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乳腺癌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惧墽鎳撻—鍐偓锝庝簼閹癸綁鏌i鐐搭棞闁靛棙甯掗~婵嬫晲閸涱剙顥氬┑掳鍊楁慨鐑藉磻閻愮儤鍋嬮柣妯荤湽閳ь兛绶氬鎾閻橀潧骞堟繝娈垮枟閿曗晠宕㈡禒瀣︽繝闈涙閺€浠嬫⒔閸ヮ剙鏄ラ柡宓苯娈梺鍛婃处閸樻悂宕戦幘缁樻櫜閹煎瓨绻勯懗鍝勨攽閳ュ啿绾ч柛鏃€鐟ラ~蹇曠磼濡偐鎳濋梺閫炲苯澧畝锝堝劵椤﹁泛顭胯缁诲牆顫忓ú顏勪紶闁告洦鍓欏▍銈夋⒑閻戔晜娅撻柛銊ョ埣閻涱喛绠涘☉妯碱吅闂佹寧妫佸Λ鍕濠婂牊鐓熼煫鍥ㄦ尵缁狅綁鏌i幒鐐电暤鐎殿噮鍓熼崺鈧い鎺戝閳锋帒霉閿濆牊顏犻悽顖涚洴閺屻劌顫濋幍浣镐壕婵炲牆鐏濋弸锕傛煕閳哄倻澧い鏇樺劦瀹曠喖顢涘槌栨Ч婵$偑鍊栭悧妤冪矙閹捐鍌ㄩ柟闂寸劍閳锋垿鏌涘☉姗堝姛闁活厼妫涚槐鎺楀焵椤掍焦濯撮悷娆忓閻濆嘲顪冮妶鍡欏⒈闁稿鍋ら幃鈥斥枎韫囧鍋撻幒鎴僵妞ゆ帒鍊烽搹搴㈢節绾版ǚ鍋撻悙钘変划闂佺妫勯悥濂稿极閹版澘鐐婇柍鍝勫枦缁辨煡姊虹拠鎻掑毐缂傚秴妫欑粋宥夋倷鐎靛壊娴勯梺闈涚箳婵參寮ㄩ懞銉d簻闁哄啫鍊甸幏鈩冧繆椤栨浜惧┑鐘愁問閸犳牠鏁冮妸銉㈡瀺闁挎繂娲ら崹婵囩箾閸℃绠氶柡瀣叄閺岀喖顢涢崱妤€鏆欐い銉ラ叄濮婂宕掑▎鎴М濠电姭鍋撻梺顒€绉寸粻鐘绘煙閹规劗袦婵炲樊浜堕弫鍥煏韫囧ň鍋撻崗鍛挼濠碉紕鍋戦崐鏍哄澶婄;闁规儳鐏堥崑鎾舵喆閸曨剛顦ラ梺缁樼墪閵堟悂濡存担鑲濇梹鎷呴崫銉х嵁闂佽鍑界紞鍡涘磻閸涘瓨鍋熼柡鍥ュ灪閳锋帡鏌涚仦鍓ф噮闁告柨绉归弻鐔碱敊閼测晛鐓熼悗瑙勬礃濞叉牠銈导鏉戦唶婵犻潧鐗滃Σ鐗堜繆閻愵亜鈧洜鎹㈤幇顑╂稑鈻庤箛濠冪亖闂佸綊妫块悞锕傚煕閹烘鐓曢悘鐐村礃婢规﹢鏌嶈閸撴岸骞冮崒姘辨殾闁归偊鍙庡Σ褰掑箹鏉堝墽鎮奸柣鎺戝悑缁绘盯骞橀弶鎴犲姲闂佺ǹ顑嗛幐濠氥€冮妷鈺傚€风€瑰壊鍠楅埢鍫ユ⒑鏉炴壆鍔嶉柟鐟版喘楠炲啴鍩¢崨顓狀槰闂傚⿴鍋掗崢鍓х礊瀹ュ鈷掗柛灞剧懆閸忓瞼绱掗鍛仸鐎规洘绻堥獮鎺楀籍閳ь剚鍒婃导瀛樼叆闁哄洨鍋涢埀顒佹倐瀵憡绗熼埀顒勫箖濡ゅ懏鏅查幖绮光偓鎰佹浇闂備礁鎽滄慨鐢稿礉濞嗘挸钃熼柨鐔哄Т缁€鍐煏婵炑冨枤閺嗩偆绱撻崒娆掑厡濠殿喚鏁婚幃褔鎮╃拠鑼舵憰濠电偞鍨剁划鐘参i悡搴富闁靛牆鍟俊濂告煙閾忣偄濮堢紒鏃傚枛瀵挳鎮㈠ú顏咁€嶉梻浣告啞缁嬫垿鏁冮敃鍌氬偍濞寸姴顑嗛埛鎴犳喐閻楀牆绗掑ù婊€鍗抽弻娑㈠Ω閵堝懎绁梺璇″灠閸熸挳骞冨⿰鍏剧喖姊归幇顔炬晨闂備焦瀵х划宀勨€﹀畡鎵殾闁靛ň鏅╅弫宥嗙節婵犲啫濮夐梻鍌ゅ灡缁绘繈鎮介棃娑楀