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螈搐

《古今医案按》书籍目录

丹溪治一产妇.年三十余.正月间.新产十余日.左脚左手发搐.气喘不眠.面起黑色口臭.脉浮弦而沉涩.右为甚.意其受湿.询之.产前三月.时常喜羹汤茶水.以黄 、荆芥木香滑石、苍白术槟榔陈皮川芎甘草芍药.四服后加桃仁.又四服而漉漉有声.大下水晶块.大小如鸡子黄蝌蚪者数十枚.而愈.乃去荆芥槟榔滑石.加当归茯苓.调理其血.四十帖而安.

震按左脚左手发搐.似肝经血燥生风.气喘不眠.面起黑色.口臭.似瘀血入肺死证.脉象浮弦易辨.沉涩难辨.身临其局.彷徨无措者多矣.非丹溪岂能认为湿而用此等药乎.若下条薛案.稍有墙壁可循耳.

一妇人发遗尿.自汗面赤.或时面青.饮食如故.肝脉弦紧.立斋曰.此肝经血燥.风热螈 也.肝主小便.肝色青.入心则赤.法当滋阴血.清肝火.遂用加味逍遥散.不数剂诸证悉退.

孙东宿治潘大司马媳.年二十五.体素弱.语言端谨.因难产伤力.继以生女拂意.后又女死悲戚.实时晕厥.醒而神思眯昧.手足螈 .不可诊脉.目上视.细询之.自女落地恶露绝无.有女医时与人参干嚼.及独参汤并粥乱进.参与粥皆壅塞膈上不下.以故神昏螈不已也.孙教以手于喉中探而吐之.喜其随手吐出痰饮粥药盈盆.螈 方定.乃与川芎山楂泽兰叶陈皮半夏茯苓香附进之.稍得睡.不虞女医又私与补药二帖.子丑时陡然狂乱.如降神之状.汉声官话.问答如流.其声壮厉.迥异平时.其家咸谓神附.祈祷百般.孙曰.此恶露不尽.乃蓄血如见鬼之证.非真有神佛相附也.以归尾四钱.川芎一钱五分.泽兰叶、益母草滑石等.煎冲热童便.连饮二帖.狂乱少定而未除.意其胸中必有余痰作滞.前方中无佐使之品.故药力不行也.大加山楂为引.恶露稍行.神思即静.嗣后稍睡少时.手足微动.或自以手掌其面.或自以手捶其胸.昏乱不息.诊其脉近虚.早间面红而光.申酉时面色白.此血行火退.故脉虚而当补矣.与人参、川芎、泽兰叶各一钱.当归、山楂各二钱.茯苓、陈皮各八分.卷荷叶一片.煎冲琥珀末五分.服后嗳气二声.孙喜曰.此清阳升而浊阴降矣.自兹安静.恶露行.大便通.而索粥饮矣.

震按此案前半段治法不难.盖得其参粥杂进之病情.自有消瘀及消痰食之方药.但探吐法尤捷耳.蓄血如见众.知者亦多.难于后半段恶露稍行.神思即静.略睡片时.昏乱不息仍是蓄血形状.乃于轻剂消瘀之中.复用人参.并不以前曾误用而畏蹈故辙.此为高手.其讲脉与面色极是.但产后谵语昏狂.有纯因于痰者.又不可不知.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案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案按》书籍目录
  1. 螈搐《古今医案按》
  2. 螈抽搐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3. 螈门《张氏医通》
  4. 螈病《圣济总录》
  5. 《中医词典》
  6. 螈(少阳所至)《吴鞠通医案》
  7. 远痹《中医名词词典》
  8. 《伤寒括要》
  9. 远痹《中医词典》
  10. 《女科证治准绳》
  11. 远菖茶《茶饮保健》
  12. 《女科证治准绳》
  13. 远处皮瓣《外科学总论》
  14. 《女科证治准绳》
  15. 远道刺《中医名词词典》
  16. 《伤寒明理论》
  17. 远道刺《中医词典》
  18. 《丹溪手镜》
  19. 远道选穴法《中医词典》
  20. 《伤寒六书》
  21. 远行奔走脚上起泡门主方《疡医大全》
  22. 《伤寒六书》
  23. 远行奔走脚上起泡门主论《疡医大全》
  24. 《松峰说疫》
  25. 远行足痛《奇效简便良方》
  26. 《古今医案按》
  27. 远节段取穴《中医词典》
  28. 《证治准绳·杂病》
  29. 远近《中医词典》
  30. 《证治准绳·女科》
  31. 远近配穴法《中医词典》

《古今医案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