总录》
  4. 痢后腹痛候《诸病源候论》
  5. 痢后脱肛《奇方类编》
  6. 痢后风《续名医类案》
  7. 痢后痿《中医词典》
  8. 痢后风《中医词典》
  9. 痢后心下逆满候《诸病源候论》
  10. 痢后不能食候《诸病源候论》
  11. 痢后虚烦候《诸病源候论》
  12. 痢谷道肿痛候《诸病源候论》
  13. 痢后虚羸候《诸病源候论》
  14. 痢风《中医词典》
  15. 痢后肿候《诸病源候论》
  16. 痢方《宁坤秘籍》
  17. 痢疾《医学集成》
  18. 痢部《本草易读》
  19. 痢疾《中医名词词典》
  20. 痢病《古今医鉴》
  21. 痢疾《景岳全书》
  22. 痢(余见泻)《针灸资生经》
  23. 痢疾《气功外气疗法》
  24. 痢(经谓之肠,后人又名滞下。)《顾松园医镜》
  25. 痢疾《傅青主男科》
  26. 《陈氏幼科秘诀》
  27. 痢疾《傅青主男科》
  28. 《金匮钩玄》
  29. 痢疾《中医词典》
  30. 《也是山人医案》
  31. 痢疾《产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