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狂
烦躁狂言仍面赤.热潮咽痛号重阳.便于阳毒经中治.承气黄连白虎详.阴燥发狂宜附子.血瘀承气地黄汤.发狂者.谓湿毒在胃.并入于心.遂使神志不定而发狂也.狂之发作.少卧不饥.妄语笑.妄起行.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甚则逾垣上屋.此伤寒阳毒发狂之症也.经曰.邪入于阳则狂.又曰.重阳则狂.是也.宜以大承气汤倍加芒硝急下之.有身热烦躁.不得发狂者.表里俱热.宜三黄石膏汤.双解散治之.又有干呕、面赤、发斑、咽痛、下利黄赤、壮热不得汗者.宜葶苈苦酒汤治之.亦有阴燥发狂者.此非狂也.为阴极发燥.周身之火.浮游于外.或欲坐井中.或欲投泥水中卧.或欲向阴凉中坐.烦躁不安.亦如狂也.但手足逆冷.脉息沉微迟细.虽烦躁不能饮水者也.宜附子汤救之.不可一例以阳狂治也.亦有瘀血发狂者.血上逆则喜忘.血下蓄则如狂.宜桃仁承气汤及犀角地黄汤主之.其或重熨迫汗.灼艾烧针.令人烦躁卧起不安.则谓之火邪惊狂凡是数者.各有条例.或狂言目反直视.为肾绝.汗出辄复狂言.不能食.死症也.非药石所能及矣.
- 发狂《伤寒捷诀》
- 发狂《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发狂《经验麻科》
- 发狂《景岳全书》
- 发狂《疫疹一得》
- 发渴证治《妇科心法要诀》
- 发狂《伤寒大白》
- 发渴证治《医宗金鉴》
- 发狂《伤寒六书》
- 发渴歌《伤寒百证歌》
- 发狂《伤寒六书》
- 发渴《血证论》
- 发狂《医效秘传》
- 发渴《济阴纲目》
- 发狂《伤寒明理论》
- 发渴《张氏医通》
- 发狂《伤寒括要》
- 发渴《冯氏锦囊秘录》
- 发狂(合参准绳金鉴)《伤寒指掌》
- 发渴《景岳全书》
- 发狂辨《卫生宝鉴》
- 发厥《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发狂不见鬼《傅青主男科》
- 发灸疮法《宋本备急灸法》
- 发狂歌《伤寒百证歌》
- 发灸疮法《黄帝明堂灸经》
- 发狂见鬼《傅青主男科》
- 发痉治法《外科证治全书》
- 发狂秘方《华佗神方》
- 发痉详证《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 发狂谵语《古今医彻》
《伤寒捷诀》
- 作者:严则庵纂辑、裘庆元辑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序
- 总论
- 伤寒总诀治法
- 太阳经伤寒
- 太阳经伤风
- 阳明经分在经在腑
- 阳明经经病
- 阳明经腑病
- 少阳经主中宜和解
- 三阴经分传经直中
- 太阴经传经热症
- 太阴经直中寒症
- 少阴经传热症
- 少阴经直中寒症
- 厥阴经传经热症
- 厥阴经直中寒症
- 结胸
- 血结胸
- 痞气
- 下厥上竭
- 亡阳
- 肠垢溏
- 发黄
- 发狂
- 发斑
- 筋惕肉
- 风温
- 湿温
- 风湿
- 中湿
- 温病热病
- 阳毒
- 阴毒
- 发汗
- 战振栗
- 合病
- 并病
- 谵语
- 郑声
- 呕吐
- 干呕
- 火邪惊狂
- 蛔厥
- 狐惑
- 刚痉柔痉
- 霍乱
- 寒热往来
- 发喘
- 咳嗽
- 吐血
- 衄血
- 单伏双伏
- 阴阳易
- 咳逆
- 心动悸
- 两感伤寒
- 百合
- 懊(读恼古字通用)
- 奔豚动气
- 脏结
- 除中
- 螈
- 怫郁
- 劳复食复
- 过经不解
- 温疟
- 渴症
- 漱水不欲咽
- 背恶寒
- 恶寒
- 汗后恶寒
- 阳经发热
- 阴经发热
- 下后有热
- 头痛
- 咽痛
- 胁痛
- 腹满痛
- 燥咽干
- 循衣摸床
- 烦躁
- 昼夜偏剧
- 多眠
- 不得眠
- 小便不利
- 小便自利
- 大便不利
- 阴症
- 阳症
- 表症
- 里症
- 阴厥
- 阳厥
- 阴症似阳
- 阳症似阴
- 妇人伤寒
- 妇人热入血室
- 伤寒有时气瘟疫不同
- 伤寒有四症相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