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

《呼吸病学》书籍目录

解放前,呼吸系疾病以肺部感染性疾病主,尤以传染性强的肺结核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危害严重。解放将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改善,全国结核病防治网的建立,有效抗结核药物的相继问世,通过早期发现,及时和合理抗结核治疗,我国结核病的控制取得很大成果。解放初期死亡率为200/10万以上,60年代初期部分城市降为40/10万,居死亡原因之第7位。1979年至1990年进行了3次全国大规模抽样调查,肺结核患病率由717/10万降至523/10万,平均年递降2.8%。但1990年流调揭示我国结核病疫情下降不平衡,沿海省(市)疫情下降快于边远和内陆省、区,农村高於城市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在27个西太平洋地区成员国排居18位,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更大,这反映出我国当前结核病防治任务的艰巨性。今后防疫工作重点在农村,尤以边远地区农村更需加强;现国内外老年人结核病的发病率高于青年人,所以对慢性病的老年患者如糖尿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癌药物等免疫抑制剂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症(艾滋病)患者应列为重点监测对象。

自从广泛应用抗生素以来,肺炎的病死率显著下降,不过老年患者病死率较高,但未见肺炎发病率降低。肺炎病原体随时代进展出现了明显的变迁,细菌性肺炎下降,且病原菌亦有变化。院外感染中肺炎链球菌相应减少,革兰阴性菌(占12%)、支原体(13%)相应增多。医院内感染的肺炎,革兰阴性菌增至40%-53%,以肺炎杆菌、大肠杆菌最多,其次绿脓杆菌。老年住院患者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率高达60%-70%,绿脓杆菌占首位,且耐药菌株在增加。由於长期或滥用新的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抗癌药物,导致菌群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而并发条件致病菌感染,如真菌、卡氏肺孢子虫感染。近10多年来嗜肺军团菌肺炎有所增多。

(图缺)图2-1-1 不同情况下最大呼气流量溶积曲线(MEFV)

关于肺炎的防治对策,应密切结合临床,尽力找出肺炎病原体,合理应用抗生素和研制新药,提高机体免疫力,注意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

近半个世纪以来,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相隔15年约增加强加1倍。美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沈阳等城市男性肺癌占恶性肿瘤首位。工业发达地区肺癌发病率高,吸烟越多发病率越高,呈明显剂量关系。目前常规X线和细胞学检查对早期诊断帮助有限,因确诊时往往已有一定的转移。治疗有手术、放射、化疗、免疫和中医中药,至今仍以早期发现肺癌手术切除的疗效最佳。80年代以来,对小细胞肺癌采用以化疗为主,辅以手术和放射性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总的肺癌疗效目前仍不令人满意。近年来对肿瘤遗传基因和免疫生化,以及单克隆抗体作为放射性核素和药物载体等研究,探索肺癌诊治新途径。为降低肺癌发病率,必须积极开展预防,如劝阻吸烟和注意有关致癌因素的一级预防,对高危险人群(如年龄>45岁,>4000支年的吸烟者,以及职业致癌物接触者)开展定期体检,早期发现,以提高长期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慢阻肺理应下降,但据美国统计,从1979年至1986年每10万人口中,心脏病死亡率减少12.3%、脑血管减少25.5%,而慢阻肺的死亡率增加28.8%。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平均患病率为1.88%,这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劳动力,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经济损失。现通过小气道功能测定对慢阻肺可作出早期诊断。吸烟无症状的青年人,其小气道功能仍发生异常,且被动吸烟者亦受影响;戒烟7年后小气道功能可改善,老年吸烟者戒烟可减少50%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肺气肿为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但肺心病经合理氧疗和营养,加强呼吸锻炼,改善通气后,肺心病可有所改善。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炎症性病变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可通过气道反应性测定来发现。工业发达国家哮喘患病率明显增加,病死率1987年比1980年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丹麦、意大利分别增加40%、60%和1倍。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制订全球性哮喘防治战略文件。我国哮喘患病率为1%,其防治对策是气道高反应者应避免吸入各种理化刺激因素和过敏原,合理应用消炎药(以吸入糖皮质激素为主意)和支气管舒张剂。组织哮喘病人和医药人员的联谊会,提高对哮喘的认识,消除精神心理因素,主动配合防治,从而达到预防、缓解和控制哮喘发作。由於哮喘发病机制甚复杂,故根治困难,需深入研究。

呼吸系疾病的常见病除上述感染、慢阻肺、肺癌三大类外,近10年来,对弥散性肺间质纤维化日趋重视,180余种致肺间质纤维化疾病中,约占64%的病因不清,其发病机制和防治还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社会的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呼吸功能损害的各种呼吸系疾病不断增加,如重症慢阻肺、肺心病常因感染或胸腹部手术后发生失代偿性的急性呼吸竭,还有各种病因所致的急性呼衰,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近20年来,由於呼吸机等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经临床实践,使呼吸衰竭抢救取得长足的进步。现许多大医院和医疗中心建立起危重病人呼吸监护室,培养专业医务人员、研制有关呼吸监护和抢救医疗设备。通过对呼衰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呼吸支持等系统的研究,开展了切开、鼻气管插管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控制感染、鼻饲或静脉高营养等积极抢救,从而拯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由於呼吸监护密切与临床相结合,使一些呼吸功能障碍的疾患,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通气不足综合征等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得到认识,从而为早期诊断,合理防治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现经鼻或口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这类综合征取得可喜的疗效。

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对疾病的诊治,更重要的是如何预防疾病、维护和恢复呼吸功能,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现国内外均立环境保护法、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以改善大小生活量。但这是个开始,呼吸康复医疗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尚待深入研究,21世纪将是一个呼吸康复医学发展的时代。

综上所述,肺病学是发展中的学科,许多疾病还不了解,为进一步提高防治呼吸系疾病水平,需要临床与基础、边缘学科的密切协作,在呼吸疾病领域中去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更大成绩,救治更多病人。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呼吸病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呼吸病学》书籍目录
  1. 呼吸系统疾病现状与展望《呼吸病学》
  2. 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呼吸病学》
  3. 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心理问题《医学心理学》
  4. 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实验动物科学》
  5. 呼吸系统生理学《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性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7. 呼吸系统药理实验中的选择与应用《实验动物科学》
  8.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呼吸病学》
  9. 呼吸性碱中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0. 呼吸系统疾病《病理学》
  11. 呼吸性碱中毒《病理生理学》
  12. 呼吸系统疾病《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13. 呼吸性碱中毒《外科学总论》
  14. 呼吸系统急诊时用药《急诊医学》
  15. 呼吸性酸中毒《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呼吸系统防卫及免疫功能特点《儿科学》
  17. 呼吸性酸中毒《病理生理学》
  18. 呼吸系统的症状《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9. 呼吸性酸中毒《外科学总论》
  20. 呼吸系统的力学特点《急诊医学》
  21. 呼吸异常《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简介《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3. 呼吸运动的调节《生理学》
  24. 呼吸系统的功能《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5. 呼吸运动与五脏调节《中医基础理论》
  26. 呼吸系统的常见畸形《组织学与胚胎学》
  27. 呼吸至数《医述》
  28. 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外科学总论》
  29. 呼吸至数《类经》
  30. 呼吸系统变化《病理生理学》
  31. 呼吸治疗《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呼吸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