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性禁忌第一
论曰∶张湛称养性缮写经方,在于代者甚众,嵇叔夜论之最精,然辞旨远不会近,余之所言,在其义与事归,实录以贻后代。不违情性之欢,而俯仰可从,不弃耳目之好,而顾眄可行。使旨约而赡广,业少而功多,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故其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论,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过此已往,未之或知也。
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物类。故阴气壮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壮则梦涉大火而燔 ,阴阳俱壮则梦生杀。甚饱则梦与,甚饥则梦取,是以浮虚为疾者则梦扬,沉实为疾者则梦溺,藉带而寝者则梦蛇,飞鸟衔发者则梦尽,心躁者梦火,将病者梦饮酒歌舞,将衰者梦哭。是以和之于始,治之于终,静神灭想,此养生之道备也。
彭祖曰∶每施泻讫,辄导引以补其虚,不尔,血脉髓脑日损。犯之者生疾病,俗人不知补泻之义故也。饮酒吐逆,劳作汗出,以当风卧湿,饱食大呼,疾走举重,走马引强,语笑无度,思虑太深,皆损年寿。是以为道者务思和理焉。口目乱心,圣人所以闭之。名利败身,圣人所以去之。故天老曰∶丈夫处其浓不处其薄,当去礼去圣,守愚以自养。斯乃德之源也。
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百裹,不如独卧。色使目盲,声使耳聋,味使口爽,苟能节宣其宜适,抑扬其通塞者,可以增寿。一日之忌者暮无饱食,一月之忌者暮无大醉,一岁之忌者暮须远内,终身之忌者暮常护气。夜饱损一日之寿,夜醉损一月之寿,一接损一岁之寿,慎之。清旦初以左右手摩交耳,从头上挽两耳又引发,则面气通流。如此者令人头不白耳不聋。又摩掌令热以摩面,从上向下二七过,去 气,令人面有光。又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疾皆除。真人曰∶欲求长生寿考服诸神药者,当须先断房室,肃斋沐浴熏香,不得至丧孝家及产乳处,慎之慎之。古之学道者所以山居者,良以此也。
老子曰∶人欲求道,勿起五逆六不祥,凶。大小便向西,一逆;向北,二逆;向日,三逆;向月,四逆;仰视日月星辰,五逆。夜半裸形,一不祥;旦起嗔心,二不祥;向灶骂詈,三不祥;以足纳火,四不祥;夫妻昼合,五不祥;盗师父物,六不祥。旦起常言善事,天与之福,勿言奈何及祸事,名请祸。慎勿床上仰卧,大凶。卧伏地,大凶。饱食伏地,大凶。以匙箸击盘,大凶。大劳行房室露卧,发癫病。醉勿食热。食毕摩腹能除百病。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食毕行步蜘蹰则长生,食勿大言。大饱血脉闭。卧欲得数转侧。冬温夏凉,慎勿冒之,大醉神散越,大乐气飞扬,大愁气不通。久坐伤筋,久立伤骨。凡欲坐,先解脱右靴履,大言。用精令人气乏,多睡令人目盲,多唾令人心烦,贪美食令人泄痢。沐浴无常,不吉。沐与浴同日,凶。夫妻同日沐浴,凶。说梦者。凶。
凡日月蚀,救之吉,活千人。除殃,活万人。与天地同功。日月薄蚀大风大雨虹霓地动雷电霹雳大寒大雾四时节变,不可交合阴阳。慎之。
凡夏至后丙丁日冬至后庚辛日,皆不可合阴阳。大凶。
