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浅部真菌感染(癣)
手癣是一种发生在手掌和指间的皮肤癣菌感染;足癣主要发生于足跖部及趾间,可以延及足背及踝部;体癣是发生在皮肤上的浅部真菌感染;股癣特指发生在腹股沟、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的浅部真菌感染。
(一)中成药
(二)局部治疗
1.汗疱型:手、足掌心深在性水疱,不易破溃,水疱经数天后干涸及干燥脱屑。可用葛根30克、明矾15克,加水3000毫升煎水外敷或泡洗,每日1次,每次半小时。
2.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趾缝,浸渍、发白、潮红糜烂甚至皲裂。可用苍耳子15克、地肤子15克、蛇床子15克、苦参15克、马齿苋20克,水3000毫升煎煮20分钟后,待凉后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次20至30分钟,每日1至2次。对于继发感染者,可将庆大霉素8万单位放入100毫升生理盐水中,或用1/5000—1/8000的高锰酸钾液进行局部湿敷或泡洗并外用抗真菌药膏。
3.鳞屑角化型:好发于手、足掌部,角化过度,表面粗糙脱屑,纹理加深,无汗。苍耳子、地肤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参、百部、枯矾等适量煎水浸泡后,外用5%~10%水杨酸软膏涂于皮损表面。
4.体癣、股癣:圆形或卵圆形红斑,中心常消退,边缘明显呈环状,好发于潮湿、多汗部位;股癣发于胯间与阴部相连的皱褶处,患部多汗潮湿,易受摩擦。自觉瘙痒,皲裂时自觉疼痛。可用苦参30克、百部30克、蛇床子15克水煎,放冷后外洗;局部外用抗真菌药膏。
(三)基本方药
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白茅根20克、赤芍15克、苦参10克、冬瓜皮15克、白鲜皮15克、生薏米20克、泽泻10克等。

- 浅部真菌感染(癣)《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浅部真菌病《皮肤性病学》
- 浅层《人体解剖学》
- 浅部真菌《医学微生物学》
- 浅层巩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浅表性胃炎《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
- 浅层结构《人体解剖学》
- 黔首《中医词典》
- 浅刺《中医词典》
- 潜趾《中医词典》
- 浅点状角膜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潜证在疾病预测中的重要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 浅反射《物理诊断学》
- 潜镇(镇潜)《中医名词词典》
- 浅反射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潜镇《中医词典》
- 浅结构《人体解剖学》
- 潜隐记忆、旧事如新症、似曾相识感及重演性记忆错误《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浅结构《人体解剖学》
- 潜阳《中医词典》
- 浅筋膜《人体解剖学》
- 潜阳《中医名词词典》
- 浅筋膜《人体解剖学》
- 潜水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浅静脉《人体解剖学》
- 潜行散《仁术便览》
- 浅静脉《人体解剖学》
- 潜病与先兆证的关系《中医疾病预测》
- 浅静脉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潜病与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浅淋巴管《人体解剖学》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一、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
- 二、细菌性痢疾
- 三、病毒性胃肠炎
- 四、流行性出血热
- 五、破伤风
- 六、伤寒、副伤寒
-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 八、霍、乱
- 九、气性坏疽
- 十、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 十一、视网膜震荡与挫伤
- 十二、食物中毒
- 十三、病毒性感冒
- 十四、中、暑
- 十五、咳、嗽
- 十六、小儿手足口病
- 十七、小儿哮喘
- 十八、小儿腹泻病
- 十九、便、秘
- 二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二十一、失眠症
- 二十二、抑郁症
- 二十三、焦虑症
- 二十四、恐怖症
- 二十五、癔证
- 二十六、疮、疡
- 二十七、褥疮
- 二十八、窦、道
- 二十九、脓疱疮
- 三十、丹、毒
- 三十一、浅部真菌感染(癣)
- 三十二、虫咬皮炎
- 三十三、疥、疮
- 三十四、接触性皮炎
- 三十五、湿、疹
- 三十六、神经性皮炎
- 三十七、荨麻疹
- 三十八、多形日光疹与日晒伤
- 三十九、毒蛇咬伤
- 四十、毒虫咬蜇伤
- 附件:中医急救方法
- 手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