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迎随与调气

《中医刺灸》书籍目录

《七十二难》说:“所谓迎随者,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随其逆顺而取之,故曰迎随。调气之方,必在阴阳者,知其内外表里,随其阴阳而调之。”迎,指泻法;随,指补法。运用补泻针法必须知晓营卫气血的传注分布和盛衰,根据它的顺逆以行补泻。顺着经气以益其不足为补,所以称为随;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为泻,所以称为迎。疾病的产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的缘故,所以针刺调气也必须以阴阳为基础,以人体内外表里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对阴阳的盛衰进行调治。这与《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令和。和气之方,必通阴阳。”《灵枢·根结》:“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之意相近。以后,元、明针灸医家将各种针刺补泻概称迎随。如补法采用顺紧方向而刺,由浅入深(以插法为主)而刺、当气血衰少时刺,为随;泻法采用逆经方向而刺,由深出浅(以提法为主)而刺,当气血旺盛时刺,为迎。《针灸大成》中论述针刺补泻法的一节,即以“经络迎随设为问答”作为标题。《济生拔萃》中有《云岐子论经络迎随补泻法》。后世据此说又引伸具体化而成“针向补泻”,如《医学入门》引《图注难经》说:“手三阳从手至头,针芒(尖)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足三阳从头至足,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足三阴从足至腹,针芒从外往上为随,针芒从内往下为迎;手三阴从胸至手,针芒从内往下为随,针芒从外往上为迎。”宋代丁德用在注释《七十二难》时说:“夫荣卫通流,散行十二经之内,即有始有终。其始自中焦,注手太阴一经一络,然后注手阳明一经一络,其经络有二十四,日有二十四时,皆相合。此凡气始至而用针取之,名曰迎而夺之。其气流注终而内针,出针扪穴,名曰随而济之。”以经脉与日时相配合以行补泻,后为《针灸聚英》所阐发,发展而成“十二经病井荥输经合补虚泻实”法,实即现在所称的子午流注针法的一种——纳支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中医刺灸》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中医刺灸》书籍目录
  1. 论述迎随与调气《中医刺灸》
  2. 论鼠疫之原因及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3. 论衰老《广嗣要语》
  4. 论瘦人疮疡《疡医大全》
  5. 论衰老《古今医统大全》
  6. 论手足自汗《阴证略例》
  7. 论水法《华佗神方》
  8. 论手足阴阳流注篇《针灸神书》
  9. 论水臌气臌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10. 论手足经《古今医统大全》
  11. 论水肿《外科理例》
  12. 论收口法《疡医大全》
  13. 论水肿鼓胀《医学心悟》
  14. 论室女经闭成劳因思虑伤心《济阴纲目》
  15. 论水肿脉证生死候《中藏经》
  16. 论室女带下《济阴纲目》
  17. 论水肿生死脉证《华佗神方》
  18. 论士大夫喜服种子壮阳热药之误《寓意草》
  19. 论司天《冯氏锦囊秘录》
  20. 论史副使病证《此事难知》
  21. 论死肉当去《疡医大全》
  22. 论蚀脓《外科理例》
  23. 论四时气候《古今医统大全》
  24. 论食《温疫论》
  25. 论四时运气《疫疹一得》
  26. 论食《济阴纲目》
  27. 论四肢疼痛其病因凉热各异之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28. 论时医(三十,共三十一条)《景岳全书》
  29. 论四肢振摇《阴证略例》
  30. 论时邪《知医必辨》
  31. 论苏合香《苏沈良方》