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受先先生漏证善后之宜

《寓意草》书籍目录

旧邻治父母张受先先生。久患穿肠漏。气血大为所耗。有荐吾乡黄先生善敷割者。先生神其术。一切内治之药。并取决焉。不肖昌雅重先生文章道德之身。居瀛海时。曾令门下往候脉息。私商善后之策。大意谓先生久困漏卮。一旦平成。精气内荣。自可百年无患。然新造之区。尚未坚固。则有浸淫之虞。脏气久虚。肠蓄易 。则有转注之虞。清气久陷。既服甘温升举矣。然漏下已多。阴血暗耗。恐毗于阳。水谷易混。既用养脏浓肠矣。然润剂过多。脾气易溜。恐毗于阴。且漏孔原通精孔。精稍溢出。势必旁渗。则豢精当如豢虎。浓味最足濡脾。味稍不节。势必走泄。则生阴无取伤阴。盖人身脾气。每喜燥而恶湿。先生漏孔已完。败浊下行者。无路可出。必转渗于脾。湿固倍之。是宜补脾之阳。勿伤脾之阴。以复健运之常。而收和平之益云云。及至娄中。应召往诊。指下轻取鼓动有力。重按若觉微细。是阳未见不足。阴则大伤矣。先生每进补阴之药。则夜卧甚宁。肠 亦稀。以故疡医妄引槐角地榆。治肠风下血之法治之。亦不觉其误。其实漏病乃精窍之病。盖媾精时。气留则精止。气动则精泄。大凡强力入房者。气每冲激而出。故精随之横决四射。不尽繇孔道而注。精溢于精管之外。久久渐成漏管。今漏管虽去。而肉中之空隙则存。填窍补隧。非此等药力所能胜也。不肖姑不言其非。但于其方中去槐角地榆等。而加鹿角霜一味。所谓惟有斑龙顶上珠。能补玉堂关下缺者是也。况群阴之药。最能润下。不有以砥之。则肠中之水。更聚可虞耶。然此特微露一斑耳。疡医不解。已阻为不可用。因思吾乡一治漏者。溃管生肌外。更有二神方。先以丸药半斤。服之令人阳道骤痿。俟管中肉满。管外致密。后以丸药半斤。服之令人阳道复兴。虽宜于少。未必宜于老。然用意亦大奇矣。不肖才欲填满窍隧。而黄生阻之。岂未闻此人此法乎。

胡卣臣先生曰。漏管果通精窍。敷治易而填补难。案中所说。确乎有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寓意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寓意草》书籍目录
  1. 论张受先先生漏证善后之宜《寓意草》
  2. 论谵言妄语有阴阳《阴证略例》
  3. 论张仲景《伤寒论》《医原》
  4. 论瘵骨蒸热《济阴纲目》
  5. 论胀《痧胀玉衡》
  6. 论柞木饮子《外科理例》
  7. 论瘴疟证候《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8. 论燥火之症治《重订广温热论》
  9. 论爪《虚损启微》
  10. 论脏象《中风论》
  11. 论赵氏《医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症因脉治》
  12. 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以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读医随笔》
  13. 论赭魁《苏沈良方》
  14. 论脏腑经络穴道部位始知疮疡何经受病《疡医大全》
  15. 论针法《景岳全书》
  16. 论脏腑《苏沈良方》
  17. 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金针秘传》
  18. 论在内为血在外为汗《质疑录》
  19. 论针烙法《疡医大全》
  20. 论杂忌须知《疡医大全》
  21. 论针形至微何能补泻《重楼玉钥》
  22. 论杂风状《备急千金要方》
  23. 论针之名《普济方·针灸》
  24. 论孕子杂法《济阴纲目》
  25. 论真中风外有六经之形症《质疑录》
  26. 论孕妇呕吐《济生集》
  27. 论诊暴病脉歌《疡医大全》
  28. 论云暗《原要论》
  29. 论诊病须知四诊《知医必辨》
  30. 论晕针《针灸易学》
  31. 论诊法《医旨绪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