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霜
「释名」木柴灶的灶门口,外额上,是烟火从灶里出来的必经之路。因之,灶门边、灶额上往往结成一层黑霜,这就是百草。
「气味」辛、湿、无毒。
「主治」
2、吐血。用百划霜末二钱,糯米汤送下。又方:百草霜五钱、槐花末二两,共研细,每服二钱,茅根汤送下。
3、齿缝出血。用百草霜末涂搽,有效。
4、妇女血崩。用百草霜二钱,拌狗胆汁,分二次服,当归酒送下。
5、孕妇胎动下血或胎已死。用百草霜二钱、棕灰一钱、伏龙肝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白开水加酒或童泉送下。
6、胎前产后虚损、胎儿逆生横生、月经不调、月经过多等症。用百草霜、白芷,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童便、醋各少许调匀,热汤送下。二服有效。
7、妇女白带。用百草霜一两、香墨半两,研细,每次取三钱放在一片猪肝里,纸裹煨熟,细细嚼食,湿酒咽下。
8、脏毒下血。用百草霜五钱,米汤调匀,放在外面露一夜,第二天早晨,空心服下。
9、突然泻痢。用百草霜二钱,米汤调服。又方(铁刷丸):百草霜三钱、墨一钱、半夏七分、煮熟的巴豆十四粒,研匀,加黄蜡三钱、香油少许,做成丸子,分次吞服。视丸子大小,每服三、四丸至四、五十丸,姜汤送下。
10、小儿积痢。服“驻车丸”,即百草霜二钱、煨去了油的巴豆一钱,研匀,稍加面粉,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如是赤痢,利用甘草汤送下,是白痢,则用米汤送下,兼有赤、白痢,则用姜汤送下。
11、热痢脓血。用百草霜、黄连各一两,研末,每服二钱,酒送下。一天服二次。
12、疟疾。用百草霜、黄丹,等分为末,取三钱于发病日空心服,米汤送下。二服可愈。
13、昏厥不醒,但脉搏未停。用百草霜和水灌之。同时,针刺百会、足大趾中趾甲侧。
14、咽中结块,水食难下。用百草霜加蜜,做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用新汲水化一丸灌下。险者不过二丸,即见效。此方名“百灵丸”。
15、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16、白秃头疮。用百草霜调猪油涂搽。
17、头上诸疮。用醋汤洗净后,在百草霜内加少量腻粉,以生油调匀涂患处。
18、瘭疽(手足肩北等处的肌肉里生出许多米粒般的疖子,疼痛钻心)。用百草霜、釜脐墨、灶屋尘,合研,加水一斗,煮至三沸,取汁洗疽。一天洗三、四次。

- 百草霜《本草纲目》
- 百草灰《证类本草》
- 百草霜《玉楸药解》
- 百草灰《医学入门》
- 百草霜《中药炮制》
- 百草花《证类本草》
- 百草霜《本草备要》
- 百草花《冯氏锦囊秘录》
- 百草霜《本草易读》
- 百草膏《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百草霜《本草求真》
- 百草膏《重订囊秘喉书》
- 百草霜《本草从新》
- 百部紫茶《茶饮保健》
- 百草霜《得配本草》
- 百部止嗽茶《茶饮保健》
- 百草霜《中药学》
- 百部薏冬茶《茶饮保健》
- 百草霜《本草便读》
- 百部丸《小儿药证直诀》
