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栀子

《汤液本草》书籍目录

气寒,味微苦。味苦,性大寒,味薄,阴中阳也。无毒。入手太阴经。

《象》云∶治心烦,懊 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杵细用。

《心》云∶去心中客热,除烦躁,与豉同用。

《珍》云∶止渴,去心懊 烦躁。

《本草》云∶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渣鼻,白癞、赤癞,疮疡。疗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仲景用栀子治烦,胸为至高之分也。故易老云∶轻浮而象肺也,色赤而象火,故能泻肺中之火。《本草》不言吐,仲景用此为吐药。栀子本非吐药,为邪气在上,拒而不纳,故令上吐,邪因得以出。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用栀子利小便,实非利小便,清肺也。肺气清而化,膀胱为津液之府,小便得此气化而出也。《本经》谓治大小肠热,辛与庚合,又与丙合,又能泄戊,其先入中州故也。入手太阴。栀子豉汤治烦躁,烦者,气也,躁者,血也。气主肺,血主肾。故用栀子,以治肺烦;用香豉,以治肾躁。躁者,懊 不得眠也。少气、虚满者,加甘草;若哕呕者,加生姜橘皮。下后,腹满而烦,栀子浓朴枳实汤;下后,身热微烦,栀子甘草干姜汤。栀子大而长者,染色,不堪入药。皮薄而圆,七棱至九棱者,名山栀子,所谓越桃者是也。

《衍义》云∶仲景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以栀子豉汤治虚烦。故不用大黄,以有寒毒故也。栀子虽寒无毒,治胃中热气。既亡血,亡津液,脏腑无润养,内生虚热,非此不可除。又,治心经留热,小便赤涩,去皮山栀子(火煨),大黄连翘甘草(炙)等分,末之。水煎三钱匕,服之者无不效。

仲景《伤寒论》及古今诸名医,治发黄皆用栀子、茵陈、香豉、甘草四物,等分,作汤饮之。又治大病起,劳复,皆用栀子、鼠矢等汤,并利小便而愈。其方极多,不可悉载。用仁,去心胸中热,用皮,去肌表热。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汤液本草》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汤液本草》书籍目录
  1. 栀子《汤液本草》
  2. 栀子《本草衍义》
  3. 栀子《本草备要》
  4. 栀子《食疗本草》
  5. 栀子《医学入门》
  6. 栀子《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7. 栀子《证类本草》
  8. 栀子《新修本草》
  9. 栀子《顾松园医镜》
  10. 栀子《饮膳正要》
  11. 栀子《本草求真》
  12. 栀子《中药炮制》
  13. 栀子《本经逢原》
  14. 栀子《长沙药解》
  15. 栀子《本草从新》
  16. 栀子《千金翼方》
  17. 栀子《中药学》
  18. 栀子《雷公炮炙论》
  19. 栀子《本草思辨录》
  20. 栀子《本草纲目》
  21. 栀子《本草崇原》
  22. 栀于香豉证十九 太阳八十九《伤寒悬解》
  23. 栀子《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
  24. 栀于豉证十八 阳明六十九《伤寒悬解》
  25. 栀子《名医别录》
  26. 织布法《老年百病防治》
  27. 栀子《本草分经》
  28. 肢肿如石击之有声《古今医统大全》
  29. 栀子《本草分经》
  30. 肢肿《中医词典》
  31. 栀子《本草分经》

《汤液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