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涎沫
证名。呕吐涎水清沫。多由水饮内阻所致。《金匮要略》:“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亦可因脾胃虚弱而致吐涎沫。《张氏医通》卷四:“盖脾为涎,脾虚不能约束津液,故涎沫自出。”治宜健脾祛痰,用六君子汤加减。挟寒者加肉桂、附子;挟热者加枳实、黄连。

- 吐涎沫《中医词典》
- 吐下蛔虫《麻疹备要方论》
- 吐涎心痞(杂病)《金匮悬解》
- 吐物断酒《古今医统大全》
- 吐泻《景岳全书》
- 吐唾血《普济方·针灸》
- 吐泻《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吐唾血《新修本草》
- 吐泻《医学纲目》
- 吐铁《药性切用》
- 吐泻《冯氏锦囊秘录》
- 吐铁《本草害利》
- 吐泻《续名医类案》
- 吐铁《本草分经》
- 吐泻《医学入门》
- 吐铁《本草分经》
- 吐泻《医述》
- 吐铁《本草从新》
- 吐泻《医述》
- 吐痰麻后有痰胸口痰甚《麻科活人全书》
- 吐泻《证治准绳·幼科》
- 吐痰法《伤寒括要》
- 吐泻《张氏医通》
- 吐痰法《幼科推拿秘书》
- 吐泻《寿世保元》
- 吐痰《证治准绳·幼科》
- 吐泻《临证指南医案》
- 吐酸吞酸《医学纲目》
- 吐泻《医学正传》
- 吐酸《明医指掌》
- 吐泻《古今医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