- 百草霜《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 百部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百草霜《本草分经》
- 百部丸《备急千金要方》
- 百草霜《本草撮要》
- 百部芩丹茶《茶饮保健》
- 百草霜《药性切用》
- 百部姜茶《茶饮保健》
- 百草霜治验《寿世保元》
- 百部根汤《备急千金要方》
- 百虫《中医词典》
《本草纲目》
- 《本草纲目》简介
- 《本草纲目》
- 草部(一)
- 甘草
- 黄芪
- 人参
- 沙参
- 荠苠
- 桔梗
- 长松
- 黄精
- 萎蕤
- 知母
- 肉苁蓉
- 列当
- 赤箭(天麻)
- 术(白术)
- 苍术
- 狗脊
- 贯众
- 巴戟天
- 远志
- 淫羊霍
- 仙茅
- 玄参
- 地榆
- 丹参
- 紫参
- 紫草
- 白头翁
- 白及
- 三七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秦艽
- 茈胡(柴胡)
- 前胡
- 防风
- 独活
- 升麻
- 苦参
- 白鲜
- 延胡索
- 贝母
- 山慈姑
- 石蒜
- 白茅
- 龙胆
- 细辛
- 及己
- 徐长卿
- 白薇
- 白前
- 锦地罗
- 檀香
- 锁阳
- 铁线草
- 当归
- 芎穷
- 蘼芜
- 蛇床
- 藁本
- 白芷
- 芍药
- 牡丹
- 木香
- 甘松香
- 杜若
- 高良姜
- 郁金
- 姜黄
- 补骨脂
- 荜茏
- 益智子
- 缩砂密
- 白豆蔻
- 豆蔻
- 蓬莪茂
- 荆三棱
- 莎草香附子
- 藿香
- 熏草(零陵香)
- 兰草
- 泽兰
- 马兰
- 香薷
- 假苏
- 薄荷
- 水苏
- 菊
- 野菊
- 草部(二)
- 淹闾
- 艾
- 茵陈蒿
- 青蒿
- 白蒿
- 茺蔚(益母草)
- 夏枯草
- 刘寄奴草
- 旋夏花
- 青葙
- 鸡冠
- 红蓝花
- 番红花
- 燕脂
- 大蓟、小蓟
- 续断
- 漏卢
- 苎麻
- 苘麻
- 大青
- 小青
- 胡芦巴
- 蠡实
- 恶实
- 呆耳
- 无名精
- 希莶
- 箬
- 芦
- 甘蕉
- 蓑荷
- 灯心草
- 木贼
- 麻黄
- 地黄
- 牛膝
- 紫菀
- 麦门冬
- 萱草
- 淡竹叶
- 鸭跖草
- 葵
- 蜀葵
- 龙葵
- 酸浆
- 蜀羊泉
- 败酱
- 款冬花
- 鼠曲草
- 决明
- 地肤
- 瞿麦
- 王不留行
- 葶苈
- 车前
- 马鞭草
- 蛇含
- 鳢肠
- 连翘
- 蒴翟
- 蓝
- 蓝淀
- 青黛
- 甘蓝
- 蓼
- 水蓼
- 马蓼
- 荭草
- 虎杖
- 匾蓄
- 蒺藜
- 谷精草
- 海金沙
- 半边莲
- 紫花地丁
- 见肿消
- 大黄
- 商陆
- 狼毒
- 防葵
- 狼牙
- 闾茹
- 大戟
- 泽漆
- 甘遂
- 续随子
- 莨菪
- 蓖麻
- 蜀漆
- 藜芦
- 草部(三)
- 附子
- 天雄
- 侧子
- 漏篮子
- 乌头
- 白附子
- 虎掌
- 局箬
- 半夏
- 蚤休
- 鬼臼
- 射干
- 玉簪
- 凤仙
- 坐拿草
- 曼陀罗花
- 羊踯躅
- 芫花
- 莽草
- 茵芋
- 石龙芮
- 钩吻
- 菟丝子
- 覆盆子
- 使君子
- 木鳖子
- 番木鳖
- 马兜铃
- 盍藤子
- 预知子
- 牵牛子
- 旋花
- 紫葳
- 营实墙蘼
