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治

《万病回春》书籍目录

尹蓬头祖师秘传混元丹 专治大人、小儿诸虚百损、五劳七伤,小儿百病随后引用之。

诗曰∶

百花未放此花先,修合成丹号混元;

能除腹内诸般疾,安神定志最延年;

婴儿胎毒惊风症,疳积泻痢呕痰涎;

立奏奇功真可羡,老无风疾少无癫。

又曰∶

乘鹤西风出华州,袖藏千载混元球

红铅黑汞东西产,白雪黄芽次第收;

孔子泣麟周道否,卞和识玉楚王休;

药中消息谁人会,脱却红尘自在游。

混元衣(干者二钱,按中央) 梅花(三钱,按北方明白雪解痘元方一两) 辰砂甘草一两水煮,过半日,一两研细为衣,按西方,去甘草甘松(四钱,去毛,按秋金) 滑石(六两,牡丹皮二两煎水,去丹皮用汁煮干为度,按北方粉草一两,去皮,按东方) 莪术(三钱,火煨过,按东方)宿砂(三钱,去皮,按西方) 益智仁(六钱,去壳,按西方) 人参(一钱,去芦,按东方) 木香(一钱,按东方) 黄 (一钱,按西方) 山药(二钱五分,按北方,姜汁炒) 香附(一两,按东方)桔梗(去芦,一钱,按东方) 白茯苓(二钱五分,去皮,按北方) 白茯神(二钱五分,去皮木,按北方)远志(一钱五分,甘草水泡去心)麝香(三分,按中央) 丑玄(三分,按中央) 空个玄(一钱,按西方) 金箔(二帖为末,按西方)

上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量人大小加减丸数用之。中风痰厥、不省人事,姜汤研下,宜出汗。伤寒夹惊发热,葱姜汤研下,宜出汗。停食呕吐、大便酸臭腹胀,姜汤下。赤白痢里急后重,陈仓米汤下。大便去血,槐花、陈仓米汤下。小便不通,车前子汤下。夜出盗汗,浮小麦汤下。发热,金钱薄荷汤下。痘疹不出,升麻汤下。积聚腹痛,姜汤下。喘急咳嗽麻黄杏仁汤下。疝气偏坠,小茴、大茴汤下。虫痛,苦楝根皮汤下。急惊搐搦,薄荷汤下。夜喘不止,灯芯灰汤下。慢惊,人参白术汤下。

诸病后,无精神、少气力、不思饮食,姜枣汤下。胎寒,手足冷、口气凉、腹痛肠鸣,姜葱下。面目四肢浮肿面黄,茯苓皮桑白皮大腹皮陈皮姜皮汤下(即五皮散。)疟疾,槐、柳枝各五寸、姜三片煎熟一宿,五更温热送下。疳热身瘦、肚大、手足细、大便或淋或泄、小水如泔,陈仓米汤下。

敕封通微显化真人(即赤脚张三峰神仙所授。)

神仙万亿丸

朱砂(透明镜面者佳) 巴豆(去壳并心膜) 寒食面(于清明前一日名寒食,用白面不拘多少,好酒和面一块包细干面在内,蒸熟听用。)

上各五钱,先将朱砂研细,以入巴豆,又研极细,却将寒食面去包皮取内细面,用好酒打成膏蒸熟入药内,仍又同研百余下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看人大小,加减用之。各随症用引于后∶感冒风寒发热,姜葱煎汤下,出汗;内伤饮食生冷,茶下;心痛,艾醋汤下;腹痛,淡姜汤下;霍乱吐泻,姜汤下;

赤痢,茶清下;白痢,姜汤下;赤白痢疾姜茶汤下;疟疾作寒,姜汤下;心膨胀,姜汤下;伏暑伤寒,冷水下;诸虫作痛,苦楝根皮汤下;

小便不通,灯芯汤下;积聚发热,茶清下,大便闭结,茶清下;急慢惊风,薄荷汤下;咳嗽痰喘,姜汤下。

神应救苦丹 治诸风百毒如神。

川乌(略炮) 肥草乌(略炮) 苍术 青皮(去瓤) 生地黄 西芎 枳壳(麸炒) 白芍(各五钱) 五灵脂(二两)

上共为细末,酒打糊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热酒送下,汗出即效。若为小丸亦可。

不饮酒者,冬月热水下。一治头风肿痛、心腹痛、脚跟痛、疝气痛、手背痛、遍身骨节痛、破伤风痛、棒疮痛、疽发背及一切恶疮痛。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万病回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万病回春》书籍目录
  1. 通治《万病回春》
  2. 通治《古今医鉴》
  3. 通治《明医指掌》
  4. 通治《寿世保元》
  5. 通治部《本草易读》
  6. 通治《寿世保元》
  7. 通治法《石室秘录》
  8. 通治《证治准绳·疡医》
  9. 通治急慢惊《证治准绳·幼科》
  10. 通治《证治准绳·幼科》
  11. 通治三焦甚寒之气《卫生宝鉴》
  12. 通真子诊脉歌《婴童类萃》
  13. 通治三焦甚热之气《卫生宝鉴》
  14. 通瘀破结《中医词典》
  15. 通治五疳方《证治准绳·幼科》
  16. 通幽丸《目经大成》
  17. 通治五痫《证治准绳·幼科》
  18. 通幽汤《汤头歌诀》
  19. 通治一切疳方《证治准绳·幼科》
  20. 通幽汤《医方论》
  21. 通治诸般恶虫咬《医学纲目》
  22. 通幽汤《脾胃论》
  23. 通治诸积《济阴纲目》
  24. 通幽汤《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5. 通治诸积《金匮翼》
  26. 通幽汤《医方考》
  27. 同病各发《校注医醇剩义》
  28. 通幽汤《冯氏锦囊秘录》
  29. 同病异治《中医名词词典》
  30. 通用诸方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31. 同病异治《中医词典》

《万病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