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感寒立时医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书籍目录

针书云:泻合谷、补复溜,可以止汗;补合谷、泻复溜,可以发汗。余曾以合谷配复溜治两例肾虚感寒者,俱以平补平泻而立竿见影。

例一 凤某正当中年,体质素健。于1971年8月13日深夜一时许,遣人叩门邀诊。其时正值秋令燠热,而患者自裹棉被犹浑身颤抖,所卧之床随之格格作响。口中不时呻吟,且连连呼冷。询知数日前有洒淅之感,自恃体壮,未予留意。刻下则恶寒头痛剧烈,虽复厚被而全无点滴汗气。切脉浮紧,无疟疾病史,亦无发热证候。余思此乃肾虚感寒,虽无房事损伤于先,而恶寒、头痛、无汗、脉浮紧诸症已具,是感受寒邪无疑。而不发热者,是正虚不能御邪之明征。但其恶寒若此之甚,是正气犹存,尚能勉力拒邪,故所见仍属阳证,否则,必入三阴之途。是时也,宜扶正以达邪,若仅解表无益也。为刺合谷、复溜,针甫下,患者颤抖立止,恶寒亦减。留针十五分钟,病去七、八,于是出针,嘱其安卧,至次晨则病去若失矣,以后亦未再发。

例二 一中年男子,素体。肾精不充,形色衰惫。1989年秋房劳后即感畏寒、头痛,体温37.7℃,以感冒药治之不效,针曲池热亦不退。遂取合谷、复溜,平补平泻,夜间针一次,翌晨诸症全消。越数周,复病如前,再以上法刺之,又寻愈。以后亦未复作。

按:合谷配复溜治肾虚感寒效验卓著,而其机理诸书皆未详述。余昔年于夏宇仁先生案头,偶见“蜀彰明陈光昌景文先生”所著之《实用针灸学》,系1935年江阴承淡安先生“中国针灸学社”之油印本,为“东方针灸学社藏版”。书中对合谷、复溜配穴及治病之精义,阐发透辟,俾来学受益良多。余不敢自秘,录之于下,以飨同好。

“合谷复溜,二穴止汗发汗,书有明文,针家皆知之。而其所以能止汗发汗之理,则多未知也,试申言之。夫止汗补复溜者,以复溜属肾,能温肾中之阳、升膀胱之气,使达于周身而补卫自实也。泻合谷者,即所以清气分之热,热解则汗自止矣。发汗补合谷者,则以合谷属阳,清轻走表,故能发汗托邪,随汗出而解也。佐以泻复溜者,疏卫外之阳,而成其开皮毛之作用也。至若阳虚之自汗,阴虚之盗汗,固与外邪有别,而合谷复溜亦能止之者,盖亦以复溜非特能温肾中之阳,亦且以滋肾中之阴也。尤有进者,寒饮喘逆水肿等症,余推详其理,借用复溜以振阳行水,合谷以利气降逆,颇有奇效,可见此中变化无穷,学者当隅反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三十年临证经验集》书籍目录
  1. 肾虚感寒立时医《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2. 肾虚感寒立时医《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3. 肾虚蛊肿《中医词典》
  4. 肾虚非阴症论《医学源流论》
  5. 肾虚寒《备急千金要方》
  6. 肾虚耳鸣《中医词典》
  7. 肾虚寒证《中医词典》
  8. 肾虚耳聋秘方《华佗神方》
  9. 肾虚滑胎《中医词典》
  10. 肾虚耳聋《金匮翼》
  11.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证《古今名医汇粹》
  12. 肾虚耳聋《中医词典》
  13. 肾虚火不归经发热等症《内科摘要》
  14. 肾虚多唾《圣济总录》
  15. 肾虚经闭《中医词典》
  16. 肾虚带下《中医词典》
  17. 肾虚经行后期《中医词典》
  18. 肾虚猝倒《傅青主男科》
  19.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中医词典》
  20. 肾虚齿风痛《圣济总录》
  21. 肾虚经乱《景岳全书》
  22. 肾虚不孕《中医词典》
  23. 肾虚经乱《中医词典》
  24. 肾虚崩漏《竹林女科证治》
  25. 肾虚经乱《妇人规》
  26. 肾虚崩漏《中医词典》
  27. 肾虚厥病《灵素节注类编》
  28. 肾虚《药症忌宜》
  29. 肾虚劳伤《症因脉治》
  30. 肾虚《小儿药证直诀》
  31. 肾虚气逆《正体类要》

《三十年临证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