摋闂佽妞挎禍鐐差嚗婵犲洤閿ゆ俊銈傚亾缂佺姷濞€閺岀喖骞嗚閹界娀鏌涘▎蹇曠闁哄被鍔戝顕€鍩€椤掑嫬鍨傛繝闈涚墛瀹曟煡鏌涢埄鍐姇闁绘挻娲樼换娑㈠幢濡や胶顩板┑鈽嗗灠閻楁捇寮诲☉銏犵睄闁逞屽墰閺侇噣鍨鹃幇浣圭稁婵犵數濮甸懝鍓у閸忓吋鍙忔慨妤€妫楅崢鎾煕鐎n偅灏版い锔惧閹棃濮€閳轰椒缂撳┑鐘愁問閸犳鏁冮埡鍛婵°倕鍟扮壕鑺ユ叏濡潡鍝洪柛鐘冲姉閳ь剙绠嶉崕閬嶆偋韫囨梻顩查梺顒€绉甸埛鎺懨归敐鍛暈閻犳劧绻濋弻褑绠涢幘璇插及閻庤娲戦崡鍐差嚕娴犲鏁冮柕鍫濆閻熸繃淇婇悙顏勨偓鏍偋濠婂牆纾婚柣鎰劋閸嬪倿鏌曟径鍡樻珕闁绘挾鍠栭弻锟犲炊閳轰椒绮堕梺閫炲苯澧繝鈧柆宥呯劦妞ゆ帊鑳堕崯鏌ユ煙閸戙倖瀚�2021-04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煕閵堝懎顏柡灞剧洴楠炴﹢鎳犻澶嬓滈梻浣规偠閸斿秶鎹㈤崘顔嘉﹂柛鏇ㄥ灠閸愨偓濡炪倖鍔﹀鈧柡澶樺弮濮婃椽鏌呴悙鑼跺濠⒀屽櫍閺屾盯鎮㈤崨濠傚攭闂佺粯渚楅崳锝呯暦閸洦鏁嗛柍褜鍓涢惀顏囶樄闁诡喛顫夌粭鐔碱敍濠婂啫寮楅梻浣告憸閸嬬喖寮拠宸綎缂備焦蓱婵挳鏌ら幁鎺戝姢闁靛棗锕娲閳哄啰肖缂備胶濮甸幑鍥偘椤旇法鐤€婵炴垶鐟﹀▍銏ゆ⒑鐠恒劌娅愰柟鍑ゆ嫹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锝夊箣閿濆憛鎾绘煕閵堝懎顏柡灞诲€濆畷顐﹀Ψ閿旇姤鐦庡┑鐐差嚟婵潧顫濋妸褎顫曢柟鎹愵嚙绾惧吋绻涢崱妯虹瑨闁告﹫绱曠槐鎾寸瑹閸パ勭彯闂佹悶鍔忓▔娑㈡偩瀹勬壋鏀介柛鐙€鍠楀Λ鍐ㄧ暦濮椻偓婵℃悂濡疯閸犲﹪姊婚崒娆戭槮闁圭⒈鍋婂畷顖烆敃閿旇棄浜辨繝鐢靛Т濞层倗澹曢悷鎵虫斀闁绘ê纾。鏌ユ煟閹惧崬鐏ǎ鍥э躬椤㈡稑鈻庨幒婵嗗Τ婵犵鈧啿绾ч柟顔煎€垮濠氭晲閸℃ê鍔呭銈嗘⒒閸樠呯尵瀹ュ應鏀芥い鏃傘€嬫Λ姘箾閸滃啰鎮奸柛鎺撳笒閳诲酣骞樺畷鍥跺敹闂佺懓鍚嬮悾顏堝垂閾忓厜鍋撳顒傦紞缂佽鲸鎹囧畷鎺戔枎閹搭厽袦婵$偑鍊栭崹闈浳涘┑瀣祦闁硅揪绠戦悙濠冦亜閹哄棗浜鹃梺鍝勫閸庣敻寮婚弴锛勭杸閻庯綆浜栭崑鎾诲即閻橀潧鏆楅悗骞垮劚椤︿即鎮¢弴鐔翠簻闁规壋鏅涢埀顒佹礋瀵憡鎯旈妸锔惧帗閻熸粍绮撳畷婊冣槈閵忕姵鐎繝鐢靛У閼归箖鎷戦悢鍏肩厪濠电偛鐏濋崝妤呮煛閳ь剚绂掔€n偆鍘遍梺鏂ユ櫅閸熲晝娆㈤柆宥嗙厓鐟滄粓宕滃韬测偓鍐幢濞戞牑鍋撻崘顔嘉ㄩ柍鍝勫€搁埀顒傚厴閺岀喓鍠婇崡鐐茬闂佷紮缍€閸嬫劗妲愰幘瀛樺濞寸姴顑呴幗鐢告煟閵忊晛鐏℃い銊ョ墢閸掓帡顢橀姀鈥充簻闂佸憡绺块崕鎶芥儊閸儲鈷戦柛娑橈工婵箓鏌i幘宕囧閻庨潧銈搁弫鎾绘晸閿燂拷 >>>
《普通外科学》书籍目录

