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
乃樵斫讫多年松根之气所生。此盖根之气味,噎郁未绝,故为是物。然亦由土地所宜与不宜。其津气盛者,方发泄于外,结为茯苓,故不抱根而成物。既离其本体,则有苓之义。茯神者,其根但有津气而不甚盛,故只能伏结于本根,既不离其本,故曰茯神。此物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或曰松既樵矣,而根尚能生物乎?答曰∶如马勃、菌、五芝、木耳、石耳之类,皆生于枯木、石、粪土之上,精英未沦,安得不为物也。其上有菟丝,下有茯苓之说,甚为轻信。

- 茯苓《本草衍义》
- 茯苓《吴普本草》
- 茯苓《汤液本草》
- 茯苓《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 茯苓《本草备要》
- 茯苓《新修本草》
- 茯苓《本草蒙筌》
- 茯苓《本草经集注》
- 茯苓《本草易读》
- 茯苓《长沙药解》
- 茯苓《证类本草》
- 茯苓《药笼小品》
- 茯苓《顾松园医镜》
- 茯苓《千金翼方》
- 茯苓《本草求真》
- 茯苓《雷公炮炙论》
- 茯苓《本经逢原》
- 茯苓《本草纲目》
- 茯苓《本草从新》
- 茯连茶《茶饮保健》
- 茯苓《中药学》
- 怫郁歌《伤寒百证歌》
- 茯苓《本草思辨录》
- 怫郁《伤寒括要》
- 茯苓《本草崇原》
- 怫郁《医效秘传》
- 茯苓《本草便读》
- 怫郁《伤寒六书》
- 茯苓《本草经解》
- 怫郁《伤寒六书》
- 茯苓《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