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

《本草备要》书籍目录

有补有泻,能表能里,可升可降

味甘。生用气平,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火急甚者,必以此缓之)。炙用气温,补三焦元气而散表寒。入和剂则补益,入汗剂则解肌(解退肌表之热),入凉剂则泻邪热(白虎汤泻心汤之类),入峻剂则缓正气(姜、附加之,恐其僭上;硝、黄加之,恐其峻下,皆缓之之意),入润剂则养阴血(炙甘草汤之类)。能协和诸药,使之不争。生肌止痛(土主肌肉,甘能缓痛),通行十二经,解百药毒(凡解毒药,并须冷冻饮料,热则不效。小儿初生,拭去口中恶血,绵渍汁令咂之,能解胎毒),故有国老之称。中满证忌之(甘令人满。亦有生用为泻者,以其能引诸药至于满所。经云∶以甘补之,以甘泻之是已。故《别录》、甄权并云除满,脾健运则满除也。仲景冶痞满,有甘草泻心汤。又甘草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

陶宏景,着《明医别录》,发明药性)。

大而结者良。补中炙用,泻火生用,达茎中(肾茎)用梢(梢止茎中痛,淋浊证用之)。

白术苦参干漆为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并用者(胡洽治痰癖,十枣汤甘草;东垣治结核,与海藻同用;丹溪治劳瘵,莲心饮与芫花同行,非妙达精微者,不知此理。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等分,枣十枚,仲景诒伤寒表已解,心下有水气、喘咳之剂。时珍曰∶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参神功而己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昂按∶甘草之功用如是。故仲景有甘草汤、甘草芍药汤、甘草茯苓汤炙甘草汤,以及桂枝麻黄葛根、青龙、理中、四逆、调胃、建中、柴胡、白虎等汤,无不重用甘草,赞助成功。

即如后人益气、补中、泻火、解毒诸剂,皆倚甘草为君,必须重用,方能见效,此古法也。

奈何时师每用甘草不过二三分而止,不知始自何人,相习成风,牢不可破,殊属可笑。附记于此,以正其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备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备要》书籍目录
  1. 甘草《本草备要》
  2. 甘草《汤液本草》
  3. 甘草《本草蒙筌》
  4. 甘草《本草衍义》
  5. 甘草《本草易读》
  6. 甘草《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7. 甘草《冯氏锦囊秘录》
  8. 甘草《新修本草》
  9. 甘草《医学入门》
  10. 甘草《本草经集注》
  11. 甘草《顾松园医镜》
  12. 甘草《饮膳正要》
  13. 甘草《本草求真》
  14. 甘草《中药炮制》
  15. 甘草《本草新编》
  16. 甘草《长沙药解》
  17. 甘草《本经逢原》
  18. 甘草《药笼小品》
  19. 甘草《本草从新》
  20. 甘草《千金翼方》
  21. 甘草《得配本草》
  22. 甘草《雷公炮制药性解》
  23. 甘草《中药学》
  24. 甘草《雷公炮炙论》
  25. 甘草《轩岐救正论》
  26. 甘草《本草纲目》
  27. 甘草《本草思辨录》
  28. 甘草《神农本草经》
  29. 甘草《本草崇原》
  30. 甘伯宗《中医词典》
  31. 甘草《本草便读》

《本草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