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气寒,味苦。味浓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入手少阴经。
《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五等泻心汤皆用之《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通寒格,疗下焦虚,坚肾。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久下泄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久服令人不忘。
《液》云∶入手少阴,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
海藏祖方,令终身不发斑疮,煎黄连一口,儿生未出声时,灌之,大应。已出声灌之,斑虽发,亦轻。古方以黄连为治痢之最。
《衍义》云∶治痢有微血,不可执以黄连。为苦燥剂,虚者多致危困,实者宜用之。

- 黄连《汤液本草》
- 黄连《本草衍义》
- 黄连《本草备要》
- 黄连《吴普本草》
- 黄连《本草蒙筌》
- 黄连《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黄连《本草易读》
- 黄连《新修本草》
- 黄连《医学入门》
- 黄连《本草经集注》
- 黄连《证类本草》
- 黄连《中药炮制》
- 黄连《顾松园医镜》
- 黄连《长沙药解》
- 黄连《本草求真》
- 黄连《药笼小品》
- 黄连《本草新编》
- 黄连《千金翼方》
- 黄连《本经逢原》
- 黄连《雷公炮制药性解》
- 黄连《本草从新》
- 黄连《雷公炮炙论》
- 黄连《中药学》
- 黄连《本草纲目》
- 黄连《轩岐救正论》
- 黄连《神农本草经》
- 黄连《本草思辨录》
- 黄理中汤《备急千金要方》
- 黄连《本草崇原》
- 黄赖鱼(黄颡鱼)《食疗本草》
- 黄连《本草便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