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目眩晕
〔大〕妇人头眩,由气虚风入于脑,循脉引于目系,目系急而然也。邪甚则必癫。
《素问》云∶头痛癫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摇,目瞑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在肝。下虚者,肾虚也,故肾厥则头痛;上虚者,肝虚也,故肝虚则晕。徇蒙者,如以物蒙其首,招摇不定,目眩耳聋,皆晕之状,故肝厥头痛不同也。
〔薛〕丹溪先生云∶眩者言其黑运旋转,其状目闭眼暗,身转耳聋,如立舟船之上,起则欲倒。盖虚极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而取轨也。若风则有汗,寒则掣痛,暑则热闷,湿则重滞,此四气乘虚而眩晕也。若郁结生痰而眩晕者,此七情虚火上逆也。若淫欲过度而眩晕者,此肾虚气不归源也。若吐衄漏崩而眩晕者,此肝虚不能摄血也。有早起眩晕,须臾自定者,元气虚也,正元饮(杂病自汗。)下黑锡丹。(杂病头痛。)伤湿头晕,用肾着汤(杂病伤湿。)加川芎。有痰,用青州白丸子。(杂病中风。)头风,风热也,久则目昏。偏头风相火也,久则目紧便涩。皆宜出血以开表之。窃谓前证肝虚头晕,用钓藤散。肾虚头晕,六味丸。
(杂病虚劳。)头晕吐痰,养正丹;不应,八味丸。(杂病虚劳。)血虚,四物、参、苓、白术;不应,当归补血汤。(杂病劳倦。)气虚,四君、归、 ;不应,补中益气汤。(杂病劳倦。)肝木实,泻青丸。(杂病头痛。)虚用地黄丸。(杂病虚劳。)不应,川芎散。脾气虚,二陈、参、术、柴胡、升麻;不应,益气汤加茯苓、半夏。脾胃有痰,半夏白术天麻汤。风痰上涌,四神散。发热恶寒,八物汤。(杂病虚劳。)七情气逆,四七汤。伤湿而晕,除湿汤。(杂病中湿。)一妇素头晕,不时而作,月经迟而少,此中气虚弱,不能上升而头晕,不能下化而经少。用补中益气汤而愈。后因劳仆地,月经如涌,此劳伤火动,用前汤加五味子,一剂而愈。前证虽云气无所附,实因脾胃亏损耳。一妇人内热口干,劳则头晕、吐痰、带下。详下嘈杂门。
养正丹 治虚风头眩,吐涎不已。盖此药升降阴阳,补接真气,非止头眩而已。
上用建盏一只,火上熔铅成汁,次下水银,用柳杖子打停,取下歇少时,入二味打停,候冷取下,研为粉,以糯米软饭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枣汤吞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钓藤散 (《本事》)治肝厥头晕。清头目。
钓藤 陈皮(去白) 半夏(汤洗七次,切片子) 麦门冬(去心) 茯苓(去皮) 茯神(去木)人参(去芦) 甘菊花 防风(去芦,各半两) 甘草(二钱半,炙) 石膏(一两)
上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煎至一盏,去滓热服,日进二服。
独活散 治妇人风眩,头疼呕逆,身体时痛,情思昏闷。
独活(一两) 白术(去芦) 防风(去芦) 细辛(去苗) 人参(去芦) 芎 荆芥(各七钱半)半夏(汤洗七次,切片子) 炙甘草 赤芍药(各半两) 石膏(二两)
上 咀,每服八钱,水一中盏半,生姜七片,薄荷七叶,煎至一大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川芎散 治风眩头晕。
川芎 山药 白茯神(去木) 甘菊花(野菊不用) 人参(各半两,去芦) 山茱萸肉(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日进三服。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葱白三寸,茶末一钱,煎至七分,通口服,良久,去枕仰卧少时。
《斗门方》 治血风头旋,或不知人事。
用喝起草嫩心阴干为末,酒服二钱,其功甚效。即前苍耳散。
治头旋如天动地转,名曰心眩。

- 头目眩晕《女科证治准绳》
- 头目眩晕《证治准绳·女科》
- 头目眩晕门(妇科心镜 上)《古今医统大全》
- 头目痛(附脑痛、眉骨痛)《脉因证治》
- 头目肿《经验麻科》
- 头目类《察病指南》
- 头脑夹风《奇效简便良方》
- 头目不清利《中医词典》
- 头脑鸣响《中医词典》
- 头目鼻耳伤《证治准绳·疡医》
- 头脑鸣响《急救广生集》
- 头鸣秘方《华佗神方》
- 头脑鸣响《奇方类编》
- 头鸣《周慎斋遗书》
- 头脑鸣响异常《奇效简便良方》
- 头面肿痛《医法圆通》
- 头皮过早地变白《常见病自测》
- 头面肿满《奇效简便良方》
- 头皮蛆出《古今医统大全》
- 头面肿《丹溪治法心要》
- 头皮痛《中医词典》
- 头面肿《景岳全书》
- 头皮血肿《妇产科学》
- 头面正中线《中医词典》
- 头皮针疗法《中医词典》
- 头面癣疮《奇效简便良方》
- 头偏痛《中医词典》
- 头面手足瘰疮漏《千金宝要》
- 头前正面歌《医宗金鉴》
- 头面身体诸久疮候《诸病源候论》
- 头前正面歌《外科心法要诀》
《女科证治准绳》
- 作者:王肯堂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公元1644年
- 自序
- 卷之一
- 卷之一调经门
- 卷之二杂症门上(杂证男女一也。此二卷方论,出女科书,多杂病书所遗,故存之耳。)
- 卷之三杂证门下
- 卷之四胎前门
- 求子
- 候胎
- 胎产大法
- 逐月养胎法
- 恶阻
- 胎动不安
- 胎上逼心
- 妊娠经来漏胎下血
- 胎漏黄汁下或如豆汁
- 跌扑伤胎毒药伤胎
- 心痛
- 心腹痛
- 腹痛
- 小腹痛
- 腰腹及背痛
- 心腹胀满
- 胎水肿满
- 腹内钟鸣
- 积聚
- 孕痈
- 伤食
- 中恶
- 中风
- 风痉
- 螈
- 眩晕
- 惊悸
- 喑
- 烦
- 吐血衄血咳唾血
- 咳嗽
- 喘
- 疟
- 霍乱
- 泄泻
- 滞下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遗尿
- 尿血
- 眼目
- 脏躁悲伤
- 妊病可下胎断胎
- 胎自堕
- 胎不长
- 日月未足欲产过期不产
- 鬼胎
- 临产坐草法
- 催生法
- 下死胎法
- 卷之五产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