乳房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系源于乳腺的上皮组织(乳癌),少数可源自乳房的各种非上皮组织(各种肉瘤),偶可见到混合性的癌肉瘤。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在世界上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以西方国家发病率为高(尤其在美国,已占妇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而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较低;在我国,据统计报导,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人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一)病因:同全身其它恶性肿瘤一样,乳癌的病因尚不能完全明了,已证实的某些发病因素亦仍存在着不少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绝经前和绝经后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临床资料统计,乳癌的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其中又以45~49岁(更年期)和60~64岁最多见。动物实验亦证实,过量雌激素注射给小鼠,可诱发乳癌;切除高癌族幼鼠卵巢可预防乳癌的发生,从而说明了雌激素在乳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对雌激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具有致癌作用,且以前者作用最强,雌三醇无致癌性。有些学者认为,未婚、未育或未哺乳的妇女乳癌发病率较高,但另有统计结果则否定了上述观点,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尚存在很大争议。大量的文献资料说明有乳癌家族史的妇女其乳癌发病率高于无家族史者15倍之多,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报导,进食高脂饮食和肥胖的妇女,乳癌患病率较高;妇女胸部多次接受X线透视或摄影照射易导致乳腺癌的发生。此外,某些乳房良性疾病,如乳房囊性增生病、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亦与乳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二)病理类型:乳癌的病理分类方法较多,从临床实际出发,比较简明,实用的方法是按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分为分化低的和分化高的两大类。

