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要精微解
经曰,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故曰∶知内者按而纪之,知外者终而始之。此六者,持脉之大法,以经意考之,以四时之脉,分表里之浅深而决之,以内外之辨,且以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则阳气之萌,脉虽见而未出于肤,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则脉已在肤矣,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则秋阴气之至,脉虽下肤,而未至于沉,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则脉已沉矣,以是知内者按而纪之,以明脉之在里也,如秋日之下肤,冬日之在骨是也,知外者终而始之,以明脉之在表也,如春日之浮,夏日之泛是也,然知内者必曰按而纪之者,盖脉之在内,非深按之,无以得其实,知外必曰终而始之,则初按而病已见矣,故因其病,以推原其本,启玄子乃以知内为知脉,知外为知色,殊非黄帝所谓持脉之大法也,细举而明之,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凡脉之搏,以有所犯,而鬼胜则搏,心脉之搏,以肾邪犯之也,病舌卷而不能言,舌虽应心,而舌本盖少阴经之所散也,治之之法,不独凉其心,且暖行其肾,其大而散,当消环自己,若心脉之芤,虽芤而软,纵失血,亦当温,加之以胃药。
十铢) 杏仁(四铢,去皮尖)
上为粗末,姜煎,不计时候,用水一盏,煎七分。
□
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及少腹痛,又曰,脉急者疝瘕少腹痛,病同而脉异,启玄子遂以为经传之误,亦不知变矣,寒疝之为病,有寒清连于小腹而为疝,故止言寸口脉沉而弱,不分左右之脉皆沉故也,右沉则肺冷,而寒清之气流入于中,左沉则心气不足,血为寒邪所犯而少腹痛,至脉急曰疝少腹痛,则言六脉之皆急也,盖经尝言,诊得心脉而急为疝,正谓此矣,寸脉弱而疝者,宜温其中,脉急而疝者,宜缓其中。
寸脉沉而疝者,宜用此方。
一分) 芍药 大芎(各十铢)
上为细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清汤六七十丸。
□
脉急而疝,宜用此方。
活(十铢)
上为细末,每服三钱,生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不计时候服。

- 脉要精微解《史载之方》
- 脉要《伤科汇纂》
- 脉要精微论《素问悬解》
- 脉要《冯氏锦囊秘录》
- 脉要精微论《素问悬解》
- 脉学源流《三指禅》
- 脉要精微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 脉学三题《邹孟城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脉要精微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 脉学的总结《中国医学通史》
- 脉要精微论篇《疡医大全》
- 脉学大要《古今医鉴》
- 脉要论《中藏经》
- 脉穴图《类证活人书》
- 脉要论《幼科折衷》
- 脉悬绝《中医名词词典》
- 脉以独见为真《脉理求真》
- 脉虚实《备急千金要方》
- 脉以胃气为本《中医词典》
- 脉虚厥逆证十七 厥阴十八《伤寒悬解》
- 脉以胃气为本《诊家正眼》
- 脉形状指下秘决第一(二十四种)《脉经》
- 脉义《思考中医》
- 脉形气逆顺《古今医统大全》
- 脉义《中医词典》
- 脉象主病《医门补要》
- 脉义《医宗己任编》
- 脉象主病《医学摘粹》
- 脉义《医旨绪余》
- 脉象主病《中医词典》
- 脉义总论《医学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