凡大月十七日、小月十六日,此各毁败日,不可交会,犯之伤血脉。凡月二日三日五日九日二十日,此生日也,交会令人无疾。
凡新沐远行及疲、饱食醉酒、大喜大悲、男女热病未瘥,女子月血新产者,皆不可合阴阳。热疾新瘥,交者死。
老子曰∶凡人生多疾病者是风日之子。生而早死者是晦日之子。在胎而伤者是朔日之子。生而母子俱死者是雷霆霹雳日之子。能行步有知而死者是下旬之子。兵血死者是月水尽之子,又是月蚀之子。虽胎不成者是弦望之子。命不长者,是大醉之子。不痴必狂者是大劳之子。生而不成者是平晓之子。意多恐悸者是日出之子。好为盗贼贪欲者是禺中之子。性痴行不良者是日中之子。命能不全者,是日 之子。好诈反妄者,是晡时之子。不盲必聋者是人定之子。天地闭气不通,其子死。夜半合阴阳生子上寿,贤明。夜半后合会生子,中寿,聪明智惠。鸡鸣合会生子,下寿,克父母。此乃天地之常理也。
天老曰∶不禀五常形貌,而尊卑贵贱不等,皆由父母合会禀气寿也。得合八星阴阳,各得其时者上也,即富贵之极。得合八星阴阳,不得其时者中也。得中宫,不合八星阴阳,得其时者下也。得下宫,不合此宿不得其时者则为凡人矣。合宿交会者非惟生子富贵,亦利身,大吉。八星者,室、参、井、鬼、柳、张、房、心。一云凡宿也。是月宿所在,此星可以合阴阳。
老子曰∶人生大限百年,节护者可至千岁。如膏用小炷之与大炷,众人大言而我小语,众人多繁而我小记,众人悖暴而我不怒。不以事累意,不临时俗之仪。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此为不死之药,天下莫我知也。勿谓暗昧,神见我形。勿谓小语,鬼闻我声。犯禁满千,地收人形。人为阳善,人自报之;人为阴善,鬼神报之。人为阳恶,人身治之,人为阴恶,鬼神治之。故天不欺人,示之以影;地不欺人,示之以响。人生天地气中,动作喘息皆应于天,为善为恶天皆鉴之。人有修善积德而遭凶祸者,先世之余殃也。为恶犯禁而遇吉祥者,先世之余福也。故善人行不择日,至凶中得凶中之吉,入恶中得恶中之善。恶人行动择时日,至吉中反得吉中之凶,入善中反得善中之恶。此皆目然之符也。
老子曰∶谢天地父母法。常以辰巳日黄昏时天晴日净,扫宅中甲壬丙庚之地,烧香北向稽首三过,口勿语,但心中言耳。举家皆利。谢嘿云∶曾孙某乙数负黄天之气象、上帝之始愿,合家男女大小前后所犯罪过,请为削除凶恶。在后进善人某家大小身神安,生气还。
常以此道,大吉利,除祸殃。
老子曰∶正月朔晓亦可于庭中向寅地再拜,咒曰∶洪华,洪华,受大道之恩,太清玄门,愿还某去岁之年,男女皆三过自咒。常行此道,可以延年。
论曰∶神仙之道难致,养性之术易崇。故善摄生者常须慎于忌讳,勤于服食,则百年之内不惧于夭伤也。所以具录服饵方法以遗后嗣云。

- 养性禁忌《千金翼方》
- 养性服饵《千金翼方》
- 养性口诀《女丹合编选注》
- 养性《中医词典》
- 养性论《张氏医通》
- 养性《千金翼方》
- 养性门《张氏医通》
- 养形《养生导引秘籍》
- 养性序《备急千金要方》
- 养心汤方《临症验舌法》
- 养血《女科证治准绳》
- 养心汤(《医统》)《虚损启微》
- 养血当归地黄汤《正体类要》
- 养心汤《汤头歌诀》
- 养血当归地黄汤《仁术便览》
- 养心汤《医方论》
- 养血地黄丸《普济本事方》
- 养心汤《仁术便览》
- 养血行气《女科证治准绳》
- 养心汤《医方考》
- 养血解表《中医名词词典》
- 养心汤《目经大成》
- 养血解表《中医词典》
- 养心说《寿世青编》
- 养血论《女科折衷纂要》
- 养心安神药《中药学》
- 养血润燥《中医名词词典》
- 养心安神《中医词典》
- 养血润燥《中医词典》
- 养心《养生导引秘籍》
- 养血润燥《女科证治准绳》