1.分化低的乳癌:特点是细胞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

(1)硬癌:此型最多见,约占总数的2/3。切片见癌细胞较少,体积也较小,呈条索状和片状排列;其间纤维组织较多。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小,质地坚硬;恶性程度高,早期即有转移。

(2)髓样癌:此型较少见。切片见癌细胞较多,体积也较大,排列紧密,索、片状分布;细胞间纤维间质甚少。临床特点是肿块较大,质地较软,易发生溃疡;恶性程度高,早期常有转移。

(3)弥漫性癌(亦称炎性癌):很少见。切片见癌细胞呈弥漫性增长,皮肤内的淋巴管和毛细血管内充满大量的癌细胞并可形成癌细胞栓子;细胞间纤维间质极少,有明显的水肿及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等。此型乳癌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主要特点为皮肤呈明显水肿,色多暗红,肿瘤发展迅速而常累及整个乳房,没有明显的局限性肿块可扪及;有时可表现为患乳皮肤干燥,弥漫性鳞屑,增厚如铠甲,故也有称铠甲癌者。此型癌多见于青年妇女,恶性程度极高,转移早而且广,往往初诊时就发现有远处转移,预后极差,多在短期内死亡。

(4)粘液癌(亦称胶样癌):很少见。肿块切面呈胶冻样半透明状;切片见癌细胞数不多,周围伴有多量粘液,临床特点是肿块生长缓慢,转移较晚。

2.分化高的乳癌:特点是肿瘤细胞分化高而恶性程度较低。

(1)腺癌:较少见,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样结构。临床特点:肿块常偏大,恶性程度中等,转移较晚。

(2)导管癌(亦称管内癌):不常见,起源于中、小乳管。切片可见很多极度增生的乳管样组织,管腔内充满癌细胞,中心部分癌细胞可发生坏死。肿块切面可见灰白色半固体状颗粒物质充满小管腔,可挤压出牙膏状物,尤如粉刺内容物,故又名粉刺癌。此型癌恶性程度低,转移晚。

(3)乳头状癌(亦称乳头状腺癌):不常见,起源于靠近乳头的大乳管。亦可由乳管内乳头状瘤恶变形成。此型癌病程较长,肿块较大,有时有囊性变。恶性程度较低,转移较晚。

(4)湿疹样癌(亦称Paget氏乳头病):很少见,起源于乳头内的大乳管。癌细胞呈空泡状,在乳头、乳晕的表皮深层浸润发展。临床特点是乳头、乳晕周围皮肤搔痒、粗糙,或皮肤增厚、轻度糜烂,伴有灰黄色痂皮等。此型癌恶性程度低,淋巴转移很晚。

(三)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直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可经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径(图2-6)扩散。其中主要的途径为:(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的癌细胞。又可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向远处转移。(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样途径血行转移。上述的两个主要淋巴转移途径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后一途径的转移虽较少,但一经发生则预后较差。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巴结转率为30~35%。另外,乳癌原发部位与转移途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则大多(70%)在乳房内侧象限。

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所以有人认为乳腺癌不单纯是乳房的局部病变,也应视为全身性疾病。

(四)临床表现:乳癌最早的表现是患乳出现单发的、无痛性并呈进行性生长的小肿块。肿块位于外上象限最多见(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区(15~20%)和内上象限(12~15%)。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楚,活动度差。因多无自觉症状,肿块常是病人在无意中(如洗澡、更衣)发现的。少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触痛或刺激和乳头溢液。肿块的生长速度较快,侵及周围组织可引起乳房外形的改变,出现一系列体征。如癌组织累及连接腺体与皮肤的Cooper氏韧带,使之收缩并失去弹性,可导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邻近乳头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牵向癌肿方向;乳头深部的肿瘤可因侵入乳管而使乳头内陷。癌肿较大者,可使整个乳房组织收缩,肿块明显凸出。癌肿继续增长,表面皮肤可因皮内和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而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由于皮肤在毛囊处与皮下组织连接紧密,淋巴水肿部位可见毛囊处出现很多点状凹陷,形成所谓“桔皮样”改变。这此都是乳腺癌的重要体征。

乳癌发展至晚期,表面皮肤受侵犯,可出现皮肤硬结,甚者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此种恶性溃汤易出血,伴有恶臭,经久不愈,边缘外翻似菜花状。癌肿向深层侵犯,可侵入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而不易推动。

