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象的分析
『临床意义』
一般在骨髓中细胞分类完成后,要对整个结果进行分析,分析中,要着重注意下列几点:
一、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同“正常骨髓象的增生程度”。
二、粒细胞系统与红细胞的比例:同“正常骨髓象的粒细胞系统与有核细胞的比例”。
三、粒细胞系统:
1、增多:
(1)以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增多(占20—90%)为主,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急性变化时。
(2)以嗜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占20—50%)为主,见于亚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3)以嗜中性晚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常见于各种急性感染,代谢障碍,某些药物中毒,严重灼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皮肤病,何杰金氏病和淋巴瘤等。
2、减少:见于各种药物、化学、物理因素及严重感染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症。
四、红细胞系统:
1、增多:
(1)以原始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为主,可见于红血病及白血病。
(2)以中幼红细胞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可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急性发作期,地中海贫血及黑热病。
(3)以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者,可见于缺铁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2、减少: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五、粒细胞系统和红细胞系统:均均多,见红白细胞病,此病且伴有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红细胞及早幼红细胞的增多,细胞形态亦的异常改变。
六、粒细胞系统和红细胞系统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七、淋巴细胞系统:增多,见于见性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八、单核细胞系统:增多,见于急性或慢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结核病)。
九、巨核细胞系统:
1、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部分红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急性失血等。
2、减少:见于急性或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亚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部分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
十、细胞形态有无异常:常见的细胞形态异常有:整个细胞异常,细胞核的异常,细胞浆的异常等。
十一、异常细胞或寄生虫:此项检查易为初学者忽视,但阳性发现每有决定性诊断意义,常见的异常细胞有李-史氏细胞,高雪氏细胞,尼曼-匹克氏细胞,转移癌细胞等,常见寄生虫有疟原虫,利朵氏小体等。

- 骨髓象的分析《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骨髓显像《物理诊断学》
- 骨髓象与血象的关系《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骨髓纤维化《病理学》
- 骨髓型放射病《核、化学武器损伤》
- 骨髓纤维化《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核、化学武器损伤》
- 骨髓瘤《自我调养巧治病》
- 骨髓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髓检查《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骨髓移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髓检查《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髓移植、血肉情深《免疫与健康》
- 骨髓和血细胞发生《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髓移植——血癌不是血液病变,医院夸大不实的广告,谋财害命的新招《中医之钥》
- 骨髓的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髓增生性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骨髓穿刺术《物理诊断学》
- 骨髓增生性疾病《病理学》
- 骨髓《组织学与胚胎学》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病学》
- 骨髓《中医词典》
- 骨碎《中医词典》
- 骨酸《中医词典》
- 骨碎补《本草纲目》
- 骨蚀《中医词典》
- 骨碎补《雷公炮炙论》
- 骨声《中医词典》
- 骨碎补《雷公炮制药性解》
- 骨伤作痛《证治准绳·疡医》
- 骨碎补《药笼小品》
《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
- 垂体激素检测
- 胆色素检查
- 蛋白质测定
- 糖基血红蛋白(GHb)
- 糖基血浆蛋白(GPP)
- 血浆纤维蛋白原(FB)
- 血浆正铁白蛋白(MHA)
