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麓仪曹不寐眩晕

《程杏轩医案》书籍目录

经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肾为坎卦,一阳居二阴之间,故须阴得其平,然后阳藏于密,童年知识已开,阴精早泄,此致病之大端。及壮,血气方刚,尚不觉其所苦,人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日衰,精神不充,蝉联疾作。诊脉尺虚细涩,寸关大于平时,按尺为肾部,脉见细涩,肾虚奚疑。寸关大于平时,阴弱阳浮之象耳。夫医之治病,不以用补为难,而以分别水火气血为难。冯氏书云∶小病治气血,大病治水火。盖气血者,后天有形之阴阳也。水火者,先天无形之阴阳也。太极之理,无形而生有形,是治大病,可不以水火为首重耶。请以不寐言之,人知其为心病,而不知其为肾病也。心虽为神舍,而坎离尤贵交通。越人以阳不入阴,令人不寐,岂非水火未济,坎离失交之故乎,内经又有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之语。形容厥晕,病机最切。方书称风、称火、称痰,漫无定见。景岳师其意,以为无虚不作眩,治当上病疗下,滋苗灌根。

精矣精矣。暂服煎剂,再订丸方。王道无近功,内观颐养为要。旧患眩晕,怔忡不寐,遗泄,本属心肾两亏,水火失济,曾订煎丸,服经十载。兹诊脉候平和,精神矍铄,此亦颐养之功,非全关草木之力也。惟食多尚难运化,腰膂时痛,遗泄间或有之。药物所需,仍不可缺。考古人用药,有攻病保躬两途,攻病则或凉或热,当取其偏,保躬则适其寒温,宜用其平。盖温多恐助相火,精关不藏,润多虑伤脾阳,坤元失健,如云食蜜,便即溏泻。脾虚不胜润滑之征。青娥丸固能治肾虚腰痛,但故纸胡桃味辛性温,久而增气,恐其助火,且常服丸药,亦须分别气候。夏令炎热,远刚近柔,以防金水之伤。冬令严寒,远柔近刚,以遂就温之意。将交夏至,一阴初变,元精不足之时,商以益阴保金,兼调脾胃,秋季再为斟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程杏轩医案》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程杏轩医案》书籍目录
  1. 吴春麓仪曹不寐眩晕《程杏轩医案》
  2. 吴楚《中医词典》
  3. 吴大柱史安节公脾肺二经有痰火中焦有湿热流于膀胱为淋浊《孙文垣医案》
  4. 吴冲孺《中医词典》
  5. 吴道源《中医词典》
  6. 吴灿《中医词典》
  7. 吴得夫《中医词典》
  8. 吴炳《中医词典》
  9. 吴德汉《中医词典》
  10. 吴别驾勉斋翁体丰腴连跌而口眼歪邪左手足不能动《孙文垣医案》
  11. 吴鼎铨《中医词典》
  12. 吴比部公子眼病(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13. 吴东渠疟后虚惫《孙文垣医案》
  14. 吴北海令政经行四肢累累发块红紫《孙文垣医案》
  15. 吴东星先生杨梅风毒(有发明)《孙文垣医案》
  16. 吴媪肺痹《程杏轩医案》
  17. 吴东园《中医词典》
  18. 《古今医统大全》
  19. 吴斗一原有肠风又感风邪发热多痰腹痛下痢《孙文垣医案》
  20. 芜荑散《小儿药证直诀》
  21. 吴芳崖兄幼孙胎疟《程杏轩医案》
  22. 芜荑仁《药性切用》
  23. 吴妇血崩《程杏轩医案》
  24. 芜荑〈平〉《食疗本草》
  25. 吴复珪《中医词典》
  26. 芜荑《本草图经》
  27. 吴宫詹少溪翁以长君秋捷受贺过劳而伤饮食《孙文垣医案》
  28. 芜荑《本草乘雅半偈》
  29. 吴宫詹少溪先生以酒积致胃脘疼又加腰眼足跟肢节皆疼《孙文垣医案》
  30. 芜荑《本草撮要》
  31. 吴官詹少溪翁有酒积而频伤怒致右胁之火冲上作痛耳鸣眩晕大便艰涩《孙文垣医案》

《程杏轩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