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脉指法主病

《脉诀乳海》书籍目录

八弱者.阴也.指下寻之.如烂绵相似.轻手乃得.重手稍无.怏怏不前曰弱.主气居于表生产后客风面肿.

弱.阴金也.何为阴金.不及之金也.何谓不及之金.指下寻之.如烂绵相似云.然沉脉指法.则曰状若烂绵.而此亦曰如烂绵相似者何也.不知沉为阴水.故寻之似有.举之全无.弱为阴金.故曰轻.手乃得.重手稍无.所谓怏怏者.轻手乃得也.不前者.重手稍无也.大抵浮以候气.沉以候血.浮以候阳.沉以候阴.浮以候表.沉以候里.今云重手稍无.是阴已竭也.轻手乃得.是阳欲根据也.怏怏不前.是阴已竭.而阳无所根据也.经云.阴右.内阳之守也.今阴竭于内.则阳无所根据倚.是血已竭.而气独居于表也.大抵于脉多见于生产后.去血过多.客风乘虚而入.乃使面目浮肿也.

脉经云.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一曰按之乃得.举之无有.

【歌曰】

三关怏怏不能前.只为风邪与气连.

言阴血已竭.而阳无所根据.虚邪贼风.与气相连.乘虚而独居于表也.

按经云.弱为虚为悸.

少年得此须忧虑.老弱逢之病却痊.

弱脉阴金也.金象属秋.少年者.春夏之令也.老弱者.秋冬之令也.少年得之.谓之逆.老弱得之.谓之顺也.

【又歌曰】

关前弱脉阳道虚.关中有此气多疏.若在尺中阴气绝.酸疼引变上皮肤.

寸.阳位也.寸部见弱.谓之阳道虚.尺.阴位也.尺部见弱.谓之阴气绝.关.阴阳交会之所也.关部见弱.谓之阴阳不相维.故曰气多疏也.然尺部见弱.何以酸疼引变上皮肤也.尺以候肾.肾虚则病酸疼.尺所以候下焦者.卫出下焦.卫气者.阳气也.所以温分肉.而实皮肤者也.尺部而见弱.则阴气绝.而阳无所根据.则不能温分肉.而实皮毛.故酸疼引变于皮肤之上也.

脉经云.寸弱阳气虚.关弱无胃气.尺弱少血.又云.寸口脉弱.阳虚自汗出而短气.宜服茯苓汤内补散.适饮食消息.勿极劳.针胃管补之.又云.关脉弱.胃气虚.胃中有客热.脉弱为虚热作病.其虽曰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止宜服竹叶汤.针胃管补之.又云.尺脉弱.阳气少.发热骨烦.宜服前胡汤干地黄汤.针关元补之.

又按仲景曰.假令尺脉弱.名曰阴不足.阳气下陷.入阴中而发热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脉诀乳海》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脉诀乳海》书籍目录
  1. 弱脉指法主病《脉诀乳海》
  2. 弱脉(阴)《诊家正眼》
  3. 弱视《百病自测》
  4. 弱脉(阴)《脉诀汇辨》
  5. 弱视《眼科学》
  6. 弱脉《脉理求真》
  7. 弱证喉癣《中医词典》
  8. 弱脉《中医词典》
  9. 弱症《儿科要略》
  10. 弱脉《中医名词词典》
  11. 弱症《医宗己任编》
  12. 弱风《中医词典》
  13. 弱症兼痧《痧胀玉衡》
  14. 弱刺激《中医词典》
  15. 《中医名词词典》
  16. 弱虫病《中医词典》
  17. 焫(ruò,音若)《中医词典》
  18. 弱(阴)《濒湖脉学》
  19. 《本草纲目》
  20. 《三指禅》
  21. 《本经逢原》
  22. 《痰火点雪》
  23. 《本草从新》
  24. 《中医词典》
  25. 箬叶《本草便读》
  26. 若夫岚瘴蒸袭日月霾光《解围元薮》
  27. 箬叶《药性切用》
  28. 润燥汤《医方考》
  29. 箬竹叶包绿豆粽《食物疗法》
  30. 润燥化痰《中医词典》
  31. 《中医词典》

《脉诀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