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本草备要》书籍目录

补心脾,通,行水

甘温益脾助阳,淡渗利窍除湿。色白入肺泻热,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气于肾,使热从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能清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也),宁心益气,调营理卫,定魄安魂(营主血,卫主气,肺藏魄,肝藏魂)。

治忧恚惊悸(心肝不足),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口焦舌干(口为脾窍,舌为心苗。火下降则热除),咳逆(肺火)呕哕(胃火),膈中痰水(脾虚),水肿淋沥,泄泻(渗湿遗精(益心肾。若虚寒遗溺、泄精者,又当用温热之剂峻补其下。忌用茯苓淡渗之药)。小便结者能通,多者能止(湿除则便自止),生津止渴(湿热去则津生),退热安胎。

松根灵气结成,以大块、坚白者良。去皮,乳拌蒸,多拌良。

白者入肺、膀胱气分,赤者入心、小肠气分(时珍曰∶白入气,赤入血),补心脾白胜,利湿热赤胜。恶白蔹。畏地榆秦艽龟甲雄黄。忌醋。

皮,专能行水,治水肿肤胀(以皮行皮之义,五皮散用之。凡肿而烦渴,便秘溺赤,属阳水,宜五皮散疏凿饮;不烦渴,大便溏,小便数,属阴水,宜实脾饮流气饮。腰以上肿,宜汗;腰以下肿,宜利小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备要》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备要》书籍目录
  1. 茯苓《本草备要》
  2. 茯苓《汤液本草》
  3. 茯苓《本草蒙筌》
  4. 茯苓《本草衍义》
  5. 茯苓《本草易读》
  6. 茯苓《吴普本草》
  7. 茯苓《证类本草》
  8. 茯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9. 茯苓《顾松园医镜》
  10. 茯苓《新修本草》
  11. 茯苓《本草求真》
  12. 茯苓《本草经集注》
  13. 茯苓《本经逢原》
  14. 茯苓《长沙药解》
  15. 茯苓《本草从新》
  16. 茯苓《药笼小品》
  17. 茯苓《中药学》
  18. 茯苓《千金翼方》
  19. 茯苓《本草思辨录》
  20. 茯苓《雷公炮炙论》
  21. 茯苓《本草崇原》
  22. 茯苓《本草纲目》
  23. 茯苓《本草便读》
  24. 茯连茶《茶饮保健》
  25. 茯苓《本草经解》
  26. 怫郁歌《伤寒百证歌》
  27. 茯苓《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8. 怫郁《伤寒括要》
  29. 茯苓《名医别录》
  30. 怫郁《医效秘传》
  31. 茯苓《本草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