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失眠症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醒后不易再睡、醒后不适感、疲乏困倦。
(一)辨证治疗
1.肝郁化火
症状:少寐易醒,恶梦纷纭,甚则彻夜难眠,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口舌生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胁肋胀痛。
(2)单验方:酸枣仁10克、熟地10克、粳米30-60克。将酸枣仁微炒后捣碎,与熟地同煎取汁,再用药汁加入粳米煮粥服食。
(3)针灸:水沟、太冲、合谷、三阴交、肝俞、心俞、安眠、足三里。火盛者可行刺络放血。
(4)基本方药:龙胆草6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泽泻10克、通草10克、柴胡10克、车前子包10克、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炒枣仁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2.痰火内扰
症状:胸闷脘痞,心烦不眠,伴泛呕嗳气,头重目眩,心烦口苦,痰多,或大便秘结,彻夜不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中成药:朱砂安神丸。
(2)针灸:申脉、照海、丰隆、中脘、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3)基本方药:半夏10克、橘皮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黄连6克、炒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3.心肾不交
症状:心烦不寐,心悸不安,头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五心烦热,口干津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1)中成药:选用安神补心胶囊、柏子养心丸。
(2)食疗:桂圆肉15-30克、莲子15-30克、红枣5-10枚、糯米30-60克。将糯米洗净加入桂圆、莲子和红枣注入清水一起煮粥,服食前加少许白糖即可。
(3)针灸:太溪、神门、百会、阴陵泉、肾俞、心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4)基本方药:黄连6克、黄芩9克、白芍12克、阿胶(烊化)10克、生地10克、炒枣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4.心脾两虚型
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思恍惚,面色少华,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或脘闷纳呆,舌淡,苔薄白或滑腻,脉细弱,或濡滑。
(2)食疗:桂圆肉15克,莲子米15克,洗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煮汤,然后再加入适量冰糖。每日早晚各吃一次,可长期服食。
(3)针灸:脾俞、心俞、内关、百会、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4)基本方药: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0克、茯神10克、远志10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5克、木香10克、当归10克、生姜6克、大枣6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5.心胆气虚型
症状:心烦不眠,多梦,易惊易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脉弦细。
(1)中成药:七叶神安片。
(2)食疗:夜交藤60克、粳米50克、大枣3枚。夜交藤用温水浸泡10分钟后加水煎制,去渣取汁,再加入粳米和大枣同煮粥,待粥好后加入少量白糖即可服食。
(3)针灸:肾俞、胆俞、心俞、魄户、志室、阳陵泉、阴陵泉、四神聪、内关、足三里、三阴交。
(4)基本方药:石菖蒲15克、远志15克、党参9克、茯苓15克、龙齿(先煎)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
(二)默坐澄心法:入睡前,取仰卧位,放松全身肌肉,然后微合双眼,呼吸轻柔自如,心中默念“松”、“静”二字。呼气时默念“松”字,同时想象全身松弛;吸气时默念“静”字,想象心中一片澄静,虚空无物。默念松静二字时不可出声,只是存想于心中,并随着轻松的呼吸一松一静,交替进行。本法无须意守,也不要强求排除杂念,只要配合自然呼吸略做默想,即可身形松弛而逐渐入睡。

- 失眠症《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失眠穴《中医词典》
- 失明《景景医话》
- 失眠和嗜睡《家庭医学百科-医疗康复篇》
- 失明《中医词典》
- 失眠的中医食疗《老年食养食疗》
- 失明方六首《外台秘要》
- 失眠的预防《中医养生学》
- 失明秘方《华佗神方》
- 失眠辨病《常见病自测》
- 失溺《中医词典》
- 失眠《中医内科学》
- 失气《中医名词词典》
- 失眠《自我调养巧治病》
- 失气《中医词典》
- 失眠《气功外气疗法》
- 失气肠鸣《冯氏锦囊秘录》
- 失眠《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失欠颔车蹉候《诸病源候论》
- 失颈按摩法《中医词典》
- 失欠颊车蹉开张不合方《中医词典》
- 失精家《中医词典》
- 失认症《神经精神疾病诊断学》
- 失精家《中医名词词典》
- 失荣《中医名词词典》
- 失精候《诸病源候论》
- 失荣《中医词典》
- 失精《医述》
- 失荣《马培之医案》
- 失精《中医词典》
- 失荣《外科大成》
《地震灾后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治疗手册》
- 一、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
- 二、细菌性痢疾
- 三、病毒性胃肠炎
- 四、流行性出血热
- 五、破伤风
- 六、伤寒、副伤寒
- 七、流行性乙型脑炎
- 八、霍、乱
- 九、气性坏疽
- 十、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 十一、视网膜震荡与挫伤
- 十二、食物中毒
- 十三、病毒性感冒
- 十四、中、暑
- 十五、咳、嗽
- 十六、小儿手足口病
- 十七、小儿哮喘
- 十八、小儿腹泻病
- 十九、便、秘
- 二十、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 二十一、失眠症
- 二十二、抑郁症
- 二十三、焦虑症
- 二十四、恐怖症
- 二十五、癔证
- 二十六、疮、疡
- 二十七、褥疮
- 二十八、窦、道
- 二十九、脓疱疮
- 三十、丹、毒
- 三十一、浅部真菌感染(癣)
- 三十二、虫咬皮炎
- 三十三、疥、疮
- 三十四、接触性皮炎
- 三十五、湿、疹
- 三十六、神经性皮炎
- 三十七、荨麻疹
- 三十八、多形日光疹与日晒伤
- 三十九、毒蛇咬伤
- 四十、毒虫咬蜇伤
- 附件:中医急救方法
- 手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