《千金翼方》
- 唐 孙思邈
- 序
- 校正千金翼方后序
- 卷第一 药录纂要
- 采药时节第一
- 药名第二
- 药出州土第三
- 用药处方第四
- 治风第一
- 湿痹腰脊第二
- 挛急曳第三
- 身瘙痒第四
- 惊痫第五
- 鬼魅第六
- 蛊毒第七
- 痰实第八
- 固冷、积聚、腹痛、肠坚第九
- 腹痛胀满呕吐第十
- 胸胁满第十一
- 补五脏第十二
- 益气第十三
- 长阴阳益精气第十四
- 补骨髓第十五
- 长肌肉第十六
- 坚筋骨第十七
- 阴下湿痒第十八
- 消渴第十九
- 消食第二十
- 淋闭第二十一
- 利小便第二十二
- 止小便利第二十三
- 明目第二十四
- 止泪第二十五
- 目赤痛第二十六
- 益肝胆第二十七
- 补养心气第二十八
- 补养肾气第二十九
- 补脾第三十
- 咳逆上气第三十一
- 下气第三十二
- 霍乱转筋第三十三
- 肠痔第三十四
- 鼠漏并痔第三十五
- 三虫第三十六
- 下部第三十七
- 崩中下血第三十八
- 女人血闭第三十九
- 女人寒热疝瘕漏下第四十
- 产难胞衣不出第四十一
- 女人阴冷肿痛第四十二
- 阴蚀疮第四十三
- 伤寒温疫第四十四
- 健忘第四十五
- 通九窍第四十六
- 下部痢第四十七
- 虚损泻精第四十八
- 唾粘如胶并唾血第四十九
- 吐血第五十
- 下血第五十一
- 衄血第五十二
- 尿血第五十三
- 耳聋第五十四
- 止汗第五十五
- 出汗第五十六
- 坚齿第五十七
- 痈肿第五十八
- 恶疮第五十九
- 热极喘口舌焦干第六十
- 利血脉第六十一
- 失魂魄第六十二
- 悦人面第六十三
- 口疮第六十四
- 脚弱疼冷第六十五
- 卷第二 本草上
- 卷第三 本草中
- 草部下品之上
- 草部下品之下
- 连翘
- 白头翁
- 茹
- 苦
- 羊桃
- 羊蹄
- 鹿藿
- 牛扁
- 陆英
- 蒴
- 荩草
- 夏枯草
- 乌韭
- 蚤休
- 虎杖根
- 石长生
- 鼠尾草
- 马鞭草
- 胡桐泪
- 马勃
- 鸡肠草
- 蛇莓汁
- 苎根
- 菰根
- 野狼跋子
- 弓弩弦
- 舂杵头细糠
- 败天公
- 半天河
- 地浆
- 败蒲席
- 败船茹
- 败鼓皮
- 屋游
- 赤地利
- 赤车使者
- 刘寄奴草
- 三白草
- 牵牛子
- 猪膏莓
- 紫葛
- 蓖麻子
- 格注草
- 独行根
- 狗舌草
- 乌蔹莓
- 野狼毒
- 鬼臼
- 芦根
- 甘蕉根
- 蓄
- 酢浆草
- 实
- 蒲公草
- 商陆
- 女青
- 水蓼
- 角蒿
- 昨叶何草
- 白附子
- 鹤虱
- 甑带灰
- 屐鼻绳灰
- 故麻鞋底
- 雀麦
- 笔头灰
- 木部上品
- 木部中品
- 木部下品
- 黄环
- 石南
- 巴豆
- 蜀椒
- 莽草
- 郁李仁
- 鼠李
- 栾华
- 杉材
- 楠材
- 榧实
- 蔓椒
- 钓樟根皮
- 雷丸
- 溲疏
- 榉树皮
- 白杨树皮
- 水杨叶
- 栾荆
- 小柏
- 荚
- 钩藤
- 药实根
- 皂荚
- 楝实
- 柳华
- 桐叶
- 梓白皮
- 苏方木
- 接骨木
- 枳
- 木天蓼
- 乌臼木根皮
- 赤瓜木
- 诃黎勒
- 枫柳皮
- 卖子木
- 大空
- 紫真檀
- 椿木叶
- 樗木根叶
- 胡椒
- 橡实
- 无食子
- 杨栌木
- 槲若
- 人兽部
- 卷第四 本草下
- 虫鱼部
- 石蜜
- 蜜蜡
- 白蜡
- 蜂子
- 大黄蜂子
- 土蜂子
- 牡蛎
- 桑螵蛸
- 海蛤
- 文蛤
- 魁蛤
- 石决明
- 秦龟
- 龟甲
- 鲤鱼胆
- 蠡鱼
- 鲍鱼
- 鱼
- 鳝鱼
- 鲫鱼
- 伏翼
- 天鼠屎
- 皮
- 石龙子
- 露蜂房
