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石

《本草纲目》书籍目录

「释名」亦名硭硝、苦硝、焰硝、火硝、地霜、生硝、北帝玄珠。

「气味」苦、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应该是辛、苦、大温、无毒。

「主治」

1、头痛欲死。以硝石末吹鼻内,即愈。

2、心腹痛。以硝石、雄黄各一钱,研细。每点少许在眼眶内,即愈。此方名“火龙丹”。

3、腰腹痛。也用火龙丹。

4、眼红肿痛。用硝石研细,卧时取黍米大点眼眶内。次早,盐水洗去。

5、眼目障翳。用硝石一两,熔于铜器中,加水飞过的铅丹二分、片脑二分。点眼。

6、喉痹。用硝石一两半、白僵蚕一钱、硼砂半两、脑子少许,共研细,吹喉内。

7、伏暑泻痢,肠风下血。用硝石、硫磺各一两,白矾滑石各半两,面粉四两,共研细,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清水送下。

8、五种淋疾(一、劳淋:劳倦虚损,小便不通,小腹急痛。二、血淋:小便不出,只是下血,疼痛满急。三、热淋:小便红热,脐下急痛。四、气淋:小腹满急,尿后常有余滴。五、石淋:尿不能出,只下石砂,小腹胀痛)。用上等硝石一两,研细,每服二钱。劳淋者,用葵子末煎汤送下,通后应服补虚丸散。血淋者,热淋者,都有冷水送下。气淋者,用木通煎汤送下。石淋者,用温水送下,但须先将药末在锅内隔纸炒过。此方名“透格散”。一般小便不通者。也可服透格散,小麦汤送下。

9、背疽初起(恶寒,背上现疮肿瘾疹)。用硝石三两,溶开水一升中泡化。然后以厚毛巾浸水拧干在患处。巾冷再换。

10、女劳黑疸(傍晚时便恶寒发热,膀胱急,小腹满,全身发黄,只是额头黑,故称“黑疸”)。用硝石、矾石(烧过),等分为末,每服一茶匙,大麦汁送下。一日服三次。服后,如小便变黄,小便变黑,即为将愈之象。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本草纲目》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本草纲目》书籍目录
  1. 硝石《本草纲目》
  2. 硝普钠《药理学》
  3. 硝石《雷公炮炙论》
  4. 硝基呋喃类药《药理学》
  5. 硝石《雷公炮制药性解》
  6. 硝黄散(加味硝黄散)《重订囊秘喉书》
  7. 硝石《千金翼方》
  8. 硝菔通结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9. 硝石《长沙药解》
  10. 硝菔通结汤《保健药膳》
  11. 硝石《本草经集注》
  12. 硝矾散《金匮悬解》
  13. 硝石《新修本草》
  14. 硝矾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5. 硝石《吴普本草》
  16. 硝苯地平《药理学》
  17. 硝石《本草衍义》
  18. 硝苯地平《药理学》
  19. 硝石《汤液本草》
  20. 萧衍(464-549年)《中医词典》
  21. 硝石《医学入门》
  22. 萧埙《中医词典》
  23. 硝石《证类本草》
  24. 萧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25. 硝石《顾松园医镜》
  26. 萧飋《中医词典》
  27. 硝石《本经逢原》
  28. 萧龙友(1870-1962年)《中医词典》
  29. 硝石《本草从新》
  30. 萧九贤《中医词典》
  31. 硝石《得配本草》

《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