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辨差认十六条
非时感冒.误作伤寒.(非时者四时不正之气伤寒者冬月杀厉之气)直中阴经.误作传经热症.(稍辨伤寒者即无此误也)夹阴伤寒.夹阴中寒.误作正伤寒(夹阴者因房劳肾虚必有足冷脉沉之异)内伤于寒.误作外伤寒.(内伤生冷法当湿中外感寒邪理宜发表)如狂之症.误作发狂.(蓄血症每见如狂而发狂者热邪深重也)血症发狂.误作湿热发黄.(腹满小便利此蓄血发黄也色如烟熏一身尽痛小便不利此温热发黄)蚊迹.误作发 .(发 多见于胸腹蚊迹只见于手足脉洪大烦躁昏愦先红后赤者 也脉不大安静清爽先红后黄者蚊迹也蚊迹因肾虚误服凉药逼其无根之火熏肺而然)动少阴血.误作鼻衄.(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血从口鼻出名下厥上竭者死鼻衄不过火邪熏肺耳)谵语.误作狂言.(谵语者数数更端狂言者叫号怒骂)独语.误作郑声.(独语者无人则言郑声者频频谆复)女劳复.误作阴阳易.(女劳复者愈后交合也阴阳易者女病易于男男病易于女也)痞满.误作结胸.(不痛为满痛为结胸)哕逆.误作干呕.(哕者呃也干呕者有声无物也)并病.误作合病.(合病者二三经齐病也并病者一经未尽又过一经之传)正阳明腑病.误作阳明经病.(府病在里宜下经病在表宜汗)阴躁.误作阳狂.(阴躁脉沉足冷冻饮料水不下咽也阳狂脉实大渴饮水)
- 陶氏辨差认十六条《伤寒括要》
- 陶节庵·辨张仲景《伤寒论》《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 陶氏伤寒十四法(伤寒补遗)《古今医统大全》
- 陶华《中医词典》
- 陶文毅公治效《仿寓意草》
- 陶弘景(456-536年)《中医词典》
- 陶序《丁甘仁医案》
- 陶道Táodào《针灸学》
- 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医宗金鉴》
- 陶道《中医词典》
- 陶针《中医词典》
- 陶道《针灸大成》
- 淘气诀《养生导引秘籍》
- 陶承熹《中医词典》
- 讨论《丹医秘授古脉法》
- 桃子茶《茶饮保健》
- 讨论《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桃子(《日用本草》)《中医饮食营养学》
- 讨论《中国幽门螺杆菌研究》
- 桃子《饮食须知》
- 讨盐生《中医词典》
- 桃竹笋《证类本草》
- 套管式皮肤针《中医词典》
- 桃朱术《证类本草》
- 套式引物(NestedPrimer)PCR《实用免疫细胞与核酸》
- 桃枝丸《小儿药证直诀》
- 特别感冒《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桃叶《轩岐救正论》
- 特别护理记录《基础护理学》
- 桃枭《千金翼方》
- 特点《预防医学》
《伤寒括要》
- 作者:李中梓 朝代:明 年份:公元1368-1644年
- 自序
- 凡例
- 卷上
- 寒总论
- 肾虚人易犯伤寒论
- 不服药为中医论
- 两感论
- 时行疫症
- 伤寒十六症
- 类伤寒六症
- 内伤外感辨
- 治伤寒宜早
- 视伤寒宜详
- 辨成氏再传之讹
- 六经七日病愈论
- 仲景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论
- 陶氏辨差认十六条
- 察色法
- 察目法
- 察鼻法
- 察口唇法
- 察舌法
- 察耳法
- 察身法
- 察声
- 察脉
- 太阳脉似少阴少阴症似太阳辨
- 从症不从脉四条
- 从脉不从症四条
- 合病并病论
- 阳厥阴厥辨
- 伤寒禁忌
- 死症歌
- 用火法
- 用水法
- 摘陶氏七法
- 足太阳经症治
- 足阳明经症治
- 足少阳经症治
- 足太阴经症治
- 足少阴经症治
- 足厥阴经症治
- 可汗
- 不可汗
- 可下
- 不可下
- 可吐
- 不可吐
- 可温
- 不可温
- 急下
- 急温
- 发热
- 恶寒
- 恶风
- 潮热
- 往来寒热
- 烦热
- 烦躁
- 懊
- 头痛
- 项强
- 摇头
- 头眩
- 身体痛
- 无汗
- 自汗
- 盗汗
- 头汗
- 手足汗
- 动气
- 渴
- 口燥舌干
- 呕吐
- 干呕
- 噫气
- 哕
- 衄血