-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
- 血清白蛋白(A1B)
- 血清蛋白电泳(SPE)
- 血清肌红蛋白(Mb)
- 血清球蛋白(G)
- 血清粘蛋白(SM)
- 总蛋白(TP)
- 蛋白质及氨的测定
- 粪便检查
- 肝炎病毒血清学标记
- 肝炎病毒血清标记
- 骨髓细胞学检查
- 甲状旁腺功能检测
- 甲状腺功能检测
- 促甲状腺激素(TSH)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 反-三碘甲腺原氨酸(反T3)
- 甲状腺素总量(TT4)
- 三-碘甲腺原氨酸总量(TT3)
- 三碘甲腺原氨酸(T3@@RU)
- 血清蛋白结合碘
- 游离甲状腺素(FT4)
- 游离甲状腺素指数(T4)
-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
-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 精液检查
- 酶类测定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 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血清r-谷氨酰转肽酶或r-谷氨酰转氨酶(r-GT或r-GTP)
- 血清(浆)胆碱脂酶(CHS)
- 血清单胺氧化酶(MAO)
- 血清淀粉酶(AMy)
- 血清谷-草转氨酶(AST)
- 血清谷-草转氨酶同工酶(GOT)
- 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或ALP)
-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
-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P)或肌酸激酶(CK)
- 血清磷酸激酶同工酶(CPK)
-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或LD)
- 血清山梨醇脱氢酶(SDH)
- 血清酸性磷酸酶(ACP)
- 血清脂肪酶(LIP)
- 免疫学检验
- 补体、抗体及淋巴细胞
- 血清补体(C3)
- 血清补体(C4)
- 血清补体(C5)
- 血清补体(C6)
- 血清补体(C7)
- 血清补体(C8)
- 血清补体(C9)
- 血清补体(Iq)
- 血清总补体(CH50)
- 抗ENA抗体
- 抗核抗体(ANA)
-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A)
-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 抗精子抗体(AA)
- 抗卵子透明带抗体
- 抗平滑肌抗体(SMA)
- 抗肾上腺皮质抗体(AA)
- 布氏杆菌凝集试验(BAT)
- 肥达氏反应(WR)
-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SO)
- 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
- 类风湿因子(RF)
- 冷凝集试验(CAT)
- 梅毒血清学检测法(USR)
- 嗜异性凝集试验(HAT)
- 嗜异性凝集吸收试验(HAAT)
- 外-裴氏反应(WFR)
- 细菌血清学检验
- 鲎试验(LLT)
- 脑脊液检查
- 尿液检查
- 酚红排泄(PSP)试验
- 改良莫氏浓缩——稀释试验
- 尿比重
- 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 尿胆红素试验
- 尿胆原(UU)
- 尿妊娠浓缩试验
- 尿妊娠试验
- 尿乳糜试验
- 尿三杯试验
- 尿酮体试验(UABT)
- 尿液检查
- 尿液酸碱反应(尿PH值)
- 尿液自动分析仪(MA-4210型)测定
- 尿隐血试验
- 贫血的其他检查
- 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体)
- 红细胞平均厚度(MCT)
-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 红细胞平均直径(MCD)
-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FT)
- 凝血酶原消耗试验(PCT)
- 热溶血试验(Heat@@hemolysis@@test)
-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
- 酸溶血试验(海姆氏试验、Ham’s@@test)
-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 其他激素及其代谢物
- β-胡萝卜素
- 肠促胰液素,胰泌素
- 红细胞生成素
- 环一磷酸鸟甘(cGMP)
- 环一磷酸腺甘(cAMP)
- 前列腺素(PG)
- 肾素活度(PRA)
- 生长激素介素-C
- 胃泌素
- 心钠素(ANP)
- 血管紧张素Ⅰ
- 血管紧张素Ⅱ
- 血清素、五-羟色胺(5-HT)
- 血栓烷素B2(TXB2)
- 前列腺液检查
- 肾功能
- 肾上腺功能检测
- 痰液检查
- 糖类及其代谢产物
- 微量元素测定
- 钾(K)
- 血清钙(Ca)
- 血清晶体渗透压
- 血清氯(CL)
- 血清镁(Mg)
- 血清钠(Na)
- 血清铁/铜比值(Fe/Cu)
- 血清铁(T@@1RON)
- 血清铜(Cu)
- 血清无机磷(I@@PHOS)
- 血清锌(Zn)
- 血清总铁结合力(T1BC)
- 细胞组织化学染色
- 性腺激素检测
- 血液一般检查
- 胰岛功能检测
- 阴道分泌物检查
- 脂类和载脂蛋白测定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
- 血清ApoA-I@@/ApoB比值
- 血清(血浆)过氧化脂质(LPO)
- 血清胆固醇(CHE中CE)
- 血清胆固醇(Ch或Tch或TC)
- 血清非脂化脂肪酸(FFA)
- 血清甘油三脂(TG)
- 血清磷脂(PL或PHL)
- 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
- 血清载脂蛋白B(ApoB)
- 血清脂蛋白-X(LP-X)
- 血清总胆脂(TL)
-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