乳癌的淋巴转移多表现为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较少,可被推动;以后肿大的淋巴结数目增多,互相粘连成团,与皮肤或腋窝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如腋窝主要淋巴管被癌细胞栓塞,可出现患侧上肢淋巴水肿。胸骨旁淋巴结位置较深,通常要在手术中探查时才能确定有无转移。晚期,锁骨上淋巴结亦肿大、变硬。少数病人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乳癌的远处转移,至肺时,可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椎骨转移时,出现患处剧痛甚至截瘫肝转移时,可出现黄疸肝肿大等。

需要注意的是,某些特殊形式的乳癌(如炎性乳癌和乳头湿疹样癌),其发展规律和临床表现与一般乳癌有所不同。

炎性乳癌并不多见,一般发生在青年妇女,尤其是在妊娠期或哺乳期。此型癌发展迅速,病程凶险,可在短期内迅速侵及整个乳房,患乳淋巴管内充满癌细胞栓子。临床特征是患乳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急性炎症。触诊扪及整个乳房肿大发硬,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癌细胞转移早且广,对侧乳房亦常被侵及。预后极差,病人常在发病后数月内死亡。

乳头湿疹样癌很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缓慢。原发病灶在乳头区的大乳管内,逐步移行至乳头皮肤。初期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呈变性湿疹样改变,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有黄褐色的鳞屑样痂皮;揭掉痂皮又出现糜烂面。病变皮肤发硬,边界尚清。随病变发展,可出现乳头凹陷、破损。淋巴结转移出现很晚。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乳癌在乳房肿块中所占比例很大,加之不少良性肿块也有恶变的可能,故对女性乳房肿块应倍加警惕,仔细检查,以防漏诊或误诊。在检诊病情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1)有重要意义的病史述及;(2)肿块的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3)有特定意义的局部或全身体征;(4)区域淋巴结的情况等。对于起源于良性病变的癌肿,临床表现和体征在早期易被掩盖或混淆,应特别注意鉴别(表2-1)。对于性质待定而高度可疑癌肿的乳房肿块,活组织检查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表2-1 几种常见乳房肿块的鉴别

纤维腺瘤乳房囊性增生病乳癌肉瘤结核
年龄20-2525-4040-60中年妇女20-40
病程缓慢缓慢缓慢
疼痛周期性疼痛较明显
肿块数目常为单个多数成串常为单个单个不定
肿块边界清楚不清不清清楚不清
移动度不受限不受限受限不受限受限
转移性病灶多见于局部淋巴结转移
脓肿形成可有冷脓肿

乳癌的临床分期,旨在表达乳癌发展的不同程度和阶段;以便有依据地选择治疗措施和概略地估计预后。目前国内比较经典的外科教科书仍大都沿用1959年全国肿瘤学术座谈会的建议,将乳癌分成下列四期:

第一期,癌瘤完全位于乳房组织内,其直径不超过3厘米,与皮肤无粘连。无腋窝淋巴结转移。

第二期:癌瘤直径不超过5厘米,尚能推动,与覆盖的皮肤有粘连,同侧腋窝有数个散在而能推动的淋巴结。

第三期:癌瘤直径超过5厘米,与覆盖的皮肤有广泛的粘连,且常形成溃疡;或癌瘤底部与筋膜、胸肌有粘连。同侧腋窝或锁骨下有一连串融合成块的淋巴结,但尚可推动。胸骨旁淋巴结有转移者亦属此期。

第四期:癌瘤广泛地扩散至皮肤,或与胸肌、胸壁固定。同侧腋窝的淋巴结块已经固定,或呈广泛的淋巴结转移(锁骨上或对侧腋窝)。有远处转移者亦属此期。

必须指出,以上分期仅凭术前检查的结果为依据,实际上并不完全可靠,应结合手术后不同区域淋巴结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校正,才能较可靠地分析疗效和估计预后。

我国于1978年12月在天津召开的全国乳腺癌临床与基础理论工作座谈会,正式推荐使用国际抗癌协会1872年修订的乳腺癌临床分期法,简称国际分期法。在国际上已被世界各国的临床工作者普遍接受,并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和学术交流中统一规范化使用。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TNM国际分期法:它是国际抗癌协会提出的。1969年和1972年两次修订,T(原发癌瘤)、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三个字母的右下角可再附加0、1、2、3、4等数字以表示其变化的程度和某一癌瘤的目前临床情况。

