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腹胀候

《诸病源候论》书籍目录

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腑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拥,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

诊其脉,右手寸口气口以前,手阳明经也,脉浮为阳,按之牢强,谓之为实。阳实者,病腹满,气喘嗽。右手关上脉,足太阴经也,阴实者,病腹胀满,烦扰不得卧也;关脉实,即腹满响;关上脉浮而大,风在胃内,腹胀急,心内澹澹,食欲呕逆;关脉浮,腹满不欲食,脉浮为是虚满。

左手尺中神门以后脉,足少阴经。沉者为阴,阴实者,病苦小腹满。左手尺中阴实者,肾实也,苦腹胀善鸣。左手关后尺中脉浮为阳,阳实者,膀胱实也,苦少腹满,引腰痛。脉来外涩者,为奔腹胀满也,病苦腹满而喘。

脉反滑利而沉,皆为逆,死不治。腹胀脉浮者生,虚小者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蹲坐,住心,卷两手,发心向下,左右手摇臂,递互欹身,尽膊势,卷头筑肚,两手冲脉至脐下,来去三七。渐去腹胀肚急闷,食不消化。

又云∶腹中苦胀,有寒,以口呼出气,三十过止。

又云∶若腹中满,食饮苦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满吐之,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又云∶端坐,伸腰,口纳气数十。除腹满、食饮过饱、寒热、腹中痛病。

又云∶两手向身侧一向,偏相极势;发顶足,气散下,欲似烂物解散。手掌指直舒,左右相皆然,去来三七;始正身,前后转动膊腰七。去腹肚胀,膀胱、腰脊臂冷,血脉急强,悸也。

又云∶苦腹内满,饮食善饱,端坐伸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

又云∶脾主土,土暖如人肉,始得发汗,去风冷邪气。若腹内有气胀,先须暖足,摩脐上下并气海,不限遍数,多为佳。始得左回右转三七。和气如用,要用身内一百一十三法,回转三百六十骨节,动脉摇筋,气血布泽,二十四气和润,脏腑均调,和气在用。头动转摇振,手气向上,心气向下,分明知去知来。莫问平手、欹腰,转身,摩气,屈蹙迥动,尽,心气放散,送至涌泉,一一不失气之行度。用之有益,不解用者,疑如气乱。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诸病源候论》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诸病源候论》书籍目录
  1. 腹胀候《诸病源候论》
  2. 腹胀候《诸病源候论》
  3. 腹胀黄肿《奇效简便良方》
  4. 腹胀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5. 腹胀简便方《幼幼集成》
  6. 腹胀腹痛《医述》
  7. 腹胀解《儿科萃精》
  8. 腹胀腹痛《景岳全书》
  9. 腹胀禁用攻泻论《叶选医衡》
  10. 腹胀第四十五问《婴童百问》
  11. 腹胀雷鸣方三首《外台秘要》
  12. 腹胀肠鸣切痛《圣济总录》
  13. 腹胀论《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14. 腹胀(胸胁胀附 心胀 余见心腹满胀)《针灸资生经》
  15. 腹胀满《新修本草》
  16. 腹胀《女科证治准绳》
  17. 腹胀满《普济方·针灸》
  18. 腹胀《保幼新编》
  19. 腹胀满闷论《胎产心法》
  20. 腹胀《金匮钩玄》
  21. 腹胀满闷论《妇科秘书》
  22. 腹胀《女科折衷纂要》
  23. 腹胀满痛《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4. 腹胀《胎产指南》
  25. 腹胀门《幼科切要》
  26. 腹胀《扁鹊心书》
  27. 腹胀门《幼科指南》
  28. 腹胀《松峰说疫》
  29. 腹胀水气《儒门事亲》
  30. 腹胀《急救广生集》
  31. 腹胀痛《丹溪治法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