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引行气法

《养生导引法》书籍目录

〔原文〕常以子后、午前,解发东向,握固不息一通,举手左右导引,手掩两耳,令发黑不白。

卧引为三,以手指掐项边脉三通,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五通,以两手中指点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宿息肉愈。

东向坐,不息四通,啄齿无通数,治齿痛。

伏,前侧卧,不息六通,愈耳聋目眩。

还卧,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

抱两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邪热。

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东首,令人气上下通。微鼻内气,愈赢,不能从阴阳。法,大阴勿行之。

〔解说〕经常于子时后,午时前,解开头发,面向东方,两手握固,不息行气一通,举手左右,捂住两耳导引,可使头发乌黑而不白。

卧位引气三息,然后以手抓项旁筋脉再行气三通,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东而坐,不息五通,以两手中指点蘸口中唾液十四次,然后相互摩擦两手指,闭目,用摩擦过的两手指轻揉拭两眶眼,可使人眼睛明亮。

面向东而坐,不息三通,用两手捻两侧鼻孔,可治鼻中息肉。

面向东而坐,不息四通,上下齿相叩,不必计数,治牙痛

俯卧或前侧卧位,不息六通,可治耳聋目眩。

蜷卧,不息七通,治胸中痛、咳嗽

抱两膝就地自然卧倒,不息八通。能治疗胸膈以上至头颈、耳、目、咽、鼻的热邪。

不用枕头,握固引气,就地自然而卧,不息九通,再面向东方,可使人体内气机上下通利。

用鼻微微吸气,使气细而匀长,可以治疗瘦弱,不能行房。此功法,阴雨天勿行之。

【小结】

本篇选辑了一些具有补益作用的导引法。头项部功法有∶掩耳、掐项、拭目、捻鼻、啄齿五法,这些功夫后世加以修改补充后有广泛应用。如掩耳法,发展成了掩耳弹枕的呜天鼓法。用两手掩耳,以食指压中指,两指用力弹后脑枕部,耳内听到咚咚响声,可防治晕耳呜。掐项法,发展成了擦风池提大筋法。用双手搓擦风池穴,并提拿两枕部大筋,可改善项强紧张,预防近视、感冒,舒松项脊。拭目法,发展成了揉眼法。揉眼眶、眼角、睛明、瞳子 等,可改善视力,防治近视。捻鼻法,发展成了擦鼻法。两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法。两中指、食指或拇指背搓擦鼻孔两侧迎香穴及鼻旁素 穴,能防治感冒,治鼻塞头晕。加上叩齿法,就是一套完整的头项保健操,这些又被命名为《坐式八段锦》,头面保康功等,流传甚广。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养生导引法》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养生导引法》书籍目录
  1. 导引行气法《养生导引法》
  2. 导引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3. 导引诀《养生导引秘籍》
  4. 导引法《古今医统大全》
  5. 导引却病法《寿世青编》
  6. 导引法《古今医统大全》
  7. 导引却病歌诀《养生导引秘籍》
  8. 导引法《古今医统大全》
  9. 导引图《马王堆简帛》
  10. 导引法《古今医统大全》
  11. 导饮丸《儒门事亲》
  12. 导引按摩篇《养生导引秘籍》
  13. 导瘀散滞缓急之品《痰火点雪》
  14. 导引(道引)《中医名词词典》
  15. 导滞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6. 导引《心医集》
  17. 导滞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8. 导引《中医词典》
  19. 导滞通腑《中医名词词典》
  20. 导引《圣济总录》
  21. 导滞通经汤《外科理例》
  22. 导阴煎《目经大成》
  23. 导滞通幽汤《仁术便览》
  24. 导药《中医词典》
  25. 捣法《中医词典》
  26. 导言《手掌与疾病》
  27. 捣针《中医名词词典》
  28. 导言《服食导饵》
  29. 捣针法《中医词典》
  30. 导小赤散《冯氏锦囊秘录》
  31. 《张氏医通》

《养生导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