T0:乳腺内无或未触及癌瘤。

T1:癌瘤直径≤2cm,无乳头内陷,无皮肤粘连、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2:癌瘤直径≤5cm,可有轻度的皮肤粘连和乳头内陷,但无胸大肌和胸壁粘连。

T3:癌瘤直径>5cm,皮肤明显粘连。

T4:癌瘤直接侵犯胸壁和皮肤。

T4a:癌瘤固定于胸壁。

T4b:患侧乳腺出现桔皮样水肿,溃疡或有卫星结节

T4c:兼有T4a和T4b两种乳腺病理改变。

T4d:炎性乳癌。

N0:同侧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N1:同侧腋窝触及淋巴结,直径≤2cm。

N2:同侧腋窝淋巴结直径>2cm,融合成块或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粘连。

N3: 同侧锁骨下或锁骨上有可能触及的淋巴结;上肢水肿

N1a:可触及淋巴结但估计没有癌转移。

N1b:可触及淋巴结并有癌转移。

N1(+):未触及的淋巴结中已有癌转移。

N1(-):触及到的淋巴结中无癌转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癌组织侵犯整个乳腺皮肤。

M1b:对侧腋淋巴结及对侧乳腺受累。

M1c:X线或临床证实有肝、骨、肺、胸膜转移

根据以上标准,乳癌在临床上可分成5个期。

Tis:乳腺非浸润癌。

浸润癌又分为4个期:

Ⅰ期: T1N0M0

T1N1aM0

T0N1bM0

T1N1bM0

Ⅱ期: T2N0M0

T2N1aM0

T2N1bM0

T1-2N23、M0

Ⅲ期:

T34、N03、M0

Ⅳ期: T14、N03、M1

简而言之:

Ⅰ期:癌肿<2cm,无腋淋巴转移。

Ⅱ期 :癌肿<5cm,已有腋淋巴转移。

Ⅲ期:凡癌组织有锁骨上、下淋巴结转移或患侧上肢有水肿者。

Ⅳ期:凡癌组织发生远距离转移者。

(六)治疗: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和措施较多,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目前大都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1.手术治疗:根治性切除乳腺癌的手术疗法已有百年历史,目前仍是乳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早期尚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癌疗效最为满意,据统计,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0%左右。关于乳腺癌的手术范围近年来有许多改进,亦存在很多的争议,目前倾向于尽量保留乳腺的小范围手术,并视病情采取综合治疗,以期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传统的乳癌根治术是将整个患侧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整块切除;由于位置在内侧象限的癌肿,胸骨旁淋巴结癌转移机率较大,因而产生了乳癌的扩大根治术式;即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切除患侧的第2~4肋软骨及相应的肋间肌,将胸廓内动、静脉及胸骨旁淋巴结链一并清除。大量的国内外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提示:乳腺癌根治切除或扩大根治切除并不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五年或十年生存率,而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致残却是明显的;术后生存率及预后并不决定于手术方式,而与癌肿的生物学特性和机体的免疫反应,尤其是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程度有密切关系。为此,目前外科多采用保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即将患乳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近年国外学术界又新兴起了对早期乳癌施行保留乳腺的部分乳房切除术,术后辅以局限性放疗;有报导认为具有与改良根治性手术相同的效果。此术式目前国内尚未作为常规术式施行。在我国,根据近年出版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乳腺癌的治疗,无论选用何种术式,都必须严格掌握以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及外形为辅的原则。鉴于上述原则,有关乳癌术式的选择,以下方案可作为一般临床参考:根据临床分期,对于Ⅰ期和Ⅱ期尚无淋巴结肿大者,可采用改良根治切除术,术后根据有无淋巴结癌转移,决定是否加用放射治疗。对于Ⅱ期晚及Ⅲ期乳癌,可采用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及范围,决定是否加用放疗和化疗,对于Ⅲ期晚的乳癌;或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年老体弱、合并其它疾病不能耐受根治性手术者;或局部病灶晚期破溃、出血者,可选择患乳单纯切除的姑息性手术,术后可配合放疗或化疗。对于Ⅳ期乳癌则不宜施行手术,可根据情况采用内分泌药物、化学药物治疗,必要时辅以放射治疗。

