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子仁丸方

《伤寒杂病论》书籍目录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炙) 大黄一斤(去皮) 厚朴一只(炙)  杏仁一升(去皮尖)

右六味,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

太阳病二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阳明也,调胃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方见前)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鞕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方见前)

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鞕,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小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大便,但初头鞕,后必溏,未定成鞕,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鞕,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阳明少阳合病,必下利,其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责,名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方见前)

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脉数不解,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也,宜抵当汤;若脉数不解,而下利不止,必协热便脓血也。(方见前)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不可汗也,当于寒湿中求之。

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伤寒杂病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伤寒杂病论》书籍目录
  1. 麻子仁丸方《伤寒杂病论》
  2. 麻子仁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麻子仁丸方《医宗金鉴》
  4. 麻子仁丸《备急千金要方》
  5. 麻子仁丸方《伤寒论》
  6. 麻子仁《药征续编》
  7. 麻子仁丸证《经方实验录》
  8. 麻子仁《本经逢原》
  9. 麻子仁粥《医学入门》
  10. 麻子酒《备急千金要方》
  11. 麻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12. 麻子酒《备急千金要方》
  13. 麻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14. 麻子丁《中医词典》
  15. 麻子汤《备急千金要方》
  16. 麻子《名医别录》
  17. 麻子小豆汤《备急千金要方》
  18. 麻子《千金翼方》
  19. 麻子中人《吴普本草》
  20. 麻症齁(鼻合)(hōuhē侯呵)《中医词典》
  21. 麻子粥《饮膳正要》
  22. 麻症干渴发热论《原要论》
  23. 麻子粥《医学入门》
  24. 麻症补论《麻科活人全书》
  25. 麻子粥《医学入门》
  26. 麻证燥痒《中医词典》
  27. 麻子粥《食疗方》
  28. 麻证续言《专治麻痧初编》
  29. 麻醉对应激反应和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30. 麻证条目法旨用药要诀(删订)《麻科活人全书》
  31. 麻醉及切口选择《临床肝移植》

《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