- 月季花
- 栝楼
- 王瓜
- 葛
- 天门冬
- 百部
- 何首乌
- 萆解
- 菝葜
- 土茯苓
- 白蔹
- 山豆根
- 黄药子
- 白药子
- 威灵仙
- 茜草
- 防己
- 通草
- 通脱木
- 钩藤
- 白英
- 乌蔹莓
- 律草
- 络石
- 木莲
- 忍冬
- 藤类概述
- 泽泻
- 羊蹄
- 酸模
- 菖蒲
- 菰
- 水萍
- 苹
- 萍蓬草
- 水藻
- 海藻
- 昆布
- 石斛
- 骨碎补
- 石韦
- 金星草
- 景天
- 虎耳草
- 石胡荽
- 螺旋草
- 酢浆草
- 地锦
- 陟厘
- 昨叶何草
- 土马
- 卷柏
- 石松
- 马勃
- 木部
- 柏
- 丁香
- 松
- 杉
- 桂
- 木兰
- 辛夷
- 降真香
- 楠
- 樟
- 钓樟
- 枫香脂
- 熏陆香
- 没药
- 骐竭
- 安息香
- 龙脑香
- 樟脑
- 檀香
- 芦荟
- 乌木
- 苏方木
- 芜荑
- 榆
- 白杨
- 水杨
- 树柳
- 柳
- 榉
- 诃黎勒
- 无患子
- 肥筇荚
- 皂荚
- 合欢
- 秦皮
- 槐
- 楝
- 海桐
- 罂子桐
- 梧桐
- 桐
- 楸
- 漆
- 椿樗
- 杜仲
- 厚朴
- 小蘖
- 檀
- 蘖木
- 桦木
- 棕榈
- 乌臼木
- 巴豆
- 大风子
- 阿魏
- 相思子
- 桑
- 柘
- 楮
- 枸橘
- 栀子
- 酸枣
- 白棘
- 蕤核
- 山茱萸
- 胡颓子
- 金樱子
- 郁李
- 鼠李
- 女贞
- 冬青
- 枸骨
- 卫矛
- 南烛
- 五加
- 枸杞、地骨皮
- 石南
- 牡荆
- 紫荆
- 木槿
- 木芙蓉
- 接骨木
- 茯苓
- 琥珀
- 猪苓
- 雷丸
- 桑上寄生
- 竹
- 竹黄
- 土部
- 火部
- 谷部
- 果部
- 李
- 杏
- 巴旦杏
- 梅
- 榔梅
- 桃
- 栗
- 乌芋
- 梨
- 木瓜
- 楂子
- 枣
- 山楂
- 林檎
- 柿
- 榲柏
- 橘
- 柑
- 橙
- 安石榴
- 枸橼
- 枇杷
- 杨梅
- 柚
- 银杏
- 胡桃
- 榛子
- 樱桃
- 橡实
- 槲实
- 荔枝
- 阿月浑子
- 橄槛
- 榧实
- 海松子
- 龙眼
- 椰子
- 波罗蜜
- 无花果
- 槟榔
- 枳
- 秦椒
- 蜀椒
- 马槟榔
- 毕澄茄
- 茱萸
- 盐麸子
- 胡椒
- 甜瓜
- 西瓜
- 葡萄
- 茗
- 猕猴桃
- 甘蔗
- 沙糖
- 婴奥
- 莲藕
- 芰实
- 芡实
- 石蜜
- 慈姑
- 鳞部
- 兽部
- 禽部
- 虫部
- 介部
- 菜部
- 韭
- 葱
- 薤
- 蒜
- 葫
- 芸薹
- 芥
- 白芥
- 芜菁
- 莱菔
- 生姜
- 干姜
- 胡荽
- 水芹
- 茴香
- 菠菜
- 荠菜
- 菥
- 鸡肠草
- 苜蓿
- 苋
- 马齿苋
- 苦菜
- 莴苣
- 翻白草
- 蒲公英
- 蕺
- 蕨
- 薇
- 翘摇
- 鹿藿
- 藜
- 芋
- 薯蓣
- 甘薯
- 百合
- 竹笋
- 茄
- 壶卢
- 苦瓠
- 石花菜
- 冬瓜
- 南瓜
- 胡瓜
- 丝瓜
- 苦瓜
- 紫菜
- 石莼
- 鹿角菜
- 龙须菜
- 睡菜
- 芝
- 木耳
- 皂荚蕈
- 香蕈
- 蘑菰蕈
- 鸡菌
- 土菌
- 地耳
- 石耳
- 水部
- 人部
- 金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