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医之为言意也,意可传而不可传,要不离乎理者近是。予友余君师愚,儒也,即医也。忆予应童子试,适郡城辄与师愚俱,当青鞋布袜客邸谈心时,其意既已异矣。已而连试不利,弃儒为医,遂挟其技,游都下。予甲辰至京,见其车马仆从甚盛,自王公以下,无不折节相向,心异之,然犹未察其意也。甲寅寓青岩师宅,距师愚居不数武,晨夕过从。时久无雨,暑气盛行,人多疾病,病则必死,医家齐束手不治,师愚辄予以石膏、黄连等剂,无不立效,其得之则生,不得则死者,不可更仆数。而予门下奎氏兄弟,一存一夭,尤属明征。盖其意犹是按脉切理之意,而神明变化,不可端倪,有非意之所能尽者,医技也进乎道矣。然存活日多,而谤者日益众。夫师愚无必用石膏之意,而有必用石膏之症,观入秋数月以来,未尝轻用凉剂,其意亦可见矣。乃谤之者谓师愚非石膏不立剂,是诬人,甚至以谤师愚之故,并谓石膏为断不可用。是本草之载是药,神农之尝是药,均不得为无过,岂不更诬药哉?!诬人既已不可,诬药而愚者信焉,妄者传焉,虽遇热症凶危,辄仍以柴胡、桔梗当之,不效则投以丹、芩,又不效则投以人参、桂、附,至于一误再误,死而后已。医者犹诩诩得意曰∶非我也,命也。是以谤师愚之故,而累及无辜,置人之生死于弗顾也,岂不大可叹哉!予非有阿于师愚,顾窃闻孟子之言曰∶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苟药未至于瞑眩,疾已验其大瘳,则亦庶乎有以得其意也。何也?师愚儒也,非医也,此意将遍语同人,适师愚《疫疹一得》之书成,因书是弁之,聊以为《一得》之一助云!
乾隆五十九年岁次甲寅菊月下浣种之愚弟吴贻 顿首拜撰

- 序《疫疹一得》
- 序《疫疹一得》
- 序《饮食须知》
- 序《疫疹一得》
- 序《宁坤秘籍》
- 序《疫疹一得》
- 序《伤寒医诀串解》
- 序《青囊秘诀》
- 序《伤寒医诀串解》
- 序《丛桂草堂医案》
- 序《寿世传真》
- 序《焦氏喉科枕秘》
- 序《删补名医方论》
- 序《仙传外科集验方》
- 序《格致余论》
- 序《内外伤辨》
- 序《疠疡机要》
- 序《幼科切要》
- 序《冯氏锦囊秘录》
- 序《济生集》
- 序《续名医类案》
- 序《医医医》
- 序《医学正传》
- 序《正体类要》
- 序《古今医鉴》
- 序《杂病治例》
- 序《济阴纲目》
- 序《产鉴》
- 序《保婴撮要》
- 序《伤寒捷诀》
- 序《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