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门
□
〔原文〕一法∶两手向后,合手拓腰向上极势,振摇臂肘来去七。始得手不移,直向上向下尽势来去二七。去脊心肺气壅闷。
〔解说〕两手向后,左右两手相合尽力托腰向上,振摇两臂肘来去七次。然后同前式样,合手托腰,将双手直向上向下用力摩腰反复十四次。可治脊、心、肺气壅闷不舒。
□
〔原文〕二法∶两足两指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厥逆上气。极用力,令两足相向,意止引肺中气出,病患行肺内外展转屈伸,随无有违逆。
〔解说〕两足趾相对,行气五息止,以(意念)引气入心肺,可消除厥逆上气。进而尽量用力,使两足相对,以意念引肺中内气出,让病患营运肺气,使肺气在体内外展转屈伸正常运行,所到之处就会无有阻碍,气顺滞消。
【小结】
本篇气门所述主要是肺气壅塞和厥逆上气。肺主气、司呼吸,主人体气的营运。《灵枢·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华盖也。”所谓华盖,是比喻说肺脏居上,就好象在上的天,复盖着万物一样。肺居上而主肃降,肺气肃降才能使吸入的清气和五谷的精微向其它各脏腑布散,维持各脏腑的正常活动。肃降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体内外气体得以正常交换。如果“肺失肃降”,就会出现喘、咳,肺气上逆和胸闷气壅。治疗时宜理气降逆。本篇采用两手托腰,摇动两肘;由上向下用力摩腰的动功和以意念引肺中内气出的静功调理肺气壅塞,主要是由上向下的摩腰背可使气机舒利,使气由上向下而降;以意念引肺中气出,可使郁滞之气消散,壅塞之气宣发。若能动静结合,效果可更好。慢性肺心病、气管炎、哮喘等病患均可采用此功。

- 气门《养生导引法》
- 气门《养生导引秘籍》
- 气门《寿世青编》
- 气门《医方考》
- 气门方(计方二条)《脉症治方》
- 气门《张氏医通》
- 气秘《中医词典》
- 气门《中医词典》
- 气秘便结《症因脉治》
- 气满胸急方八首《外台秘要》
- 气纳三焦《中医词典》
- 气满《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气脑及脑室造影正常表现《放射诊断学》
- 气瘰《中医名词词典》
- 气能生血血能藏气《读医随笔》
- 气轮枯落《目经大成》
- 气逆《中医名词词典》
- 气轮枯落《中医词典》
- 气逆《中医词典》
- 气轮《中医词典》
- 气逆《幼幼新书》
-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针灸甲乙经》
- 气逆《伤寒六书》
- 气乱《中医词典》
- 气逆《伤寒六书》
- 气漏《中医词典》
- 气逆耳聋《中医词典》
- 气癃《中医词典》
- 气逆满《黄帝内经太素》
- 气瘤赘《外科启玄》
- 气逆难产《傅青主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