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便结
【血枯便结之症】形弱神衰,肌肉消瘦,内无实热,大便秘结,此阴血不足,精竭血燥之虚症也。若内热烦热,或夜间发热,睡中盗汗,此阴中伏火,煎熬血干之火症也。
【血枯便结之因】或久病伤阴,阴血亏损,高年阴耗,血燥津竭,则大便干而秘结。若血中伏火,煎熬真阴,阴血燥热,则大便亦为之闭结。
【血枯便结之脉】六脉沉数,血液干枯,细小而数,阴血不足。滑大而数,血中伏火。
四物麻仁丸
天地煎
等分同煎。
滋血润肠汤
脾约丸 见前。
大凡去病真诀,止有毛窍二便,三条去路。故伤寒身热不减,首重发汗解肌;里热不解,又重于清利二便。《内经》治肿胀,惟立开鬼门,洁净府,内外分消。开鬼门者,发汗解肌也,洁净府者,清利二便也。按此三条,初学无有不知,究其下手真诀,则白首皆不知矣。故余着《伤寒大白》,外感症,苦心于发汗、解肌、清利二便三法。着《症因脉治》,首卷之伤寒,独开发汗散邪之法门。末卷反复详论大小二便不利也。

- 内伤便结《症因脉治》
- 内伤半身不遂《症因脉治》
- 内伤辨(新纂)《医学入门》
- 内伤半身不遂《中医词典》
- 内伤病因《中医基础理论》
- 内伤半身不遂《中医词典》
- 内伤不得卧《中医词典》
- 内伤(通用古方诗括)《医学入门》
- 内伤不得卧《中医词典》
- 内伤(脾胃附)《脉症治方》
- 内伤齿痛《症因脉治》
- 内伤(饥饱劳役饮食积聚)《医学入门》
- 内伤喘逆《中医词典》
- 内伤《金匮钩玄》
- 内伤喘逆《中医词典》
- 内伤《扁鹊心书》
- 内伤大要论《医原》
- 内伤《丹溪治法心要》
- 内伤的舌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内伤《周慎斋遗书》
- 内伤短气《中医词典》
- 内伤《丹溪心法》
- 内伤短气《中医词典》
- 内伤《明医指掌》
- 内伤呃逆《中医词典》
- 内伤《儒门事亲》
- 内伤呃逆《中医词典》
- 内伤《万病回春》
- 内伤呃逆《症因脉治》
- 内伤《古今医鉴》
- 内伤恶寒《中医词典》
《症因脉治》
- 作者: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
- 原序
- 沈序
- 查叙
- 自序
- 凡例
- 卷首
- 论《医宗必读》症因差误治法不合
- 论赵氏《医贯》症因差误治法不合
- 论《内经》《金匮》中风卒中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论《内经》《金匮》阴虚阳虚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论《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论《内经》膈气呕吐噎隔呕吐症因各别治法不同
- 卷一
- 卷二
- 卷三
- 卷四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