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源流
《素问》十二卷,世称黄帝岐伯问答之书。及观其旨意,殆非一时之言,而所撰述,亦非一而与孔子、子思之言并传也。盖《灵兰秘典》、《五常正大》、《六元正纪》等篇,无非阐明阴阳五行生制之理,配象合德,实切于人身。其诸色脉病名,针刺治要,皆推是理以广之,而皇甫谧之《甲乙》,杨上善之《太素》,亦皆本之于此,而微有异同。医家之纲法,无越于是书矣。然按《汉书·艺文志》,有《内经》十八卷及扁鹊名,白氏云《内经》凡三家,而《素问》之目乃不列。至《隋·经籍志》始有《素问》之名,而指为《内经》。唐·王冰乃以《九灵》九卷,牵合《汉志》之数,而为之注释,复以《阴阳大论》托为张公所藏,以补其亡逸,而其用心亦勤矣。惜乎朱墨混淆,玉石相乱,训诂失之于迂疏,引援或至于未切。至宋·林亿、高若讷等,正其误文,而增其缺义,颇于冰为有功。
《难经》十三卷,秦越人祖述《黄帝内经》,设为问答之辞,以示学人。
《子午经》一卷,论针灸之要,撰成歌诀,后人根据托扁鹊者。
《千金方》,唐·孙思邈所撰。至引导之要,无不周悉。
《十四经发挥》三卷,许昌滑寿伯仁,传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得其开阖流注交别之要。
而施治功,以尽医之神妙。
《神应经》一卷,乃宏纲陈会所撰。先着《广爱书》十二卷,虑其浩瀚,独取一百一十九穴,总成一帙,以为学人守约之规南昌刘瑾校。
《古今医统》、《乾坤生意》、《医学入门》、《医经国小》中,取关于针灸诸姓氏,各见原书。
《玄机秘要》,三衢继洲杨济时家传着集。
《针灸大成》,总辑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分为十卷。委晋阳靳贤选集校正。后人习学,屡试屡效。
- 针灸源流《针灸易学》
- 针灸与推拿《中国医学通史》
- 针灸杂说《针经指南》
- 针灸饮酒忌症《医门补要》
- 针灸诸则《类经图翼》
- 针灸宜忌《千金翼方》
- 针灸诸则《类经图翼》
- 针灸研究《中国医学通史》
- 针灸诸则《重楼玉钥》
- 针灸学与推拿学《中国医学通史》
- 针烙《证治准绳·疡医》
- 针灸学《中国医学通史》
- 针烙疮肿法《外科精义》
- 针灸须知《喉科秘诀》
- 针烙法《中医词典》
- 针灸须药《针灸资生经》
- 针略《重楼玉钥》
- 针灸须药《普济方·针灸》
- 针麻《中医词典》
- 针灸为什么能治病呢?《中医之钥》
- 针麻个体差异《中医词典》
- 针灸铜人《中医词典》
- 针麻三关《中医词典》
- 针灸铜人《中医名词词典》
- 针麻仪《中医词典》
- 针灸死《洗冤集录》
- 针麻诱导期《中医词典》
- 针灸手宜得其入《古今医统大全》
- 针麻预测法《中医词典》
- 针灸手《针灸素难要旨》
- 针内障后法《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