- 吐血
- 便脓血
- 蓄血
- 胸满胁满腹满少腹满
- 结胸痞
- 发
- 发黄
- 发狂
- 惊悸
- 振战栗
- 筋惕肉
- 螈
- 胃实不大便
- 自利
- 腹痛
- 谵语
- 小便不利
- 小便自利、小便数
- 遗溺
- 口苦咽干、口干舌干
- 眩
- 咳嗽
- 喘
- 短气
- 郁冒
- 不能言
- 怫郁
- 吐蛔
- 循衣摸床
- 目直视
- 厥
- 不得卧
- 但欲寐
- 奔豚
- 除中
- 肉
- 卷下
- 百合狐惑目赤黑阴毒阳毒总论
- 百合
- 狐惑
- 目赤黑
- 阳毒
- 阴毒
- 舌卷囊缩
- 漱水不欲咽
- 过经不解
-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 表热里寒表寒里热
- 热多寒少
- 风湿相搏
- 阴阳易病
- 房劳复
- 劳复
- 食复
- 遗毒
- 瘥后昏沉
- 瘥后发豌豆疮
- 瘥后发肿
- 瘥后喜唾
- 脏结
- 痉
- 大头瘟
- 风温
- 伤湿
- 湿温
- 温疟
- 中暑中
- 妇人伤寒
- 太阳篇七十三方
- 桂枝汤桂枝
- 麻黄汤麻黄
- 大青龙汤麻黄
- 小青龙汤麻黄
- 桂枝葛根汤葛根
- 葛根汤
- 桂枝麻黄各半汤
- 桂枝二越婢一汤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 桂枝附子汤
- 桂枝加附子汤
- 甘草干姜汤
- 芍药甘草汤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甘草附子汤
- 芍药附子甘草汤
- 桂枝去芍药汤
- 柴胡加桂枝汤
- 白虎汤
- 白虎加人参汤
- 五苓散
- 柴胡桂枝干姜汤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 葛根加半夏汤
- 葛根黄芩黄连汤
- 黄芩汤
-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 干姜附子汤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 桂枝甘草汤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 茯苓四逆汤
- 茯苓甘草汤
- 栀子豉汤
- 栀子甘草豉汤(症治见前方)
- 栀子生姜豉汤(症治见前方)
- 栀子浓朴汤
- 栀子干姜汤
- 真武汤
- 四逆汤
- 调胃承气汤
- 小建中汤
- 大柴胡汤
- 柴胡加芒硝汤
- 桃核承气汤
- 桂枝加桂汤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抵当汤
- 抵当丸
- 大陷胸丸
- 大陷胸汤
- 小陷胸汤
- 文蛤散
- 白散
- 半夏泻心汤
- 生姜泻心汤
- 甘草泻心汤
- 附子泻心汤
- 大黄黄连泻心汤
- 十枣汤
- 赤石脂禹余粮汤
- 旋复代赭汤
- 桂枝人参汤
- 瓜蒂散
- 黄连汤
- 炙甘草汤
- 桂枝二麻黄一汤
- 阳明篇凡十方
- 少阳篇凡一方
- 太阴篇凡二方
- 桂枝加大黄汤
- 少阴篇凡十四方
- 厥阴篇凡六方
- 霍乱篇凡三方
- 阴阳易差后劳复篇凡四方
- 杂方凡五十六方
- 百合知母汤
- 滑石代赭汤
- 百合鸡子汤
- 百合地黄汤
- 栝蒌牡蛎散
- 百合滑石散
- 雄黄熏法
- 赤豆当归散
- 升麻鳖甲汤(如治阴毒去雄黄蜀椒)
- 九味羌活汤
- 芎苏散紫
- 藿香正气散
- 不换金正气散
- 大羌活汤
- 雄黄丸
- 雄黄锐散
- 升麻葛根汤
- 三因加味羌活散
- 犀角玄参汤
- 大青四物汤
- 当归丸
- 黄连解毒汤
- 人参三白汤
- 黄建中汤
- 犀角地黄汤
- 丁香柿蒂散
- 乳香硫黄散
- 茵陈四逆汤
- 茵陈理中汤
- 霹雳散
- 参胡三白汤
- 连翘败毒散
- 消毒围药
- 托里消毒散
- 鼠粪汤
- 栝蒌竹皮汤
- 普济消毒饮
- 葳蕤汤
- 知母葛根汤
- 紫雪
- 葱熨法葱白(一握如臂大)
- 灼艾法
- 结胸灸法
- 蒸汗法
- 水薄法
- 搐鼻法
- 灸期门法
- 吐痰法
- 蒸脐法
- 辟瘟疫方
- 治时疫不染诸方
- 问因察症正名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