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冲

《古今医案按》书籍目录

汪石山治萧师训.年逾五十.形肥色紫.气从脐下逆冲而上.睡卧不安.饮食少.精神倦.汪诊之.脉皆浮濡而缓.曰.气虚也.问曰.丹溪云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何谓气虚汪曰.难执定论.丹溪又云.肥人气虚.脉缓亦气虚.今据形与脉.当作气虚论治.遂以参、 为君.白术白芍为臣.归身、熟地为佐.黄柏、甘、陈为使.煎服十余帖.稍安.彼以胸膈不利.陈皮加作七分.气冲上.仍守前方.月余而愈.

震按此条仍合丹溪二说同用之.非专主气虚也.惟汪公于濡缓脉.多以参、 加麦冬黄柏.不加附子.想系一生得手处.至如陈皮加作七分.气即冲上.此尤气虚之显然者.前方可操券取效也.窃忆生平治气冲证.用熟地、归、杞、牛膝紫石英胡桃肉、坎气、青铅等药而愈者.不计其数.又有用肾气丸而愈者.用大补阴丸三才丸而愈者.总不出丹溪之训.唯一陆姓书生.形瘦.饮食如常.别无他病.而气自脐下上冲.始仅抵胸.后渐至喉又渐达巅顶.又渐从脑后由督脉及夹脊两傍而下.又渐至腿踝足心.仍入少腹.再复上冲其冲甚慢.约一年而上下周到.谷食降序.肌肉愈削.共两年半而其人方死.凡温凉补泻靡药不尝.针灸祝由.无法不试.震固不能愈之.而就医于吴门叶薛两先生.亦无寸效.

此种病.恨不遇张戴人喻西昌周慎斋诸公.听其议论以开茅塞也.又按魏志华佗传.载一士大夫不快.佗曰.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年.病不能杀君.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瘥.十年竟死.震读此益慨然于术之疏也.设华公遇此陆生.即早知其十年后以气冲证寿当尽矣.何药之能为.

马元仪治袁玉行.小腹厥气上冲.即吐.得饮则吐愈甚.诸药不效.马诊之.两脉虚涩右尺独见弦急.此下焦浊气上胜.则胸中阳气不布.故饮入于胃.上壅而不下达.宜通其地道.用调胃承气汤.下宿秽甚多.继渐培中气而愈.

震按凡病皆有虚实.勿谓气冲证皆系阴虚气虚也.故选此条.别开一例.然必是暴病或便秘.乃从右尺脉印其机耳.昔年曾与杜良一先生治下焦肾虚.上焦气冲者.杜用六味地黄汤.合五磨饮子去木香.以汁和服而效.又一新翻式样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案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案按》书籍目录
  1. 气冲《古今医案按》
  2. 气冲《中医词典》
  3. 气冲《针灸学》
  4. 气冲《气功外气疗法》
  5. 气冲(一名气街)《针灸大成》
  6. 气池《中医词典》
  7. 气冲心痛咽疼消渴呕吐泄利便血便脓腹痛腰痛厥逆发热疳疮痈脓《四圣悬枢》
  8. 气部《本草易读》
  9. 气出不散《古今医统大全》
  10. 气不足《中医词典》
  11. 气喘《傅青主男科》
  12. 气不和《小儿药证直诀》
  13. 气喘《中医词典》
  14. 气病章《医学妙谛》
  15. 气喘《麻疹备要方论》
  16. 气病论《银海指南》
  17. 气喘《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18. 气病辩证《中医诊断学》
  19. 气喘《古今医鉴》
  20. 气病《全生指迷方》
  21. 气喘《古今医案按》
  22. 气病《中医词典》
  23. 气喘《明医指掌》
  24. 气鳖《中医词典》
  25. 气喘《奇效简便良方》
  26. 气痹精少皆能生寒《医学读书记》
  27. 气喘《中医内科学》
  28. 气痹《中医词典》
  29. 气喘《医学三字经》
  30. 气闭耳聋《中医词典》
  31. 气喘唇青《医法圆通》

《古今医案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