- 樗鸡
- 蚱蝉
- 白僵蚕
- 木虻
- 蜚虻
- 蜚蠊
- 虫
- 蛴螬
- 蛞蝓
- 蜗牛
- 水蛭
- 鳖甲
- 鱼甲
- 乌贼鱼骨
- 蟹
- 原蚕蛾
- 鳗鲡鱼
- 鲛鱼皮
- 紫背
- 虾蟆
- 蛙
- 牡鼠
- 蚺蛇胆
- 蝮蛇胆
- 鲮鲤甲
- 蜘蛛
- 蜻蛉
- 石蚕
- 蛇蜕
- 蛇黄
- 蜈蚣
- 马陆
- 雀瓮
- 鼠妇
- 萤火
- 衣鱼
- 白颈蚯蚓
- 蝼蛄
- 蜣螂
- 斑蝥
- 芫青
- 葛上亭长
- 地胆
- 马刀
- 田中螺汁
- 贝子
- 甲香
- 珂
- 论曰
- 果部
- 菜部
- 米谷部
- 有名未用
- 青玉
- 白玉髓
- 玉英
- 璧玉
- 合玉石
- 紫石华
- 白石华
- 黑石华
- 黄石华
- 厉石华
- 石肺
- 石肝
- 石脾
- 石肾
- 封石
- 陵石
- 碧石青
- 逐石
- 白肌石
- 龙石膏
- 五羽石
- 石流青
- 石流赤
- 石
- 紫加石
- 终石
- 玉伯
- 文石
- 曼诣石
- 山磁石
- 石濡
- 石芸
- 石剧
- 路石
- 旷石
- 败石
- 越砥石
- 金茎
- 夏台
- 柒紫
- 鬼目
- 鬼盖
- 马颠
- 马唐
- 马逢
- 牛舌实
- 羊乳
- 羊实
- 犀洛
- 鹿良
- 菟枣
- 雀梅
- 雀翘
- 鸡涅
- 相乌
- 鼠耳
- 蛇舌
- 龙常草
- 离楼草
- 神护草
- 黄护草
- 吴唐草
- 天雄草
- 雀医草
- 木甘草
- 益决草
- 九熟草
- 兑草
- 酸草
- 异草
- 灌草叶
- 茈草
- 莘草
- 勒草
- 英草华
- 吴葵叶
- 封华
- 北荇草
- 华
- 排华
- 节华
- 徐李
- 新雉木
- 合新木
- 俳蒲木
- 遂阳木
- 学木核
- 木核
- 核
- 荻皮
- 桑茎实
- 蒲阴实
- 可聚实
- 让实
- 蕙实
- 根茎中汤(一作涕)
- 青雌
- 白背
- 白女肠
- 白扇根
- 白给
- 白并
- 白辛
- 白昌
- 赤举
- 兑蔓草
- 赤涅
- 黄秫
- 徐黄
- 黄白支
- 紫蓝
- 紫给
- 天蓼
- 地朕
- 地芩
- 地筋
- 地耳
- 土齿
- 燕齿
- 酸恶
- 酸赭
- 巴棘
- 巴朱
- 蜀格
- 苗根
- 参果根
- 黄辩
- 良达
- 对庐
- 粪蓝
- 委蛇
- 麻伯
- 玉明
- 类鼻
- 师系
- 逐折
- 并苦
- 领灰
- 父陛根
- 索十
- 荆茎
- 鬼丽
- 竹付
- 秘恶
- 唐夷
- 知杖
- 尘松
- 河煎
- 区余
- 三叶
- 五母麻
- 疥拍腹
- 常更之生
- 敕赦人者
- 丁公寄
- 城里赤柱
- 城东腐木
- 芥
- 载
- 庆
- 雄黄虫
- 天社虫
- 桑蠹虫
- 石蠹虫
- 行夜
- 蜗篱
- 麋鱼
- 丹戬
- 扁前
- 类
- 蜚厉
- 梗鸡
- 益符
- 地防
- 黄虫
- 唐本退
- 卷第五 妇人一
- 卷第六 妇人二
- 卷第七 妇人三
- 卷第八 妇人四
- 卷第九 伤寒上
- 卷第十 伤寒下
- 卷第十一 小儿
- 卷第十二 养性
- 卷第十三 辟谷
- 卷第十四 退居
- 卷第十五 补益
- 卷第十六 中风上
- 卷第十七 中风下
- 卷第十八 杂病上
- 卷第十九 杂病中
- 卷第二十 杂病下
- 卷第二十一 万病
- 卷第二十二 飞炼
- 卷第二十三 疮痈上
- 卷第二十四 疮痈下
- 卷第二十五 色脉
- 卷第二十六 针灸上
- 卷第二十七 针灸中
- 卷第二十八 针灸下
- 卷第二十九 禁经上
- 卷第三十 禁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