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精义汇通

《医医小草》书籍目录

滋腻妨中运,刚烈动内风

滋腻如天冬麦冬熟地生地石斛葳蕤人参阿胶百合蜂蜜甘草大枣麻仁文蛤花粉菊花小麦、鸡黄、蚕砂、首乌之敛阴,刚烈如吴萸、丁香川椒干姜肉桂附子硫黄苍术巴豆草果之动阳,乃一时救急之药,非常病可久任之品。妨中运者,以土喜燥而恶湿。动内风者,以木喜水而憎火也。

辛热耗营液,温补实遂络

外感发表,辛药固不可少,如麻黄苏叶葛根升麻羌活之散气,桂枝柴胡荆芥当归川芎之行血,各有奇功,误用耗液,多变痉厥。内伤托里,温药亦未可废,如白术、黄 、饴糖之补脾,杜仲菟丝、故脂之补肾,非无幸中,第过用阻络,定患药癖。二者皆能助邪而益病,主用者,不可不慎。

苦寒伤生气,咸润蔽太阳

热在气分,宜甘寒,在血分,宜苦寒,尽人而知,据时令言,春温,秋燥,甘寒用处甚多,惟夏外阳内阴,则宜苦以燥湿,寒以胜热。然胃阳素虚者,自不可过投。而《金匮·吐衄》篇三黄泻心汤云∶治心气不足,西昌谓培生气而坚脏。诚然,何医只知有倒胃之弊哉?其药如大戟甘遂葶苈防己知母大黄黄芩黄连栀子丹皮青黛木通苦参龙胆草鸦胆子之类是苦寒,虽有清实热之益,弊与滋腻同,不再赘。咸寒如鳖甲蟹壳僵蚕蝉蜕蛇皮蜣螂水蛭、 虫、海藻紫葳文蛤牡蛎秋石戎盐人中白肉苁蓉桑螵蛸元明粉之属,软坚,清燥,却风火,攻宿血,非无捷效,用之过当,心阳蒙蔽,而神明为之不灵,精血为之日削矣,司命者尤当急知之。

外感忌酸收,内症戒消导

酸收如枣仁、榴皮、五味乌梅诃黎勒罂粟花、宣木瓜山茱萸,涩可固脱似也。设有一毫外感,令邪永无出路。即系内伤吐血、咳嗽之证,反致成劳。观仲景用乌梅,必用川椒,用五味,必用干姜,用麦冬必用半夏,用枣仁必用川芎,其意深矣。内伤之证,有阳亏于外者,有阴虚于内者,彼茱萸茯苓泽泻滑石瞿麦石韦之利溺,牵牛芒硝、大白、大青大黄之滑肠,切勿乱投。即兼有外感,则麻桂发汗,瓜蒂皂角探吐,更宜酌用。伤寒有云∶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亦不可汗,湿家不可下,是其例也。乃暴病忌参、术、黄 、熟地,沉 忌枳、朴、桃仁山楂,亦可类推。

合观四节,可审用药之法。

二妙不尽妙,四神亦非神

苍术黄柏,一生一熟,偶方中之小剂,湿热证之妙方,所以二妙命名。究竟治湿重于热者则妙,若热重湿轻,当加入知母地榆较妥,而风湿寒湿,终非其治也。故脂、豆蔻、吴萸、五味,四药合丸,治食后脾泄、五更肾泄神效。殊不知脾肾之泄,有命火虚者,有肝火炽者,徒以为神,即有增病速死之神矣,可知方书中,随意命方者,如八珍、十全、固本、保真之类,不得以其名目好看,而妄投不计。但四君子扶脾,谁谓不善?以治脾虚,可称君子,若遇胃实,何异小人?盖方无论平奇,要在对证。

白虎固金佳,青龙驱水捷

虎啸风生,其热自平,凡火刑肺胃,当推白虎第一。若火在肝肾,即芩连阿胶鸡子黄汤白头翁汤之证治,此方未能胜其任。胃有实邪,粳米又宜减之。而小青龙,桂枝开天,细辛通地,复有姜、夏、麻、草温中以散其外,芍药内助以托其邪,面面周到,无微不入,故洄溪谓为治寒水之神剂。发汗利水,并可补四逆、真武之不逮。然温邪咳嗽,误投必毙。大青龙发汗亦然。是二法乃一大寒大热之对子,泻心、四逆,庶堪比肩。

理中伤胃脂,逍遥劫肝阴

理中汤之醒脾,逍遥散之疏肝,洵为良方,然治气分不足则可,若以之治血虚之体,是增病而速毙。凡方皆利弊相因,彼偏用二方者,何徒知其利而不计其弊哉?

牛黄损离火,黑锡夺坎水

一清心中痰火,一摄肾下寒水,诚医家宜备之要药。然备以治仓猝闭证,则有无穷之益,误施于久延脱证,其害不可胜言。苏合香丸治气闭,大活络丹中风,损益同此。

合观四节,可以悟投方之机。

温寒须行气,清热要活血

气滞而后寒积,血壅而后热生。行气如旋复、香附陈皮、葱、薤等味,加入温药队中以散寒,其效倍捷。清热苦寒,甘寒咸寒诸药,大剂寒凉,必加入活血之品,如桃仁、丹皮、泽兰茜草刘寄奴参三七等,乃无冰伏热邪之弊。此理本易知,惜医多不识,故特表而出之。

命方良有以制剂岂徒然

方有膏、丹、丸、散、煎、饮、汤、渍之名,各有取义。膏取其润,丹取其灵,丸取其缓,散取其急,煎取其下达,饮取其中和,汤取其味,以涤荡邪气,渍取其气,以留连病所。而君臣佐使,配合全在分量,如小承气用大黄为君,走中下焦血分,浓朴为君,即变而为中上焦气分之法。阳旦汤桂枝为君,走太阳,芍药加倍,便入太阴。当归赤小豆散赤豆为君,重在败毒,当归为君,重在理血。主之,佐之,轻之,重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立方者讵可忽诸?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医小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医小草》书籍目录
  1. 精义汇通《医医小草》
  2. 精遗《医学摘粹》
  3. 精原细胞瘤《病理学》
  4. 精遗《医学摘粹》
  5. 精汁《中医词典》
  6. 精遗《四圣心源》
  7. 精制白喉抗毒素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8. 精液信号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9. 精制抗毒素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0. 精液信号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11.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3效价(IU)测定方法《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2. 精液信号《中医疾病预测》
  13.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4. 精液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5. 精制抗狂犬病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6. 精液廓《中医词典》
  17. 精制抗蛇毒血清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18. 精液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19. 精制抗蛇毒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0. 精液《中医词典》
  21. 精制抗炭疽血清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2. 精阳气《中医词典》
  23. 精制抗炭疽血清制造及检定规程《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4. 精血以分男女之本源《女科百问》
  25. 精制破伤风抗毒素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6. 精血同源《中医词典》
  27. 精制肉毒抗毒素使用说明书《中国生物制品规程》
  28. 精血盛衰之验(培原一)《宜麟策》
  29. 精浊《中医词典》
  30. 精血篇《妇人大全良方》
  31. 精浊《中医外科学》

《医医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