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阴阳

《养生导引秘籍》书籍目录

《九天秘录》曰∶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物中神而大者,天得一阳以守干道,地得一阴以守坤道。物中神而明者,日得一阳魂以道应,月得一阴魂以道致。故夏至一阴自天来,若无真阳,万物死也,不能焦枯。冬至一阳自地升,若无真阴,万物生也,不能滋润也。日有真阳,阳燧感而火出;月无真阴,故方诸取而水绝。此天地日月至大至明,真阴真阳,岂人之不若是乎?

《西山记》曰∶肾,水也。水中生气,名曰真火。气中暗藏真一之水,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也。

心,火也。火中生液,名曰真水。液中暗藏正阳之气,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也。三华者,三阳。肾气乃阴中之阳,丹中真气,则真阳中之阳也,心液之气,乃阳中之阳。不说三阴也,所贵阴尽阳纯矣。

《玉皇圣胎诀》言∶人常降心火于下田,外境不入,泯绝狂虑;一气不散,委于气海。肾气不能上升,其息渐少,纵出之悠悠,然减省也。故后圣有自然胎息矣,及达磨胎息至理,言人之气升,自有走失,莫若内视诸世界,游玩自己天宫超清虚妙境。其法贵乎无漏,一念不生,一意不动。无漏,则善果成;不动,而真圣见。而面壁九年,气无毫发走失,阴灵自外而身有身。东人不悟,乃掷钵西归。故圣人曰∶真胎息也!及扁鹊解《灵枢》,以冬至之后,真铅积之一分,状如戏蕊而镇丹田。

令人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火进一十六两而炼就阳胎。又以夏至之后,汞积之三分,状如抱卵而镇绛唇。亦以鼻引清气,闭口不出,以定息二十四数,为火一两。四十五日,火进一十六两而炼阴息。以阴息投阳胎而生真气,真气生元神,神形合为一,与天地齐年。离而为二,身外有身,而为羽客仙子,不在尘世,以返三岛十洲者也。及葛洪注《胎息论》,曰∶凡胎息之要,如在母腹中。母呼即呼,母吸即吸。今人不达妙理,纵能闭之少时,随口出之,喘息不已,非止不能留所闭之息,而又元气损虚,返为外来阳气所夺。若气未急之前,外身自可停步少时,勿使大急。未气急之际,先鼻引清气一口,续后便以新取之气,换出旧闭急者之余气也。故得夺住其气,积而形神清爽,可以除疗百病。曲留强住,亦非自然,所以为下等胎息。

真仙上圣而有三品之论也。鼻引口吐,可以去浮寒,逐客热,冲结滞,行经络。若定息,气血不交,阴阳自媾。若定万息,气住神藏,大乘之功,不可言也。补气之道,此为上矣。或咽气救饥渴,行气以壮肌肤,收气补下田,养气以返童颜,运气以益血脉,虽见小功,终不及胎息之补气得力,功速且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养生导引秘籍》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养生导引秘籍》书籍目录
  1. 真阴阳《养生导引秘籍》
  2. 真阴内损失血《中医词典》
  3. 真应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4. 真阴论《类经图翼》
  5. 真元耗损喘《中医词典》
  6. 真阴不足与真阳不足《中医诊断学》
  7. 真元下虚《中医词典》
  8. 真阴不足《中医词典》
  9. 真元虚损疬《中医词典》
  10. 真阴《中医词典》
  11. 真脏《中医词典》
  12. 真要《中医词典》
  13. 真脏脉《中医名词词典》
  14. 真阳《中医词典》
  15. 真脏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6. 真言补泻手法《针经指南》
  17. 真脏脉《中医词典》
  18. 真言补泻手法《普济方·针灸》
  19. 真脏脉死期《类经》
  20. 真牙《中医词典》
  21. 真脏脉形《黄帝内经太素》
  22. 真牙《中医名词词典》
  23. 真脏色《中医名词词典》
  24. 真眩运《中医词典》
  25. 真脏色《中医词典》
  26. 真虚假实证《中医词典》
  27. 真脏死脉《灵素节注类编》
  28. 真虚假实《中医名词词典》
  29. 真脏之气《中医词典》
  30.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学》
  31. 真脏止脉《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