2.放射治疗:通常用于手术后,以防止局部复发。如手术后证实已有淋巴结转移,应于术后2~3周,在锁骨上、胸骨旁或腋窝区等进行放射治疗。对于晚期乳癌的放射治疗,可使瘤体缩小,有的甚至可使不宜手术的乳癌转移为可手术切除。对于孤立性的局部复发病灶,以及乳癌的骨骼转移灶均有一定的姑息性疗效。但对早期乳癌确无淋巴转移的病人,不必常规进行放射治疗,以免损害人体免疫功能。

3.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比化学治疗少,疗效较持久,凡不宜手术或放射治疗的原发晚期乳癌,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者,可单独或合并内分泌治疗。激素的效用与患者的年龄,特别是否已经绝经有很大关系,故所用药物及手段因月经情况而异。绝经前(或闭经后5年以内)患者的治疗:(1)去势疗法:包括手术去势(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势(X线照射卵巢);前者用于全身情况较好,急需内分泌治疗生效者,后者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者。(2)激素药物疗法:丙酸睾丸酮,100毫克肌注,每日1次,连用5次后,减为每周3次,视症状缓解情况及全身反应。可减量使用,持续4个月左右,如用药6周无效,可停用;二甲睾酮,为睾丸酮的衍生物,作用较丙酸睾丸酮强2.5倍,可供口服,150~300毫克/日;三苯氧胺,20毫克口服,1次/日。对于绝经后(闭经5年以上)患者的治疗,根据需要,选用以下药物:三苯氧胺10毫克口服,2次/日;乙烯雌酚1~2毫克口服,3次/日。

4.化学药物治疗:对乳癌病人的大量长期随访发现,凡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虽经手术后放疗,五年内仍有2/3的病人出现癌复发。若受侵犯的淋巴结达到或超过4个,则复发率更高;从而提示大多数病人在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时,实际上已有血运性播散存在。因此,化学药物抗癌治疗是一种必要的全身性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氟脲嘧啶,500毫克静滴,隔日1次,10克为一个疗程;噻替哌,10毫克,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或隔日1次,200~300毫克为一个疗程。近年多采用联合用药,如CMF化疗方案,即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脲嘧啶,一般可降低术后复发率40%左右,但要求连续应用5~6个疗程,旨在癌细胞的不同增殖周期予以杀灭。

化疗期间应经常检查肝功能和白细胞计数;如白细胞计数降至3000/mm3以下,应延长间隔时间,必要时甚至停药。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普通外科学》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866 703 777 1249 923

返回《普通外科学》书籍目录
  1. 乳腺癌《普通外科学》
  2. 乳腺癌《病理学》
  3. 乳腺癌的病因《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4. 乳腺癌《自我调养巧治病》
  5. 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和高危对象《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6. 乳腺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7. 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8. 乳腺癌《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9. 乳腺癌康复指导《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10. 乳腺癌《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11. 乳腺癌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12. 乳腺癌《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3. 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临床激光治疗学》
  14. 乳腺癌《临床激光治疗学》
  15. 乳腺结构不良《病理学》
  16. 乳腺癌《基因与疾病》
  17. 乳腺囊性增生病《普通外科学》
  18. 乳腺《组织学与胚胎学》
  19. 乳腺囊肿《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0. 乳下婴儿《中医词典》
  21. 乳腺纤维瘤《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22. 乳下《中医词典》
  23. 乳腺炎《手穴手纹诊治》
  24. 乳细《中医名词词典》
  25. 乳腺增生病《自我调养巧治病》
  26. 乳无汁《中医词典》
  27. 乳腺针吸细胞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28. 乳突异常表现《放射诊断学》
  29. 乳腺肿物《百病自测》
  30. 乳突炎《放射诊断学》
  31. 乳香《雷公炮制药性解》

《普通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