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通下

《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书籍目录

习惯性便秘便秘多因大肠积热或寒凝大肠,传导失司所致。前者用麻子仁丸或调胃承气,后者用温脾汤半硫丸。先生治习惯性便秘,在初诊用半硫丸不效后,转用千金温脾汤以温补脾阳,攻逐冷积,一服立应。如”高,女,二诊:无效,肠之蠕动陷于麻痹状态,予千金温脾汤。党参干姜、熟大黄、清炙草、炮附块、全当归元明粉(分三次服)”。

黄疸:《临证指南医案》云:”阴黄之作,湿从寒水,脾阳不能化湿,胆液为湿所阻,渍于脾,浸淫肌肉,溢于皮肤,色如熏黄”。先生治寒湿壅滞,中阳不运,胆液外溢,导致白睛发黄,神情疲惫,大便秘结,脉迟之阴黄证,用茵陈术附汤肉桂,温化寒湿以退黄疸,加大黄、元明粉通便去积,泽泻利水泄下,使寒湿之邪,从前后二阴外出。如”张,男,神倦,脉迟,旬日不更衣,目白黄,此当温泄之。炮附块、绵茵陈炮姜、生苍术、生锦纹、元明粉(分冲)、泽泻、粉甘草”。

水肿:水肿由外感或内伤起因,导致气化失常,水液不行水道而内停脏腑,外泛肌肤而成。《灵枢·水胀篇》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足胫肿”,并制订了”去菀陈……开鬼门,洁净府”的治则。以后《金匮要略》又有”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的治法。先生治面浮,足背肿,小便少,大便秘者,一方面采用了”腰以下肿,当利小便”的治法,用茵陈五苓散利水渗湿,同时根据”二便皆少”的症情,创造性地运用了”去菀陈“法,用大黄附子汤温阳通下。如”蓝,男,面部足背有浮肿状,主因在二便皆少。予茵陈五苓散、大黄附子汤。绵茵陈、赤猪苓、生苍术川桂枝(后下)、泽泻、炮附子、熟锦纹、葫芦瓢”。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书籍目录
  1. 温脾通下《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2. 温脾汤主脾气不足及不调下痢方六首《外台秘要》
  3. 温脾丸《备急千金要方》
  4. 温脾汤《普济本事方》
  5. 温脾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6. 温脾汤《时方歌括》
  7. 温脾丸《儒门事亲》
  8. 温脾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9. 温脾丸主脾胃中冷及不足方四首《外台秘要》
  10. 温脾汤《退思集类方歌注》
  11. 温脐法《中医词典》
  12. 温脾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3. 温气《中医词典》
  14. 温脾汤《删补名医方论》
  15. 温清并进《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16. 温脾汤《医宗金鉴》
  17. 温泉《饮食须知》
  18.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19. 温泉《本草从新》
  20.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21. 温泉《本草分经》
  22.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23. 温泉《药性切用》
  24.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25. 温泉水《本草撮要》
  26. 温脾涩肠《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
  27. 温热《中医名词词典》
  28. 温脾散《普济本事方》
  29. 温热《中医词典》
  30. 温脾散《儒门事亲》
  31. 温热《医述》

《章次公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