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湿

《万病回春》书籍目录

脉∶湿则濡缓,或兼涩小。入里缓沉,浮缓在表。若缓而弦,风湿相搅。湿症者,有内中湿、有外中湿。

人之体虚,苟有不谨,自然而中也。外中湿者,或感山岚瘴气,或被雨湿蒸气,或远行涉水,或久卧湿地,或汗衣湿鞋,则湿从外而中矣。其症头重目眩、身体骨节疼痛、手足酸软、四肢倦怠麻木、腿膝肿痛、体重跗肿、筋脉拘挛、小肠疝气、偏坠浮肿吊痛、目黄、小便赤黄等症,皆外中湿也。内中湿者,皆因生冷水食,或浓味醇酒过多停滞,脾虚不能运化,停于三焦,注于肌肉,渗于皮肤,则湿从内而中矣。湿伤脾者,肿胀泄泻、身黄脉涩也,湿伤肺者,咳嗽喘急、身热恶寒也;湿伤肾者,腰脚重、骨节酸疼也;湿伤肝者,大筋软短、目昏胁痛也。湿入腑者,则麻木不仁也;湿入脏者,则屈伸不能也。

中湿腹胀满者,邪在里也。(宜后方。)

渗湿汤 治一切湿症。

苍术(米泔制) 白术(去芦) 茯苓(各一钱半) 陈皮(一钱) 泽泻(一钱) 猪苓(一钱) 香附抚芎 砂仁 浓朴(去皮。各七分) 甘草(三分)

上锉剂,生姜一片、灯草一团,水煎服。脾虚发肿满、气急喘嗽,去白术甘草,加腹皮枳壳木香苏子桑皮萝卜子;面白浮肿去抚芎、泽泻、浓朴、香附,加山药、炒芍药、倍苍术,燥热胜湿,则豁然而收,泻不止加肉蔻诃子乌梅干姜;呕哕去浓朴、香附、抚芎,加炒山药乌梅、炒米,甚不止加煨干姜;湿症身体重痛、手足麻木酸软肿痛,或枯细痿弱、筋脉拘挛去香附、抚芎、浓朴、猪苓、泽泻,加当归生地、芍药、木香乳香、薄桂、牛膝、酒芩、羌活防风,盖风胜湿也。

中湿而一身尽痛者,邪在表也。

除湿羌活汤 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苍术(米泔浸) 本(各二钱) 羌活(七分) 防风(去芦) 升麻 柴胡(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中湿而偏枯冷痹者,肾气虚也。

独活寄生汤 治肾气虚弱,冷卧湿地,腰背拘急、筋挛骨痛,当风取凉过度,风邪流入脚膝,为偏枯冷痹,缓弱疼痛、牵引脚重、行步艰难,并白虎历节风痛。

独活 桑寄生 牛膝(酒洗,去芦) 杜仲(姜酒炒) 秦艽 细辛 桂心 川芎 白芍(酒炒) 茯苓(去皮) 人参 当归 熟地 防风(去芦。各等分) 甘草(减半)

上锉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外用金凤花、柏子仁朴硝木瓜煎汤洗浴,每日三次。

余尝治一人,下元虚冷,寒湿香港脚,肿痛焦枯,卧床不起,步履艰辛。根据本方各一两,用好酒十壶,煮一炷香取出去火毒,每日饮三次,酒尽行步如故,又服一料痊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万病回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万病回春》书籍目录
  1. 中湿《万病回春》
  2. 中湿《古今医鉴》
  3. 中湿《丹溪心法》
  4. 中湿《医碥》
  5. 中湿《急救广生集》
  6. 中湿《医碥》
  7. 中湿《仁术便览》
  8. 中湿《寿世保元》
  9. 中湿《时病论》
  10. 中湿《证治准绳·杂病》
  11. 中湿《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12. 中湿《证治准绳·类方》
  13. 中湿《扁鹊心书》
  14. 中湿《杂病广要》
  15. 中湿(伤寒门 下)《古今医统大全》
  16. 中湿《医述》
  17. 中湿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18. 中湿《伤寒捷诀》
  19. 中湿门(附痿症)《丹台玉案》
  20. 中湿《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1. 中湿证治《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2. 中湿《中医词典》
  23. 中石疽《医宗金鉴》
  24. 中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25. 中石疽《外科心法要诀》
  26. 中湿《育婴家秘》
  27. 中食《医法圆通》
  28. 中湿《时病论歌括新编》
  29. 中食《中医词典》
  30. 中湿《医学集成》
  31. 中食《医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